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分析

2019-03-13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9年3期 作者:舒霞梅

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分析

舒霞梅

舒霞梅

南开大学

摘要: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促进作用,所以要引起对农村金融的重视。本文主要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分析,探讨农村金融发展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功能的作用发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会从金融发展指标再结合经济发展这个角度,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概述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国家也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经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如何继续发展“三农”是国家一直很关注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发展农村经济,而农村经济的发展跟城镇经济发展有一定相同的地方,都是需要依托于金融体系的建设[1]。所以,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系统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部分具备风险管理、信息传递、资源配置等功能,可以帮助农民进行金融活动,有利于推进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的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够,也没有发展经济的概念。所以,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很多金融机构都没能长时间驻足在农村,甚至连土身土长专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信用合作社也开始走向城镇化,渐渐脱离农村金融体系了。而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着眼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研究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关系,发挥农村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加大农村经济金融体系建设,从经济基础上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的衡量指标

通过对我国农村的实况分析和总结,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主要几个代表方向:

(一)以金融规模作为衡量指标

金融活动总量是衡量金融个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很早以前国外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关于衡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金融总体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准,即为金融相关比。这个相关比是针对于国内外研究总结出来的,通过对现存金融资产和国民财富的比例来衡量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水平。另外,国外经济研究学家McKinnon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衡量国家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理论[2]。主要是针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对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更具参考意义,即为经济货币化理论去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以上提到的两种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理论用来衡量我国农村的金融发展总体水平都是非常不错的衡量指标,兼具了基础性和重要性。

(二) 农村金融结构的衡量指标

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框架再填充具体的金融部门,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政策性金融等等,这些金融部门在农村应当如何分布、规模大小等等,都是考验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指标。发展速度比较快、农村人均收入较高的地区,金融体系会比较完善,金融机构设点广、分布面积大、群众参与度高,受益面广都是代表这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势头良好,也比较稳定。在农村的金融结构会涉及到农村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融资方式等等,与城市金融体系运作所涉及到的板块大相径庭,但又比城市金融运作多了更多不确定的因素。例如,资金来源狭窄、参与农村金融的农民知识面不够等等。现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贷款数据和存款数据等来分析一个地区的金融结构状况。

(三)农村金融功能发挥情况的衡量指标

金融功能会具体落实到金融产生的收益,从金融功能的角度分析农村的金融发展可以了解到农村金融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金融结构的优化、功能的完善和一系列金融活动的进行来达到预估的收益,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金融功能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包括基础的储蓄功能、理财投资功能、放款功能以及转汇功能。在农村现目前应用的最稳定也是最广泛的是金融的储蓄功能,这也是农村金融活动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储蓄实现了将农村的资金汇集到一起,再通过贷款等方式将资金分散,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将农村的金融功能发挥情况作为金融发展衡量的指标是有重要意义的,金融功能开发的越好,农村的金融发展水平就越高。

三、农村经济状况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需要经济作为基础,农村经济状况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可以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去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给整个地区带来大量的资源,资金也会相对充足,人均收入上去了,人们才会有意识的利用资金做其他可以增加收入的投资。所以,金融系统结构的搭建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的一定程度,金融结构才会发展壮大,从而可以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调整,以优化到最适合这个地区发展的金融模式。甚至在金融活动逐渐稳定下来之后,还可以对金融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保持金融发展稳步持续发展,实现资金利用创造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对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经济发展的更好的农村,金融发展也就越好,两者是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关系。以我国农村为例,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沿海地区的农村,因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所以金融发展的水平也比较高,人们普遍有进行金融活动的意识。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人均收入低,常年需要政府扶持,金融基本发展不起来,基础的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只有最基础的金融储蓄功能。另外,我国的农村还存在一个金融分配问题,地区之间存在资金壁垒,资金的流动性极差,使得金融发展受到地区经济的影响大,金融发展的物质支撑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

(二)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分配,并且不断调整到达一个时期里最优的过程,产业结构决定了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心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农村可供发展的资源会很少,久而久之经济发展就会滞后。所以,农村的产业结构要想办法走向多元化,让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才会实现农村的经济效益提高人均收入,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产业结构也会影响到农村金融的发展,首先农村产业结构丰富经济发展良好,可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总资产量;其次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可以合理分担金融风险,降低系统性风险,加强各个经济主体抗击风险的能力。实体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得到控制,整个农村的财务状况可以得到优化改善。现目前我国已经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可以分析农村第三产业的GDP与农村整体的产值的占比,去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让金融市场也可以基于产业结构的改善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三) 农村经济活跃度

农村经济的景气程度除了农村经济运作与相关的政策活跃度,还包括农村金融机构以及生存环境的活跃度。农村的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往来合作共赢,不仅可以加强资金的流动性,还可以提高农村金融的活跃度。活跃的农村经济活动可以调整农村金融体系,帮助金融结构进行自我功能的完善。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越频繁,经济发展地也就越好,相对金融发展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四) 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我国的经济发展从计划经济发展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管控会慢慢减少,而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开始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左右经济发展的趋势。农村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有国家指导发展,存在一些弊端,地方保护主义,交易乱象等等,所以,为了未来的发展农村也需要从计划经济过度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以市场为导向,让竞争变得相对公平也更自由,农村能够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金融的独立发展。当农村的市场管理机制完善、农村诚信文化得以建设,那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农村经济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有基础性作用,但因为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薄弱,所以,农村的金融业一直发展的不够好。在分析和总结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阻碍之后,提出一些改善意见:首先,国家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出,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可以从对农村的财政支出着手,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帮助农民合理配置手里的资金,让资金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加大对农村的市场开放度,自由贸易可以增加销售农产品的途径,让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提高农村的人均收入。最后,发展农村经济还需要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已经不再成为产业结构的重点,第三产业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所以,农村经济也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先发展经济,以此促进农村金融结构的建设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而金融的发展又可以帮助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建设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让两者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玲.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22):96+113.

[2]吴静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财会学习,2019(15):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