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9-02-12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9年2期 作者:张英霖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张英霖

张英霖

海南天鸿市政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的发展,税收政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建筑行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以建筑行业为切入点,从“营改增”的背景及政策出发,阐述了“营改增”对于该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接着对该行业“营改增”前后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来说明在多种情况下“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率的不同影响,最后就建筑行业该如何积极应对“营改增”对企业的不同影响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从而帮助企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率;影响;措施

一、前言

自1979年我国引入增值税以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一直在扩大延伸,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建筑行业也进入了增值税时代。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增加了企业的抵扣环节,降低了企业的整体税负,节约了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然而建筑企业要从老旧的营业税观念转变为现阶段的增值税观念,面对的困难会很多,如: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业务部门人员成本概念不清晰,供应商/分包商的选择更加严格等诸多问题,所以对这个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我们只有迎难而上,转变角色,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应对税制改革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服从国家税务局主管税务机关的指导和管理,自觉调整会计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模和经营管理模式,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做好纳税管理工作,合理进行税收筹划,努力将不利影响缩减到最小,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的背景介绍及政策解读

(一)“营改增”的背景介绍

在我国传统实施的税制结构中,并行着两个一般流转税种,即增值税和营业税,前者主要适用于制造业,后者主要适用于服务业,这两种税收方式在传统税制结构中占比非常大,增值税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纳税,即税收相互抵扣,使得制造业的发展享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而营业税则存在着重复纳税的情况,加大了企业资金的流出,使得服务业的利润空间相对减弱,无法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

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纳入试点范围。

(二)“营改增”的政策解读

1、2016年3月23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明确了:建筑业的增值率税率和增值税征收率分别为11%(一般纳税人)和3%(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2、2018年4月4日,《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明确了: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

三、“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率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之前的现状

“营改增”之前,建筑业还属于缴纳营业税的时代,营业税属于价内税,税率为3%,在原有的税收制度下,对于利润率低,财务指标变化敏感度强的建筑企业来说,税负问题和重复征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具体来说,在建筑企业的成本支出中,原材料的占比一般为百分之六十左右,且建筑材料、设备等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均需要缴纳增值税,且这些增值税进项税额是不可以进行抵扣的。而要想降低税负率,只有通过分包抵扣的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但是,分包是不能含有主体工程在内,所以建筑企业存在重复征税是必然的结果。

(二)“营改增”之后的现状

在“营改增” 新政实施后,标志着建筑行业进入了增值税的全新时代,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税率为:10%或3%,理论上通过税务转嫁,建筑企业的税收成本将会降低,进而促使企业利润获得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情况是:一方面,“营改增”实施前,由于很多建筑材料发票较难获取,建筑企业在采购时并不关心供应商能否开具发票以及能否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反没有发票通常意味着更低的采购价格,更能降低企业的成本,但税负率会同时上升,最终会加重企业负担。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工程分包现象十分普遍,且分包商素质高低不等,部分分包商会计核算部门体系、制度等不健全,导致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分包商数量相对较少,如果不进行纳税筹划,在选择签订分包合同时,选择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分包商,进行合理转嫁税负的话,企业的税负率就会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的负担加大。

在“营改增”改革后,当前传统的施工管理和采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致使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集和统计存在较大难度,所以该如何改变思想观念,选择有利于税务转嫁的供应商和分包商,是“营改增”后建筑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四、建筑行业“营改增”前后税负率的案例分析

某施工企业(一般纳税人)承接甲施工项目(县城,城建税5%、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该项目是营改增后的新项目,实际结算金额110万元,实际成本支出80万元,其中材料和机械支出52.2万元,人工费(劳务分包)支出16.5万元,间接费用支出11.3万元。材料和机械均取得了1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人工费取得10%劳务专用发票,间接费用取得了普通发票。

计算该项目在营改增前后应纳税额和税负率?

(一)“营改增”前缴纳营业税及附加计算过程:

1、营业税=110万×3%=3.3万;

2、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3.30万×10%=0.33万;

3、代征个税=110万×0.6%=0.66万

4、应纳税额合计=3.3万+0.33万+0.66万=4.29万元

5、营业税税负率=4.29万&pide;110万=3.9%

(二)“营改增”后增值税及附加计算过程:

1、销项税=110万&pide;(1+10%)×10%=10万;

2、允许抵扣材料和机械的进项税额=52.2万&pide;(1+16%)×16%=7.2万;

3、允许抵扣的劳务进项税额=16.5万&pide;(1+10%)×10%=1.5万元

4、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10万-(7.2万+1.5万)=1.3万元

5、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1.3万×10%=0.13万

6、增值税税负率=(1.3万+0.13万)&pide;110万=1.3%

(三)“营改增”后增值税及附加计算过程(如以上案例中:材料和机械支出52.2万元中有:23.2万取得1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3万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他为普通发票;人工费(劳务分包)支出16.5万元中有5.5万取得10%劳务专用发票,3.09万取得3%劳务专用发票,其他为普通发票。):

1、销项税=110万&pide;(1+10%)×10%=10万;

2、允许抵扣材料和机械的进项税额=23.2万&pide;(1+16%)×16%+10.3万&pide;(1+3%)×3%=3.5万;

3、允许抵扣的劳务进项税额=5.5万&pide;(1+10%)×10%+3.09万&pide;(1+3%)×3%=0.59万元

4、本期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10万-(3.5万+0.59万)=5.91万元

5、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5.91万×10%=0.591万

6、增值税税负率=(5.91万+0.591万)&pide;110万=5.91%

由以上计算数据可得,“营改增”后,如出现第2种情况,税负率由3.9%下降到1.3%,说明“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税负率是下降的,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如出现第3种情况,税负率由3.9%升高到5.91%,说明“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税负率是上升,是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筹划,使得企业往有利的方向发展?

五、建筑行业“营改增”后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出于行业现状的影响,税务转嫁往往受到限制,从而导致企业负担的增加,为了达到降低企业负担的目的,我们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财税制度,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主动地研究应对措施:

(一)通过分解工程成本的结构的分布、前期的测算,以达到提前预测项目的税负率情况

建筑业工程成本结构一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材、机;间接成本包括办公、差旅、车辆、房屋租赁等。而影响着税负率的主要是直接成本(人、材、机),但又因市场渠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有部分直接成本无法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要通过分析工程的成本结构,分析哪些材料可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哪些是不可取得的,进而是否可以跟人工一起综合分包,做好税前税负率测算,以指导工程税负率能达到最优。

(二)供应商/分包商的筛选及谈判

供应商/分包商的筛选以一般纳税人为主,小规模纳税人(能开具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为辅,通过建立供应商/分包商数据库,综合评价(服务、质量、价格、效率等)进行排名,为以后工程都能高效的选取供应商/分包商做好基础。

在跟供应商/分包商谈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第一:质量、工期是否满足客户要求;第二:价格是否合理,通常需要对比不含税成本价;第三:是否能够提供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一般纳税人为主);第四:付款方式能否符合企业要求等。

(三)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解读

要实时关注国家发布的税务相关政策及即将发布的相关政策,通过对税务政策的正确解读,及时组织业务部门(特别是招投标部门、市场部门)进行培训,以杜绝在项目前期出现不可逆转的局面,如果 “营改增”造成税负增加,在招投标报价时可上浮一定的比例来减轻一部分增加的税负。

(四)提高纳税筹划能力

所谓的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对涉税业务进行策划,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所以,通过结构分解、供应商分包商筛选谈判、政策解读,串联起来,结合公司的资源,不断提高、优化纳税筹划的过程。

六、结语

“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文中就“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税负率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好“营改增”,规避行业遗留问题,如传统的施工管理和采购模式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应对措施。

“营改增”全面推行的初衷的确是为了给建筑行业减轻税负,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但目前的行业现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唯有攻坚克难,方能赢得未来,唯有主动、积极应对,才能实现新发展。而实践也已经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有效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R],《税务政策》

[2]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Z],《中国论文网》(科技论文)

[3]浅谈“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Z],《中国论文网》(政治论文)

[4]罗志艳:浅析“营改增”背景及意义[Z],《中国论文网》(管理论文)

[5]分析建筑业实施营改增的意义论文[Z],《瑞文网》(实用文),2018年8月1 4日

[6]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Z],《中国论文网》(政治论文)

[7]王勤:“营改增”对建安企业的税负影响及应对措施[Z],《中国论文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