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杜超涛
四川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
摘要:在经济放缓、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下滑,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内部的管理来降低运营成本,尽力增加企业利润是题中之意,也是传统制造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转型之路。在成本控制中,预算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目前来看,大多传统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仍停留在内部历史数据的简单搜集、修改阶段,仍多以企业自身既定因素为前提思考编制,没有以市场变化作为编制起点,导致内部各种决策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经营效益达不到预期结果。本文重点梳理了传统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难点及问题,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预算管理水平的建议,希望通过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真正作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传统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和对策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传统制造企业生产技术手段日趋成熟,产品差异逐步缩小,再加之电子商务等新兴营销方式兴起,行业利润日渐扁平化并逐步向研发、营销两头集中,导致传统制造端毛利空间一再缩减,生存形势严峻。近几年,国家虽提出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对于传统制造行业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除了利用国家的支持,还需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提升效益,才能实现降本增效保利增利目的。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预算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企业需改变以往惯性思维,抛开企业沉没或不相关成本,用管理会计的思维,从市场真实情况出发,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倒逼企业内部改革,从而压低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在传统制造企业引入的较晚,实践经验缺乏,目前部分传统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仍然是粗糙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传统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将企业各个部门的各项资源融合到一个体系中进行分配、考核、控制的活动。全面预算管理是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以现实市场信息为基础,对企业面临的整体内、外部环境进行考量,对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一定时期的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整体层面的资源调控,资源配置,实现日常经营活动与决策和公司经营战略的协同,避免企业的日常经营偏离企业的发展目标;二是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分配,将内部资源与市场需求挂钩,既避免资源被闲置浪费,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传统制造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
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管理会计的思想,是要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但是目前来看,一些大型制造业尽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拥有完备的财务人员团队,但是财务人员并没有实际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上来,工作偏于被动。所以,公司仍旧缺乏管理型的会计人才。没有了这类人才的支撑,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制度的搭建,具体工作的开展就没有了保障,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当下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也在努力从管理层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改革和转型的尝试,但是苦于没有人才的支撑,效果不佳。时间长了,企业失去了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改革的信心,又回到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去了,全面预算管理也就是停留在一个口号,浮于形式,不见成效。
(二)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难以发挥效用
预算的执行是核心的一步,关系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目前传统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效果并不明显,核心原因就是预算计划得不到落实。这里面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预算指标不合理。目前大多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仍停留在“内部生产资料收集-再略微调整”的阶段,更多的是以企业自身既定因素进行思考,没有将现有资源与现实市场环境相联系,没法区分资源消耗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导致最终预算指标偏离实际,难以执行;二是缺乏组织保障,目前部分企业业务部门不了解自身在全面预算中担任的角色,简单的认定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预算数据的上报只是配合完成一项财务统计工作,没有完全发挥部门的能动性,预算指标制定后就不管了,束之高阁,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去监督落实预算的执行。预算制定的目标不合理,制定的指标得不到执行,预算计划也发挥不到作用。由于预算指标、预算计划得不到执行,预算的效能得不到发挥,管理层就更为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更加没有组织保障,引起恶性循环。
(三)预算指标细化与量化困难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如何做好预算指标。因为预算指标关系到预算制定的合理性、企业的资源能否得到有效配置、预算考核的合理性等问题,直接关系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传统制造企业的预算指标更需要细化和量化,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是因为传统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缺乏细化、量化指标的能力;二是传统制造企业加工产品相对复杂,涉及产品品种及工序繁多,本身预算指标制定就非常复杂。所以,目前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就是无法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预算指标。而企业想要强化成本管理、实现降本增效,必须将预算工作做好,前提就是将预算指标精细化、量化,便于预算的执行和期末的考核。
三、传统制造企业更好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对管理会计这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比较陌生,企业的管理层往往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强化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因为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是预算管理能够执行的前提。其次,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要让全体员工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从公司整体层面的管控模式,需要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参与,而不是简单由财务部汇总统计上报数据就行了。具体手段可参考:一是深入分析公司目前内外经营环境,对标国内或行业优秀企业业绩,找出业绩差距,树立员工“职业危机感”,企业经营不好将被行业淘汰,员工工作满足不了现阶段公司要求将被公司淘汰;二是请标杆企业或专业培训机构对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集体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思想和执行方式,借鉴标杆企业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考核实施细则。
(二)积极进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引进
全面预算管理推行需要人才支撑。在科技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转变发展思维,积极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大量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这是很多传统制造企业所缺少的,为此,企业需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才问题。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校企培养的方式,从学校引入管理会计专业的人才。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管理会计专业,企业需要提前布局,和重点学科的学校签订培养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毕业后招聘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同时要联合行业机构,提供员工管理会计证书的培训工作;二是通过市场上挖掘有经验的人才,引入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三)强化预算执行层面的管控
前面提到,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预算管理作用得不到发挥。针对两个层面的原因,可以相应的进行改进:第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要成立预算执行的监督小组,监督小组组长要由核心领导担任,这样才有震慑力。从各部门管理层抽调人员组成监督人员,并实行人员轮动制度,借此一方面彰显出管理层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有利于公司形成重视预算工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各小组人员工作可以实现内部监督,确保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第二,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从现实市场及公司内外部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以预算执行效果为考量指标的考核体系,将预算执行状况和部门、个人的绩效挂钩,增加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和参与度。总之,通过如上措施,提升预算工作的执行力度。
(四)战略导向下进行预算指标化与量化
前面提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一环就是预算指标的制定、细化和量化。如何做到预算指标的细化、量化,关系到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如何。如果指标不合理,资源配置就不合理;如果指标无法量化,那就难以进行考核。为此,制造企业需要在全面重视的基础上,努力做好预算指标的制定工作。具体来讲,可以遵循三原则:一是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制定预算指标。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所以其制定的标准就是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二是以内外部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现有市场情况,要区分企业现有成本费用耗用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明确各部门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担任的角色和职责,严肃预算指标的制定和执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树立职业危机意识,发挥全体员工主观能动性;三是预算目标的制定要灵活选择,不能一成不变。预算指标的制定要突出管理的重点,采用刚性指标与柔性指标相结合,业务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研市场状况,做出正确研判,实现预算指标的精细化、合理化、可执行化。主要业绩指标制定可参考:总经理部(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用率),营销部(销售增长率、销售净利率、货款回收率、客户投诉次数),生产部(生产成本下降率、生产计划完成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安全事故次数),品控部(总质量成本率、质检工作及时完成率、质量投诉及事故发生次数),采购部(成本降低目标达成率、采购计划完成率、采购质量合格率、投诉及差错次数),研发部(新产品/技术毛利贡献、研发部门总成本费用利润率、验收合格开发成果)...
四、结语
传统制造企业由于接触全面预算管理观念较晚,再加上新型管理人才的缺失,早期预算管理大多停留在财务部数据收据、整理、调整、上报阶段,预算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但新形势下企业自身及行业毛利空间被一再压缩,企业管理层逐步感到企业生存的危机感,又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转向内部管理要利润,重新对全面预算管理抱有强烈的期许,全面预算管理在此背景下又被重新推上日程。本文通过对目前传统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通过树立企业危机意识,学习行业标杆企业管理经验,引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充分考虑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建立具体的与企业战略先适应的预算体系,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信息反馈,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闲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众.浅谈制造型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国际财经,2017(23):143-144.
[2]董桂菊.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7(9).
[3]鞠宏伟.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3).
[4]张雷廷.制造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