海口市应如何培育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壮大
潘冬春
海南南国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216
摘要:食品饮料行业(含酒)是海口市的传统产业,产品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稳中有升,产业经济运行平稳。海南省深耕国际旅游岛将近十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第三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高水平建设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区(港)也一年有余。国家政策对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随着旅游经济的兴起和消费结构升级,植物蛋白饮料、天然果汁饮料、旅游特产和保健酒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所提高,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食品饮料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对产品、价格、渠道和营销的要求较高,海口市的食品饮料企业在这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特色产品、培育品牌、扶持龙头、集中发展和发展总部经济,是海口市培育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食品饮料、供给侧、品牌、物流
1、行业发展情况
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在建省前就已经存在,1988年主要企业有8家,到1996年食品饮料企业有19家。经过三年国企改革和后续的二轻工业体制改革,食品饮料行业基本由国有制、集体所有制经济转型为民营经济,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如今“椰树椰汁”、“椰岛鹿龟酒”和“力神咖啡”等知名品牌已有30年以上的历史。“南国”和“椰国”等品牌逐步发展壮大,喜力啤酒、红牛饮料和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企业陆续入驻海口。到2018年,海口市规模以上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达25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亿元,产值规模比1996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5.9%,从业人员8000余人。
2、优势和机遇
2.1、地理标签。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的产品主要以热带水果和农副产品为原料(椰子、咖啡豆、黄灯笼辣椒和胡椒等),有明显的原产地特征,特别是以椰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国内消费市场的普遍认知是由海南企业生产的产品;鹿龟酒也是海南特色产品,与其他省份的同类产品存在差异化竞争优势。
2.2、品牌影响。“椰树椰汁”、“椰岛鹿龟酒”和“力神咖啡”等都是有30年以上历史的老品牌。其中,“椰树椰汁”和“火山岩矿泉水”是国宴饮料;“椰岛鹿龟酒”是传统保健酒;“力神咖啡”是为数不多的国产固体咖啡产品;“南国”是来自海南的礼物。这些品牌经过多年的培育,特有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品牌影响力较大。
2.3、市场份额。椰树集团是天然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在椰汁行业里更是处于垄断地位。海南椰国食品有限公司是蒙牛、旺旺、喜之郎和香飘飘等知名厂商的椰果原料的主要供应商。
2.4、核心优势。椰树椰汁的“油水分离技术”使得生榨椰汁风味独特;海南椰国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椰果行业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醋酸杆菌菌种库及生物发酵法生产椰纤果的核心技术;椰岛酒业的鹿龟酒的配方是古方龟鹿二仙胶和八珍汤的加减方,在保健酒中特点鲜明,鹿、龟长寿的文化和产品保健功能相契合。
2.5、消费升级。根据相关研究机构分析,2010年以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的需求逐年增长,年均销量增速超过20%,2015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2020年会超过2000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对保健酒的需求逐年提高,2016年保健酒市场规模为274亿元,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2.6、旅游带动。随着国际旅游岛和中国贸易区(港)建设的推进,海南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食品行业和航空食品行业的发展。预计未来五年旅游食品和航空食品行业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3、劣势和挑战
3.1、企业规模小。据统计,2018年海口市24家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中,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均来自椰树集团的子公司;1-10亿元的企业有5家,但产值均未超过3亿元;其余17家均是亿元以下企业。除椰树在相应的天然植物蛋白饮料细分市场有明显优势外,其余企业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均相对较小。
3.2、营销能力弱。食品饮料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对产品推广的投入依赖较大。就目前来看,仅椰树集团、椰岛集团、南国食品等少数企业有在主流媒体投放广告的实力。可口可乐和喜力啤酒等国际知名企业在海口也有生产基地,依靠总部对品牌的运营,在海南负责渠道分销和终端推广,但有限的市场容量限制了企业发展。其余企业由于实力弱小,普遍缺少广告投放能力,而且目标市场也大多锁定在海南,导致发展空间有限。
3.3、物流成本高。海口属于岛屿经济,食品饮料行业的原料除椰子需要大量进口外,其余产品基本上源自本省,采购原材料的物流成本不高,但产品如果面向国内市场销售,海南的地理区位劣势凸显,港口码头、火车轮渡等交通基础设施欠发达,使得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高昂的物流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很多产品(尤其是饮料)的市场难以向长江以北地区推进。为降低物流成本,很多企业被迫到中部省市建立生产基地。
3.4、附加值不高。海口市食品饮料企业利润逐年下滑,成本上升是主要因素。对原材料、包材、人工和物流等成本过于敏感,客观上反映了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从产品结构来分析,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的产品中,附加值高的功能性产品、保健性产品并不多,品牌价值有待提升。
4、发展和扶持方向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发展平稳,前景光明,但就整体而言,行业缺乏高成长性和积聚效应。少数优质企业均属于市场面向全国,产品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因此,产业的发展和扶持应该借国际旅游岛和国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契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的放矢,做大做强优质企业。具体措施如下:
4.1、交通要先行。近年来海口市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增新海港、马村港等港口码头,吞吐量和运力大幅提升,但在港口运营效率、功能定位和服务水平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打造一流的智慧港口,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4.2、产品有特色。要重点发展椰子、鹿龟酒、咖啡等拥有地域特色产品的产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区域市场,确保原材料供给充足、市场需求增加,进一步做大成熟产品。抓住旅游消费兴起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机遇,加大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的投入,推动消费升级。
4.3、品牌需培育。鼓励企业打造和维护自主品牌,注重对优质企业的品牌培育和保护,打造一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协助企业品牌维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加大对企业品牌培育的奖励和扶持力度。
4.4、龙头应做大。产业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应有所倾斜和侧重,在港航物流、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和技改升级等方面给予补贴或奖励。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业聚积和协同发展。
4.5、发展要集中。目前海口市的食品饮料企业分布较散,产业不够集中,同时,考虑到食品饮料行业目前采取“集装箱海运+陆运”的物流配送发展趋势,产业规划布局和未来发展应以临港产业园区为中心,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同时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4.6、总部留海口。物流成本高,企业不可避免向其他省市发展,通过品牌输出、自建子公司或兼并其他企业的方式建立生产基地。因此应该鼓励企业将营销、研发和结算等功能性或综合性总部留在海口,保留原产地标签,同时留住税收来源。
5、结论
通过对海口市食品饮料行业的历史研究和SWOT分析,可以清晰的发现目前该行业发展拥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优势,能够形成差异化竞争,但同时也存在产业的天然缺陷和发展短板。因此,海口市对食品饮料行业的培育和扶持,应着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做特色产品、培育品牌、扶持龙头、集聚产业和发展总部经济。
参考文献:
[1]《海口年鉴》
[2]《保健酒行业未来发展格局浅析》
[3]《植物蛋白饮料:千亿市场规模,龙头企业格局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