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的创新性研究—以西柏坡为例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进入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本文主要介绍了进入新时代后革命老区西柏坡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促进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产业、农业、服务业融合、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等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西柏坡;红色文化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和必要性
(一)红色旅游发展的机遇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提出坚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厅发布《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着重突出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和教育功能,强调内涵式发展。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红色旅游能够弘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增长革命斗争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需求,寓教于乐,将传统的教育以休闲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强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新时代精神。
合理开发西柏坡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提高当地的精神文化水平。发展红色旅游,对于红色革命遗产的保护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优秀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些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柏坡红色旅游资源的现状
进入新时代后,红色旅游掀起一段新的高潮,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总面积为16440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入北平。西柏坡,是我国革命圣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柏坡纪念馆”的客流量成倍增长。革命遗址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使当地的红色旅游业得到了更好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具有较大意义。
在鼓励红色旅游发展的政策背景下,西柏坡红色旅游已经得到了一定发展。西柏坡现有的旅游资源有馆名由同志题写的西柏坡陈列馆、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纪念碑、五位领导人铜铸像、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园、国家安全教育展览馆等等,红色革命氛围浓厚。
三、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旅游资源零散,缺少配套资源
西柏坡地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创新性开发与合理规划上存在部分缺陷,现有的开发资源以“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原址”为主,在西柏坡周围的村庄里还有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旧址和革命先烈办公的地点等等遗址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知名度较低,游客观赏次数较少,缺少配套旅游资源。
(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意识较差
西柏坡地区多山地,交通相对落后一点,各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垃圾处理方式落后,人口老龄化严重。服务设施接待能力不足,缺少当地特色。西柏坡的客流量和住宿情况来看,缺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宿资源,难以刺激消费者留宿消费。缺少民宿、餐饮、游客活动服务中心等相配套的旅游资源,服务意识较差。
(三)文旅文化融合较弱,缺乏科学规划
革命老区虽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但是都是以照片、旧居、标语等形式进行展示,以是景区讲解和观光为主,过程过于缺少趣味性。红色旅游产品较少,缺少吸引性,没有优秀导游员和解说员缺乏,在旅游高峰期,很多单位解说员供不应求需预约解说员,优秀导游员、解说员在此地区非常缺乏。
四、西柏坡地区红色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加强红旅文化融合,增强红色文化体验
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体验红色文化的活动,将体验式活动加到红色旅游中来,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增强消费者革命精神的感受,从而得到思想上的领悟和提升。
将旅游、文化和体验等多方面进行融合,将红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和当地特产结合起来,生产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利用山林种植的花生、大枣、核桃和花椒等等产品,注册绿色有机商标,打造西柏坡特色产品品牌,逐步推广,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复刻西柏坡壁画,制作小型纪念品,与市面上的纪念品分别开来;推广西柏坡传统手织老粗布,将革命故事编织出来,传承西柏坡精神。同时,西柏坡手织老粗布具有冬暖夏凉、透气性好、天然环保的特性,让人感受到老区人质朴勤劳、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
合理利用闲置和空余宅基地,将普通酒店式的民宿进行改造,改造成具有红色文化气息的特色民宿,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烹制绿色农家餐饮,吸引游客,增加停留时间,以有效带动周边民宿、餐饮、农产品等的发展。
从遗迹碎片还原、历史文物展示、环境感知塑造、战役活动策划等多方面营造红色旅游氛围,利用VR技术,模拟经典景象,增加游客体验感,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使文物在当代社会发挥出新的价值,在充分了解市场后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促进文化方面的消费依托自身的红色旅游资源,让人们从看、听、玩、想等多方位感受红色历史。
(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以西柏坡为核心,对周边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统一规划,深挖革命老区背后的故事,使每个景点有自己的特色,吸引游客,可以融入西柏坡特色民俗,例如,同当地民歌、坠子戏等结合,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努力将西柏坡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与革命遗址遗迹组合开发,促进西柏坡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开发,促进红色旅游文化内涵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
将红色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以旅游为主,加入参与性、文娱性,通过动画片、电影等独特呈现手法介绍西柏坡地区的红色精神,深化红色教育,活化动画等文化媒介,同时可以使红色旅游景区更加具有趣味性,改变游客对红色旅游景区缺乏乐趣的刻板印象,提高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多方位融合。
(三)完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服务营销策略
西柏坡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应进行正确的营销策略的定位,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红色旅游人才的培养,通过各种激励政策,吸收致力于从事红色旅游服务的人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其次,就是正确解读国家政策,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最后,就是要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建设品牌,提高自身旅游区的知名度,在一些合适的节日或者假期,推出一些富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加大红色旅游产业推介力度,运用自媒体以及博览会、招商会、网络营销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的宣传,提高公众红色旅游意识。同时,创新红色旅游推介方式,与多种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结合,将休闲、生态旅游景点纳入红色旅游项目和线路,实现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三是组织国内重要旅行商、主要媒体进行考察、踩线、采访,加大与国内大型旅游集团和主流媒体合作,大力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结语
红色旅游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对红色教育、爱国主义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将红旅资源同旅游业、农业等方面结合,通过加快西柏坡文创融合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服务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对促进老区经济发展,西柏坡精神的发扬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张旭(1999-),女,汉族,河北南和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在读,财务管理专业。
项目基金:2020年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省级)“宅基地改革下特色民宿创新研究—以西柏坡为例”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086012
参考文献
[1]骆启顺.县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浏阳市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为例[J].中国市场,2020(04):31+37.
[2]王大圩. 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3]罗驰. 井冈山景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9.
[4]杨宏伟,李卫康.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传承[J].党史博采(下),2020(07):51-53.
[5]徐沁.文旅融合视角下兰溪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