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家庭收入、子女教育的关系探究——基于金寨县 40个自然村的微观调研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摘要】本文利用对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40个自然村的调查资料,探究了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家庭收入与子女教育的多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增加流动家庭总收入,提高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此同时,劳动力外流对于金寨地区的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村劳动力;贫困;安徽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众多研究表明,劳动力迁移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劳动力流动对贫困的深远影响,本课题组于2019年7月前往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金寨县12个乡镇,40个村庄进行了微观调研。安徽省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的大别山腹地,西南面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总面积近4000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金寨县户籍农村人口占比82.30%,农业劳动力资源充足,农村人口收入深刻影响了金寨全县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2019年金寨县40个自然村劳动力流动的入户调研资料为样本,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家庭收入和子女受教育水平的作用,以期帮助金寨县在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阶段精准施策,同时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役的决战决胜、全面收官提供有效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大量聚焦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经济的影响,聚焦的维度主要集中在农户个体收入、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上。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1.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正向作用。樊士德,朱克朋(2019)基于东部欠发达县域878户农户的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无论是对绝对的人均纯收人水平还是对贫困相对的发生概率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促进和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农村家庭缓解贫困的重要路径。张永丽,王博(2017)则提出劳动力流动对于减少农村贫困的发生,以及缓解农村贫困等都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
2.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负向作用。周全召(2005)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得农村田地大量荒置,农户耕种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韩晓杰,张晶晶,陈丽国(2018)提出,贫困区域外出劳动人口大多从事第二产业,就业层次较低;流动人口存在年岁、性别以及受教育水平失衡状态。
3.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存在双重作用。李石新,高嘉蔚(2011)通过对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量对于贫困的作用并非恒定的,当农村劳动力流动量适合由农业技术、耕地面积等因素决定的临界值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农村贫困的作用是正向的,然而当劳动力流动量超过该临界值时,该作用则是反向的。韩佳丽,王志章,王汉杰(2018)则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显著地改善了农户贫困情况,然而这一减贫路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基于国内关于劳动力流动与贫困的关系的的研究发现,多数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的效果持积极态度,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在贫困减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弊端也不能忽视,例如造成农村人才的流失,加剧了农村的弱势地位等。同时,劳动力流动数量多少也对对于贫困的影响形成了差异。
调研总览
据金寨县人民政府发布的《2018年金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金寨县人口68.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1万人,占比17.70%,农村人口占比82.30%。
2019年7月份,本调研团队以随机入户访谈的形式对安徽省金寨县的劳动力流动情况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共完成问卷666份,涉及镇6个,乡6个,村庄40个,样本家庭666户,其中户主为男性的家庭占比93.69%,户主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占比为8.56%。20.63%的家庭人口总数在3人及以下,65.55%的家庭人口总数在4到6人,7人及以上的家庭人口总数的家庭占比为2.88%。
在全部调研样本中,有劳动力外流家庭413户,无劳动力外流家庭253户,被调研总人口数为3260人,劳动力人口为1603人,其中外流劳动力751人,占被调研劳动力人口的46.85%。
表1 调查样本情况
乡镇名 | 白塔畈镇 | 槐树湾乡 | 开发区 | 麻埠镇 | 梅山镇 | 南溪镇 |
总人口(人) | 36709 | 6345 | 6135 | 3792 | 15868 | 13998 |
总户数 | 9724 | 26013 | 23099 | 13789 | 590623 | 48891 |
调查户数 | 51 | 12 | 2 | 62 | 15 | 38 |
乡镇名 | 全军乡 | 双河镇 | 桃岭乡 | 铁冲乡 | 油坊店乡 | 张冲乡 |
总人口(人) | 2426 | 6063 | 7265 | 3011 | 6899 | 3148 |
总户数 | 10064 | 23720 | 27911 | 12288 | 23573 | 12222 |
调查户数 | 107 | 144 | 56 | 40 | 123 | 10 |
数据来源:金寨县统计局《2018农村劳动力情况》
劳动力流动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在调研的666户家庭中,有劳动力外流家庭41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62.01%,无劳动力外流家庭253户,占调研总数的37.99%。在有劳动力外流家庭样本调查中,年平均总收入为84661.77元每户,无劳动力外流家庭样本调查中,年平均总收入为64415.40元每户。有劳动力外流家庭比无劳动力外流家庭年平均总收入高23.91%。以上数据表明,有劳动力外流家庭的总体收入要高于无劳动力外流家庭,即从平均总收入角度来看,劳动力流动对于提高农户总体收入水平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在有劳动力外流家庭中,农业收入的占比为6.15%,务工收入为89.42%,可见,务工收入在劳动力外流家庭的收入结构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无劳动力外流家庭中,农业收入占比为26.74%,务工收入占比22.17%,可见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本文中对于外出务工的定义是在户籍市以外的地区务工。在表2的统计中,务工收入一项包括外出务工亦包括到乡镇其他地区打小工。事实上,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打小工”现象较为普遍。对于当地普通农户来说,农业生产的收入并不足以支付全年的生活需要与储蓄需要,因此常常选择经熟人介绍或者当地招工的形式去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领取薪水。但是由于是当天往返,因此不存在劳动力的外流。另有部分农户存在一些轻微残疾,无法外出务工或者外出务工无人照料,亦会选择在当地打小工。
综上所述,金寨县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家庭收入,其外出务工的收入对于改善家庭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表2 金寨县有无外出务工家庭收入结构比较
收入结构 | 有劳动力外流家庭 | 无劳动力外流家庭 |
平均总收入(元) | 84661.77 | 64415.40 |
其中:农业收入(%) | 6.15% | 26.74% |
务工收入(%) | 89.42% | 22.17% |
数据来源:根据金寨县调研样本统计整理
劳动力流动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根据团队成员的走访结合现有文献分析,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出打工者低龄化问题对其教育产生了替代效应,导致“代际遗传”。二是外出务工创造的额外流动收入可能会增加子女的教育投资。
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在对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一定贡献的基础上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流动者子女的教育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以团队成员进行实地微观调研的安徽金寨县为例来说,有留守儿童的家庭比例达27%,留守儿童父母几乎全部是外出务工者。就受访家庭受教育水平来看,小学文化程度者占31.02%,初中文化程度者占35.95%,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4.1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8.90%。可见农村家庭上一辈人学历普遍偏低,这也给其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带来了根源性影响。在陪读问题上,根据调研数据有61%的家庭选择不会陪读。可见农村家庭不重视子女教育的比例较高,且寄希望于子女早日外出打工自力更生。这种思想导致了外出打工者低龄化的局面。外出打工者低龄化对其受教育水平有很强的替代效应,许多年轻人为了免于遭受高等教育的“痛苦”而自愿外出务工。短期来看,年轻劳动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短期内为家庭带来可观的收入,改变家庭贫困状况。而长期来看,随着这批年轻劳动力年龄的上升,加上没有摄取新知识的意识和习惯,导致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下降,其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机会逐渐下降,从而也导致其后代没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引发贫困的“代际遗传”。
但劳动力流出对子女教育影响也有正向影响。根据以往的学术研究表明,有劳动力流动的农户对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期望高于没有劳动力流动的农户。这说明存在部分外出务工者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在下一代身上做出纠正。此外,由于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流动收入,这部分收入可能会增加子女的教育投资。根据团队成员在安徽金寨调研获取的样本信息来看,外出务工家庭花费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支出比例普遍高于非外出务工者的花费比例。除此以外, 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夫妻一般会在生孩子之前和孩子还小的时候去江浙等富庶的地方工作几年,尽可能攒下将来的大额开销。与此同时,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为了避免孩子在叛逆期学坏以及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父母结束外出务工并回到家乡。
表3 子女教育支出情况
项目 | 分项 | 比例 |
孩子年总支出 | 10000元以下 | 67.7% |
10000-20000元 | 24.0% | |
20000-30000元 | 3.1% | |
30000元以上 | 5.2% | |
每年教育支出 | 1000元以下 | 16.5% |
1000-5000元 | 31.6% | |
5000-10000元 | 27.8% | |
10000-15000元 | 19.5% | |
15000元以上 | 4.5% |
数据来源:根据金寨县调研样本统计整理
结论
根据团队成员的微观调研数据显示,劳动力流动对家庭收入的增加有积极影响,就安徽金寨被调查家庭来说,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平均增加23.91%。但这种增长不是长期持续有效的。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增长,且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导致学习能力较为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减弱。短期来看外出务工有效缓解了农村家庭贫困的窘境,减少了农村贫困的绝对人口。但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流出者本身的教育水平不高,导致其青壮年时期之后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被淘汰。此外若外出务工者不注重子女教育便会引发“代际效应”,长期相对来看无法真正脱贫。这就提醒政府做好贫困地区学龄儿童的教育补助工作。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低龄化现象,适当引入职业培训,促成学中干干中学模式,以预防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下降。
劳动力流东对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外出务工带来的额外流动收入可能会增加子女的教育费用,促使其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外出务工者的低龄化现象可能对其教育产生替代效应。此外教育对外出务工者也存在反向影响:子女教育保障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外出务工者的回迁。鉴于此种种现状,政府应更加注重脱贫攻坚战帮扶环节中的“扶”,引导外出务工者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提供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现状,真正帮助农民实现走出去、不贫困、富起来的两个跨越,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樊士德, and 朱克朋. "农村劳动力流动、务工收入与家庭贫困——基于东部欠发达县域878户农户的实证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6(2019):26-33.张永丽,王博(2017)
周全召, 苏同坤, and 李俊峰. "发挥好农机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农业机械 03(2005):73-74.
韩晓杰, et al. "贫困地区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2882.34:24-29.
李石新, and 高嘉蔚.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贫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Academic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Labor Mobility on Poverty in Rural China." 科学经济社会 029.4:5-11.
韩佳丽, 王志章, and 王汉杰. "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连片特困地区的经验分析." 人口学刊 5(2018):100-112.
作者简介:
高蓉雨(1999-),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11287019Z) 的成果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9》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