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沈文燕
南开大学
摘要:应用心理学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教育、企业、学校、医院、家庭、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实践领域,其实质就是将心理学基本理论有效运用于其中,重点在于帮助解决人们心理上的实际疑问,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从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进程上看,有着自然科学属性和社会科学属性的双重特征属性。然而应用心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实验教学,随着社会发展、学科建设的发展和教学体制的创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但实际教学中,由于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运用传统方法的实验教学枯燥无聊,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体会到该专业的重要性。因此,应该重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誓言教学改革,开展有趣的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活动,培养综合性心理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学科发展,科学的实验必须作为应用心理学教学重要基础,实际上心理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有关应用心理学学科的实验,但是教学效果不佳,常常会出现教师讲的唇焦舌敝,学生却似懂非懂听不进去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为提高应用心理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培养专业创新性人才,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当下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教学思想较落后
应用心理学教师往往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验教学的理念,不注重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心理学研究人员也将重心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研究上,导致忽视心理学实验的指导含义,从而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有效结合实践来证明理论结果,实验教学被作为一种应用心理学理论教学的辅助方法。还有就是一些教师受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影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形式学习较多,而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应用能力,多数高校已经逐渐忽略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二)应用心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对于高校应用心理专业而言,受学校经费和人员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应用心理学实验室数量较少,设置较为单一,其实验设备仪器老化落后且种类也不多,从而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的实验要求,加之实训基地数量有限,条件也不好,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本身,影响这门专业学科的教学效果和未来学科发展。应用心理学教师建设薄弱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综合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以及专业实验技术水平较低,还有一些高校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教师指导思想不稳定,并且不能够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应用心理学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去。
(三)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安排不合理
在应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设计的实验项目具有不科学性,与实际脱节,不能联系实际问题、操作性不够强,实验教学形式不灵活。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按实验指导教材讲一些操作程序和步骤,然后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实验内容进行机械地操作和模仿、重复,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只会总结其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基本理论,没有对实验操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深思,致使学生对应用心理学实验的认识不够深刻,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效率得不到提高。
(四)实验教学组织管理不规范化
在应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依靠于对心理学理论进行讲解,从而忽略了证明实验操作,使得教学组织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系统。同时,一些高校的专职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师较缺乏,同时,相应的教师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一是,应用心理学的课程学习计划和内容安排不规范。二是,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化不完善,只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没有相应的理论证明实验操作,导致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形式化现象严重。三是,应用心理学教学设施匮乏,根本不能满足相应的实验课程安排。
二、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针对性方案
(一)转变实验教学传统思想
应用心理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过程。如果要改革实验教学,那么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是首要任务。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是老师讲学生听,以理论为主,学生一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新意识不够,科研能力较低。实验教学应该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心,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的,建立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结合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加大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应用心理学教学内容中的比例,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教学理论源于实验,又在实践中得以验证。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好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上,应该权衡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1]。
(二)加强心理学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要开展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现在许多高校几乎都没有配置专门的心理实验教师,许多教师是理论教学兼实验教学进行的,由于缺乏扎实的、系統的心理实验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实验学上存在着思想上忽视、实验上也力不从心的精神状态。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加强建设心理实验教师队伍,使实验教学力量不断壮大,比如可以选派在职教师到重点高校进行培训学习,积极组织参加心理学实验教学的会议,吸取接受新知识,不断更替应用心理学实验数学理念,互相交流经验,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进步。
(三)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
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实验教学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是,要选出验证性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能力。在应用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课题,如知觉的基本特征和注意的特征等,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学会使用一些常规仪器和各种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能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并编写实验报告。此类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二是,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此类型实验要求学生依据所学的原理,独立自主进行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自主开放性设计实验内容并创造条件实施实验,可以让学生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多次的实验中达到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开放性的实验,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此类实验是学生把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实验课题,或师生共同设计为社会服务的实验项目进行探究[2]。
2、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首先,课前预习与课上细讲。此方法较多的运用于基础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内容的教学。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教课内容,并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找出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师的讲解做好准备,课上细讲就是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和重点进行讲解,特别要围绕实验设计的思路、变量的筛选与控制、实验操作的步骤进行。此外,每节课给学生留出几分钟时间进行提问,增强师生之间互动。还有演示与小组讨论。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演示性实验和对其实验设计理论和实验枝术的思考,通过演示性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实验基本程序和实验技术,观察心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如果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内或者班级内讨论,通过交流观念,最终达成一致,进而拓展实验思路。演示实验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实验操作过程,又能对实验设计产生深刻理解[3]。
(四)加强实验教学组织规范化管理
在应用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操作的证明,使得教学组织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要增加高校的专职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师,建立健全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制度,将应用心理学的课程学习计划和内容合理安排。完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其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一味的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要具有相应的理论证明实验操作。
结论: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因此,应该重视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通过转变实验教学传统思想,加强心理平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组织规范化管理四方面实施,从而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平,冯晓杭.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35-137.
[2]王彬彬.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林区教学,2017:110.
[3]周丽洁.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要点[J]. 教育现代化,2017(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