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建设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探讨鲍学良
鲍学良
聊城供电公司 25200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电网技术的发展,电力自动化程度也随之不断地提高,给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机遇。这就对电力系统的要求逐渐趋于多功能化和复杂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稳定性,而随着电力自动化的出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本文对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同时也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要求;应用;发展
前言:新时期的到来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使人们对于电力这一基础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而我们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人们用电的安全性并满足人们对用电的需求,同时也在不影响社会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这方面的运营成本和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的工作效率,电力自动化技术将自动化生产与计算机两种技术相结合,控制电力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是将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运输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有机调控。从这个方面来说,发电厂测控系统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及配网自动化便是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极大的推动了电力工程的发展。同时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营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求
1.1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电力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将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电力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将有利于实现电力工程发展中的系统远程监控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水平。同时在我国的电力工程发展中,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实现电力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
1.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要求分析
要想在电力工程发展中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就需要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从具体意义上来讲,在电力工程中首先应该具备实施电力自动化技术安全性能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时所产生的损害,从而有效的实现人员的节约。其次便是需要在电力自动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满足整个电力系统各个部分的技术要求,这在保障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转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设备的安全运转来保证系统操作人员的协调性。除此之外便是需要对整个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进行有效保证,不定时的对所有参数进行检验及收集处理,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
1.3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的核心系统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显示,以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重新组合,为信息的处理收集更为全面的数据,以保证电力工程的监控系统更好的操作和运行;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主要以城乡的配电网为目标进行改造,配电网技术的自动化的应用和发展与网络化程度密切相关。
二、电力工程建设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实践探讨
2.1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力调度工作更加简便。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导致电力传输工作出处在极端状态,用电高峰期状况下,电力呈现极度不稳定性。而自动化技术可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状态,做到实时监控,自动进行电力传输。且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依托计算机的帮助,对电力运行过程中数据进行收集,进而及时发现电力运行的异常之处,进行恰当的处理,确保电网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大大降低电力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合理对损耗进行计算、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进而确保变电站信息具有时效性,可靠性。以此,实现变电站设备与电力系统的全面优化。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变电站中,可实现电网建设的基本需求,简化操作步骤。利用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实现单元内对故障的诊断能力,并及时采取有效举措,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2自动化的电力补偿技术
之前传统的无功补偿技术和低压补偿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单一信号和三相电容器的相互补充,这种传统的补充技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会使得以电线负荷为主的用户可能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以及出现电线负荷不足或者过多的现象,这种传统补偿技术没有考虑到关于平衡电压的问题。现如今采用的只能无功补偿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使得动态补偿和固定补偿相结合,从而实现了分相补偿、三相共同补偿、稳态补偿以及迅速补偿相结合,解决了单一固定补偿不足的问题以及提高了适应性。此外,现如今采用的先进投切开关可以智能的对电容器进行控制从而提高补偿的精确度。
2.3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主动对象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软件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电力工程中,可以将这种技术看作是一种监控手段,以主动的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控制,以此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降低对信息数据的处理和计算。通过该项技术,能够实现对数据库的自动监督,增强数据的准确率以及它自身的应用价值。这样,相关人员就能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操作的时候,也有更为准确的将其作为参考标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发展,数据库的应用逐渐变得愈加的复杂和全面化,电力自动化建设中也需要更多先进的设备,提升电力系统的监视和控制,满足工业和生活中的电力需求。同一般的数据库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具有更高更强的主动性,在提高电力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监视效率的时候,也能节省电力数据的处理成本,保证电力工的运行安全。
三、电力系统实现自动控制分配管理模式的方法研究
1.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采集单一信号和三相电容器,三相互补。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对于主要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补或者欠补,而且该补偿技术没有考虑到电压的平衡关系,且一般不具备配电检测的功能。
智能无功补偿技术通过固定补偿与动态补偿相结合、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稳态补偿与快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了传统技术单纯固定补偿的缺陷,能够较好的适应负载变化。并且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等技术模式,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提高补偿精度,同时具备缺相保护功能。
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对软件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软件的开发、封装、设计方向等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现代电力工程中,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控方面,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在对象技术和主动功能的支持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由于对象技术和触发机制的引入,数据库自动监控得以实现,同时处理后的数据准确率高,利用价值高、能够为相关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监控系统中触发子和对象的函数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实现电力系统自动监视与控制的更加复杂的功能。通过在国际上借鉴先进技术和国内专家研发完善,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极大地满足了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小结:综上所述,电力工程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必将推动电力工程发展,通过工业生产和生活广泛对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未来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将朝着提高供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改善供电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推进,这一技术对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成浩.电网建设工程中的造价控制与管理[J].价值工程.2012(03).
[2]程鹏.电网中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3).
[3]纪任升.试论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