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探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研究

2018-10-20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8年10期 作者:魏亚钧

探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研究

魏亚钧

魏亚钧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710077

摘要:“维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简称,指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而进行的管理。维稳工作关键在于有效地寻找制约企业稳定运行的要素,并及时予以消除。尤其是处于改革中的传统企业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维稳情况,结合具体实例,对企业改革中的维稳工作进行深入地研究。

关键词:国企;改革;维稳工作;分析

国有企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是党执政工作的基础,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创造经济效益、解决就业的职责,为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保障。维稳工作和国企职工的切身利益关联紧密。新时期,国有企业必须有效的迎接各项经营发展中的各项挑战,切实保障广大职工的利益。

一、目前国有企业维稳情况

(一)维稳的类型及诉求

在我国,目前国企的维稳对象一般是指在职工人、工伤人员、离退休、职工亲属、供应商、附近居民等群体,人数较多的要属基层职工,具有一定的集体性特点。各类“维稳”的群体存在必然的联系,给企业的维稳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不同的“维稳”对象反映了不同层面的经济诉求,例如:要求处理历史问题、工资问题、生活保障问题(福利分房、特困帮扶)等,以及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问题。

(二)维稳人员的心理特点

有国有企业中,有的维稳对象是受到“鼓动”而形成的,有的职工在自身权利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随波逐流”心态。有些人员在权益的表达受阻,或者个人诉求未得到到关注或满足时,往往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用“给领导施压”等办法,陷入了“闹事以获得条件满足”的思想误区,这些人经常选择领导视察工作的机会,或张贴横幅,或聚众吵架,或以跳楼的方式威胁等。总之,“维稳”对象的心理发生严重的扭曲,往往提出不合理的“需求”。

(三)维稳对象的最新动向

近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新形势下,原本的社会格局也会改变,国有企业的“维稳”工作遇到诸多新的问题。在信息时代下,企业稳定可能是一个暂时的、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当前,企业“维稳”的对象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们明确地分工、提出诉求,选择一个善于表达的人通过现代手段,将相关的诉求以信息的方式进行传播,渴望引发有关政府的关注与重视。此外,还有越级上访、围堵领导办公的形式对国有企业领导者施压。而且,新形势下,维稳对象更加擅于利用公众舆论,赢得社会的理解、同情及支持。部分“维稳”对象虽然自身的要求已经获得了经济补偿,但他们依然对企业存在浓厚的感情,还期待获得相应的领导的关注及心理安慰。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做好维稳工作的措施

(一)逐层履行“维稳”职责

某国有企业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把“维稳”工作划入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中,并在安全责任书里清楚地注明了“维稳”责任者、工作内容,对这项工作的进展以及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出了明文规定。把企业的“维稳”指标进行逐层分解,到每个管理级,推行环环相扣的负责机制,并做到了全面覆盖。而且,加强各级职工责任、担当、主动意识的培养,使得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均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区域、任务,营造了维护稳定“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根源预防,重心下移

第一,尊重员工的知情权。认真,对地调查研究,分析近期企业“维稳”诉求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主要由于领导者推进改革、做出重大决策时,没有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做决策考虑不周导致的。影响了部分职工的正当利益,导致上访事件的发生。可见,企业在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相关措施的时候,必须全面进行调研,多换位思考,诚心地征求干部职工的建议、想法,对有关信息尽早公开。第二,全面了解职工思想。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应当积极地来到基层,与普遍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便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以及不稳定因素予以解决。例如:可以借助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机会,积极地进行维稳工作,有效地掌握基层职工的情况。第三,各层管理者加强与基层职工的联系。关注一线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最关注、最现实的问题。以家访、生日会等形式,从根源上缓解企业不稳定的因素。第四,遇到群众参与的决策事宜。相关领导要预先虚心听取不同的建议、意见,加强与重要岗位的职工之间的有效沟通,从感情、道理的层面对职工进行教育、心理疏导,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企业各项制度、流程,实现信息透明化。事情结束后,也要及时派遣专门人员实时解决职工的疑问。

(三)坚持“刚柔共济”的原则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维稳”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明显。有的企业存在“用钱换稳定”的错误思想,甚至有违反法律而采取措施的现象。导致大部分国企在“维稳”问题上,采取简易粗糙的处理方式,持有“拿钱可解决”心态,然而,这样或许可缓解暂时的危险,不利于企业长期“维稳”局面的维持。若随意达到局部诉求者的需求,反而会使现有的危机加重。因此,企业相关的“维稳”机构必须要选择用法律的武器解决问题,加强我国关于“信访条例”方面的有关政策、法律,有效地加以利用。必须坚守国家政策的底线。对于各类“维稳”工作,可以定期举行对象的心理分析、工作经验归纳等活动,以便对政策的适宜性进行合理地评价。结合过往的维稳经验,对于“无理取闹”的行为,必须及时公开声明企业的态度、国家政策。对于违法行为,也要充分地依据相关法律知识,告之其违法应当承担的后果。此外,“维稳”人员应当擅于对相关群体进行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重点工作的动态管理

据统计,每年有几个时间,国有企业的“群众上访”活动较为集中,这也是企业维稳工作关键阶段,例如:节日庆典、两会召开、全运会举办等。每当在这样的时间段,国有企业维稳工作人员均会进行实地走访,有效地掌握“维稳”情况,并颂布特别通知。相关的“维稳”部门必须加强对事态进展的关注,预先分析、商讨应对措施,对有关情况尽早沟通,做出充分地准备。对于敏感阶段的重大问题,企业可以“每日汇报”的形式确保维稳信息的畅通、及时。

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内部改革、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领导者及相关工作者一定要对维稳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认真分析维稳类型、对象心理、最新动态等,充分借鉴优秀企业的工作经验,不断实践,以政策为主导,探寻合适的新思路,促进国有企业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俊晓. 新时期国有企业信访维稳工作浅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5(18).

[2]甘福成. 和谐管理在国有企业维稳工作中的运用[J]. 学习月刊,2010(8):48-49.

[3]杨同山,许保友.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维稳工作研究[J]. 管理观察,2017.

[4]景承云. 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开展信访维稳工作的新思路[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4):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