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讨

2018-11-21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8年11期 作者:柴银丽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探讨

柴银丽

柴银丽

南开大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而社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希望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高中阶段作为人生中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对高中生有着非凡的意义,自然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重压之下高中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中教师在加强课程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目前,很多高中学校还没有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高中生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而无法及时解决。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最后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一些有效措施,希望能对现在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促使高中生的身心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的成长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从出生到成长至今这段时期的心理变化。它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例如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等,因此深入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阶段及特点对高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来看,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和定向性[1]。

在实际工作中,高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成长中的各层次特征,找出学生的优势及不足。其次,深入研究每个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发现各自间的差异性。最后,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整个成长历程,将各阶段的成长联系起来来分析当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且在前阶段的基础上会产生新的特征,而新的特征会替代旧的特征。由于发展是不可逆的,所以心理发展还是具有一定顺序性和方向性的。只是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各层次的发展快慢不同而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有一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或者阻碍的作用。若促进学生的因素占主体,那么会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阻碍学习的心理因素更多,则会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是不理想的。由此可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贯穿每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横向的是指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纵向的指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学习准备[2]。学习准备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此外,学习准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高中生横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为了保证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更好的发展,还需要高中学校持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且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为学生提供多种咨询的方式。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较多的方法可以采用,本文主要列举如下一些有效且简单实用的方法,包括心理学方法和其他方法。

1.心理咨询。它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对有心理方面问题的求询者进行心理援助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咨询人员需要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和条件,使咨询者在思想上发生一些转变。例如,关于高中生恋爱现象,学校心理咨询室可设置一节关于“青春期男女如何进行正常交往”的多媒体课程,使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

2.个别心理治疗。这是治疗者与来访者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治疗者在与来访者交谈的过程中,需对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特点及过程有个较为充分的了解,帮助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使来访者与治疗者合作,配合其接受治疗者制定的治疗方案。个别心理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心理治疗方式,与本章中其他心理治疗在理论和方法上会有所重叠。

3.集体心理治疗。这是一种将具有相同特征的患者组织起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式[3]。这种方法能节省治疗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并且能在集体的氛围中产生积极的效应。例如,班级中许多学生存在极易焦躁的情绪,表现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向身边的人发泄,骂骂咧咧,甚至对别人进行冷嘲热讽和言语攻击,班主任可利用自习课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班主任可组织一次主题关于焦躁情绪的课堂小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发言,鼓舞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自我剖析,最后班主任可让治疗效果好的学生作经验的分享,以达到示范的效果。

4.行为治疗,是以改善患者的异常行为为目的的心理治疗技术。它具有易操作、针对性强、见效快等特点。例如,课堂上有学生调皮捣蛋,干扰别人认真听讲,可以对这种不良行为施加一种不愉快的体验,用当堂罚站等方法来消除其不良行为的快感,从而达到对学生异常行为有效约束的效果。

以上四种方法都是通过心理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可利用体育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要面临高考,他们的学习以文化课为中心,而忽视了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这就出现了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象。本来一星期两节的体育课会被挤占剩下一节或者全都被占用。其实,体育健康教育中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调整心态,使他们能够以更加阳光、自信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中出现个各种困难。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传统的以传授学生知识技能为目标的普通课程不同,它

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全的人格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学校可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授课。另外,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以上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应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帮助调整到健康的心理状态。

2.将心理辅导应用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标。由于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也应该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中适于心理辅导的素材进行巧妙的利用。近些年来,已有一些中学教师将心理辅导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结合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这一途径的特征是,与课外活动或班会活动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不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开设,这样做有利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共同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目标,不应在团体活动中丧失其特色。

4.心理测评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差异和个体心理因素水平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目前,主流的心理测评方法有实验法、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从个人的学业水平、家庭背景、个性特征、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对学生心理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因材施教。

5.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目前,农村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是真正的健康,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没足够关注,鉴于此,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可邀请专家通过家长会向其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其次,通过向家长发放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帮助家长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再次,教师可通过建立家长的微信或QQ讨论群,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最后,教师可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共同商定解决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

除了以上几点,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政府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提高人们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并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学校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专业培训,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利用多种途径为教师储备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让师生一起参加,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加强相互之间的信任与理解,同时还能更好低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课程学习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可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它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所以教师在教育中需循序渐进,注重过程,且要避免说教,注重疏导。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进而促使学生的身心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凯.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青春岁月,2018(1):130-131.

[2]宋献惠.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8):21-23.

[3]林兴安.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