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2019-01-11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9年1期 作者:张佳琛

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

张佳琛

张佳琛

郑州商学院 河南巩义 451200

摘要:当今社会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着力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列举了国内外应用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结合郑州商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校内专业实验室、校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现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机械;校企合作

一、引言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逐渐被重视。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托,其建设是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支持,多年来得到国家的鼓励而不断发展,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也是其发展、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办高校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薄弱,在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当今社会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该类学校更应注重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够顺利按时按质完成专业技术实践,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郑州商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注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和校内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贸学院、外语学院、信工学院等学院都建立了大量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机械类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的一类学科。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还要会灵活运用。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型的机械类技术人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自我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信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自建系以来校内专业实验室从无到有,实验设备不断补充更新,实验室管理制度也在完善中,多次开展学生校内校外实践实训活动。

二、国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德国应用型高等教育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追求应用性、实践性教学,使高等职业教育特质得以充分体现。“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的校企合作共创办学制度,在德国被称之为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双元制中,一元是负责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应用型高等教育院校;另一元是学校外部的实训实践基地,其包括与应用型高等教育院校所开设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等,主要负责让学生在企业实际生产中接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日本应用型高等教育采用“产学研”模式,主要方式为:学校与产业界在办学上的合作、人事上的委托等。这种合作模式有利于学生所学专业同就业方向结合,强调基础性和宽口径,使学生不仅仅在本专业而且在相关领域施展才华。日本应用型高等院校注重与企业合作,企业会聘请高等院校教授作为技术顾问,指导企业生产和转型升级,或聘请高校教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学校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人才培养,配备专门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指导,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校企双方在科研和技术革新方面进行双向交流,产业界和教育界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相互合作、相互适应、共同发展。

我国应用型高校实训基地有三种模式:1、高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是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由高校自己的科研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同时可以方便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2、高校研究开发基地,这种模式一般由企业投资,高校提供人力资本和部分仪器设备,在高校建立研究开发基地;3、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全面合作用人协议,即所谓的“订单式模式”,在毕业生就业、科学研究、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实验实习等方面长期合作。

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初步探索

1.校内实验室建设现状

抓住学校合格评估机遇,及时响应、积极配合学校对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新增专业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及部分实验室升级改造工作,满足专业实训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实验课程开出率。目前信工学院建成的机械专业实验室总共有12个,分别是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公差与测量实验室、金属材料热处理实验室、液气压传动实验室、慧鱼创意组合实验室、3D打印实训室等,这些实验室不仅能满足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使用,还可以面向机械创新设计团队开放,进行大学生竞赛赛前训练活动。由机械专业专职教师和学生共同组建机械创新设计社团,合理利用机械专业实验室资源,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项目训练辅助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定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我院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创新团队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佳绩。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在增加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数量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基地质量,建立“双挂牌”校外实践基地,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学校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资源,把企业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设施,这是实施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校还定期组织专职教师和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专业技术交流。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时必须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校企合作长期稳定,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依托巩义本地产业结构特点,结合机械专业特点,与本地优秀厂、矿、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校外实践基地,签订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学校依据企业提供的岗位用工需求,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既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又为本地企业输送人才,达到双赢的目标。目前与信工学院机械专业签约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有12个,其中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个,是巩义本地企业郑州恒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基地自成立以来与我院机械专业展开深入合作,合作主要以实习实训、双师培养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三方面为主。实习实训方面,公司先后接收15级机械专业2位同学进行毕业实习,18级机械专业3个班共139人进行认识实习;双师培养方面,公司2名工程师被学校聘为实践教学兼职导师;机械专业接受公司建议,考虑到机械加工行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需求,在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数控加工技术》课程。

3.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管理机构,共建教学团队

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校企双方都应该高度重视,成立实习管理工作小组。实习管理机构成员必须岗位职责明确,有专人负责学生实习安排,校企双方的沟通和协调。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一支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良好经验的稳定的实习师资队伍,从而建立一套良好的学生实习实训师资保障体系。

4.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管理文件和教学文件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应规范,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校企双方应该制定实习基地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规划、实习类型、学校与实习基地各自应该承担的基本义务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实习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在实习基地相关理论和实习教学活动的开展。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学习、实践期间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指导学生培训、实习活动的开展。

5.改革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双方理论课程与实践的衔接

学校聘请校外和企业的专家,及时对学生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对实习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学校的理论课程一定征求企业相关人员的意见,要与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相一致。学校可开设企业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实训前开设企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实践实习时,学生在企业可以由企业的工程师与学校的教师联合实践教学。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可以选择与企业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做到真题实做。

6.建立完善的企业录取机制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录取实习学生的机制。学生来企业实习时,学校与企业协商,制定实习学生的培训计划,协商好学生的住宿、学习、实践操作、考核的时间表。学生在企业的阶段,理论、实训的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实训过程。所有考核均通过的学生,可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直接进入企业的各级工作岗位。

四、结语

在已经建成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使用过程中,针对实践基地的运作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调研实践基地对学生培养所起的实际作用,存在什么问题;探索如何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职业认证体制等,以更好地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建设方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把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根据信工学院机械系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为切入点,建设校内、校外结合,多种形式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列出学院机械学科发展总体规划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分类、分批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基地,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确保学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学卿,高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教育观察.2018-7(59-61).

[2] 李蓬实,鄢小蓝.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6(172-174).

[3] 付百学,吉淑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8-8(60-63).

[4] 沈明君,赵立恒.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7(187).

[5] 易向东.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工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7-9(237-238).

[6] 唐文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陕西教育.2009-5(42-43).

[7] 王业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7(168-169+173).

作者简介:张佳琛(1987-),男,河南巩义人;郑州商学院,助教;(河南 巩义 451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基地创建研究HMXL-2018067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