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析新农村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2020-09-29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6期 作者:彭丹舟

浅析新农村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彭丹舟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梅州 514011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of Village-Level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PENG Dan-zhou

Meizhoushi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Meizhou 514011, China

摘要:新形势下“互联网+”项目飞速发展,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去。会计电算化也开始在农村的财务管理中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已经演变为一种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力争使农村集体经济均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个要求的实现则需要充分认清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现状,并从宣传普及、财政扶持等角度做出努力。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nternet +” projec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various industrie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has also begun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rur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or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has evolved into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we have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 of striving to achiev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for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requirement requires fully recogn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and make eff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pulariza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对策

rural collective economy;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新农村建设已成为现今的焦点问题,村级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里程碑,是农经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实现农村经济工作全面信息化的基础,可以规范村级财务核算,带动整个农经工作向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运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2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优势

2.1 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电子计算机以高速度处理会计数据,能够保障会计核算的准确度与及时性,进而有效提升农村财务工作的效率。凡是涉及会计事务的数据都必须尽可能地准确,一旦出现差错,哪怕是细微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统计数据。采用会计电算化,意味着利用计算机能够实现自动记账功能、自动转账功能,同时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只要保证输入数据正确,后续的数据核算、报表生成则无须人工计算,显然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错概率,减轻了财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与传统的人工记账方式相比,利用会计电算化能够及时掌握财务数据信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推进,计算机技术固有的计算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传输速度快等特征使得会计信息的核算、传递速度乃至共享程度都有了根本性变化,客观上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村级财务状况。

2.2 增加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减少干群矛盾

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能够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对集体资产的监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电脑按照规范化、通俗化要求自动生成财务公开表格,图文并茂地反映资产状况等,不仅供人们检索查询,使财务公开更及时,还更加贴近普通群众。同时,提高农村会计队伍素质,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管理的决策和监督能力。农村财务管理引入电算化之后,财务人员不需要手工记账,只需在电脑上按照既定规范进行操作即可进行会计核算,并自动生成会计报表,便于人们对村级财务信息进行检索、查询等操作,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有效缓解干群矛盾。其中,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中记录了村集体发生的财务信息,如应收、应付款项的金额、事由及发生时间,凡是集体资产的变动状况都能够反映到系统中,便于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集体资产进行充分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间接地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

2.3 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避免管理者的不当及不法行为

村集体引入会计电算化后,基层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才能够有序展开工作,针对那些不懂电算化的财务工作者,或者被淘汰,或者通过培训来提升其专业素质,客观上有利于提升农村财务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电脑中记录着农村财务数据信息,为遏制管理者出现越权、腐败行为,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如分工责任制,针对不同操作主体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还可以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规范财务人员的日常行为。

3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现状

1994 年 5 月 4 日国家颁布的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94 财会字第 15 号) 中提出 “到 2010 年,力争使 80% 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吉林省最早实施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开启了会计电算化在村级财务核算中的尝试性应用。但是从目标的提出到现在,村级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并不是很快,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截止至目前,在我国近 600 万个村庄中,仅有位置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比如东南沿海一带、长江沿线等,数量不到10%的村庄实现了财务核算的电算化[2]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乡村在财务工作中采用的手工记账法,手工做账人为因素较多,往往会使资金管理混乱,容易造成基层经济的腐败。在我国很多农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并不是很合规范,有的村干部甚至会指使财务人员巧立名目以骗取农村集体资金,进行贪污腐败,使得集体资产大量流失。这种原始的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乡村意识到财务公开的重要性,并将财务公开落到实处,极少数地区添置了会计电算化设备,引进了相关人才,有效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即便如此,依然不能否认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遇到的诸多问题[3]

4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问题

4.1 会计电算化意识薄弱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时间较城市晚,具体使用者与利益相关者的思维观念还未能产生足够的认知,对其意义与重要性了解不够深刻,在我国的农村工作中,有很多的农村负责人并不了解会计电算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目的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某些农村负责人还会认为农村劳动力多,推行会计电算化会使村级会计人员出现冗余,就有可能被解聘,而这人中不乏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有功之臣,为了他们不会失业,所以就从思想上不赞成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农村中会出现对于会计电算化“领导觉得没必要,会计心里不想要” 的局面。况且会计电算化的成本高,需要投入资金去购置设备,人员培训也需要更专业。这种思想认识阻碍了村级财务核算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推行[4]

4.2 会计电算化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村一般处于偏远地区,不仅物资匮乏,而且接收与传送消息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原本执行的是传统会计体制,虽然有些数据会在计算机上面进行处理,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执行还不全面。这种情况不仅会严重阻碍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还会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造成影响。不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不仅使得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数据计算错误的现象,还会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3 会计电算化设备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虽然已发展多年,但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其软件的发展一般是 “重商轻农”,市场上的大多数会计软件都是面对各种企业的,适合农村使用的会计软件较少,就算有几款,软件设计者缺乏对农村会计工作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使得最终研发的软件无法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客观需求。软件再编程效率低,与其他相关软件的匹配度不高。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一些城市落后,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也相对较少。很多地方因为地区偏远、资源不足等原因而落后于其他地方。虽然国家对农村重点照顾,出台一些补助政策扶持农村发展,但是城乡差异化显著存在,农村无法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设备。即使有些农村已经具有可以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设备,但是仍然存在设备老化、设备不完善等现象[5]

4.4 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财务工作人员多由本村村民推选产生,且没有及时得到技术培训,极有可能在面对具体电算化问题时表现得束手无策,或者因简单记账形式造成集体经济财务混乱的问题出现,增加农经审计工作的难度。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集中体现在学历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丰富、财务专业技能掌握不熟练、职业道德水平较低等方面,且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不上年轻人。农村财务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等机器操作不够熟悉,电脑上的财务系统没有办法正常运行,直接降低了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再加上农村集体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时常变更的情况,最终造成了人才发展滞后的问题[6]

5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问题的对策

5.1 加强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宣传与支持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与应用既离不开计算机这一重要载体,也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推行会计电算化,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改变了传统的记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在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的同时,强化财务监督。首先应当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者进行强化宣传,使之增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知。各级管理部门需要借助网络等多种媒介,增强从业者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会计电算化普及工作创作良好软环境。具体来说,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到农村地区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当地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多种方式,着重宣传会计电算化在提供会计信息、规范财务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及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让村干部、财务人员真正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总而言之,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唯有强化政府对会计电算化的支持力度,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优势,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效益[7]

5.2 加大政府对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财政支持

农村财务主管部门要对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进程给予更多关注,并随时注意财务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帮助配置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设法帮助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基层政府要结合会计核算需要,在财力状况允许的前提下,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机种、机型和系统软件及有关配套设备;考虑到成本问题,应以市、县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系统,确保硬件系统的统一性,便于不同村集体之间财务工作者的互助,在促进信息公开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村集体在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初,可以先选择通用会计软件,这类软件的特点是成本低廉、稳定性高。随着村集体的会计事务逐步增加,再考虑结合本地财务发展实际进行开发出专门适应于村级财务管理的会计软件。软件开发者在研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时候,很容易脱离农村财务管理实际状况,忽略农民也是软件使用的重要主体,致使最终研发的软件在适应性、兼容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这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鉴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重要性,要在进行研发过程中,把握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重视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围绕服务于农村财务管理这一核心,设计并研发出符合农村财务实际需求的专业性软件,确保农村财务工作的透明性。农村电算化软件被研发出来应优先考虑选择样本地区试行,随后再开始大面积推广。基层政府部门要做好软件厂商与农村财务人员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旦设备、软件等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政府部门要及时联系软件厂商及相关技术人员,帮助农村财务人员解决操作难题[8]

5.3 健全制度,巩固村级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基础

会计电算化离不开基础工作的支持,所谓基础工作重点指会计制度的完善、核算规程的规范以及基础数据的准确等等,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保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套完善的电算化管理制度涵盖设备管理与维护、岗位配置、信息录入与审核等多项内容,需要设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审核人员等多个岗位。只有将这些方面工作做好,才能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优化。具体如下:

(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烦琐,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应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通常由村干部担任,负责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统筹与安排。

(2)结合农村财会业务状况,设置专门的系统操作人员,该职位一般是村集体的会计,其主要负责在计算机系统中录入会计信息,进行账目记载,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其他相关操作。实践中,要求操作人员要同时具备财会、计算机信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既懂得财会业务,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

(3)为了保障电算化操作的规范性,还要设置审核人员岗位,由其对系统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与监督。要胜任审核岗位,除了要具备计算机、财务等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对相关政策、法律制度以及农村经济管理业务等有所了解。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功能发挥在于执行与落实,要求有关人员严格按照电算化管理制度要求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整个过程必须规范,这样才能确保农村财务信息核算的准确性。

5.4 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进步

农村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势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对每个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基本要求。现如今,农村财务人员中,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较少。一方面,要组织会计电算化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活动,为农村财务管理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或者采用“技术下乡”形式,组织一批专业人员走进农村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指导,从而促进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专门引进高校毕业生,特别是财会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9]。具体来说:

(1)从培训对象上讲,针对在职会计人员,要对其进行电算化培训,帮助他们学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能够在电脑上进行电算化操作。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特别是财务实操内容、电算化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2)从培训形式上看,既可以采用离岗培训,也可以进行在岗培训,同时建立培训轮流制度与结业制度,争取让每个农村财务人员都有机会参加电算化培训,凡是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者要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3)从培训内容上,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方面,同时系统内围绕财务工作细分为资金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内容,这些也要作为电算化培训的重点[10]

6 结语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工作在各个时期都是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基本问题,将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工作做好,使其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与变化,并在普及宣传、财政扶助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将会更加契合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让农村集体经济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会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的发展性意义。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信在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农村的会计电算化还会进一步完善,电算化技术也会不断提高,为农村现代化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豪.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如何开展农村审计工作[J].纳税,2019(17):76+79.

[2]柳红.论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08):120-121.

[3]陈娟.农村集体经济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分析和探讨[J].财会学习,2018(25):121.

[4]曹丽辉.农村会计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19):91.

[5]金添,滕子.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难点与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03):12-14

[6]张思禹.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规范农村财务管理[J].吉林农业,2015(12):165-166.

[7]张梅芳.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6(07):32-33.

[8]杨柳.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5):231+214.

[9]艾连伟.农村财务中会计电算化应用[J].北京农业,2016(02):142-143.

[10]樊珊珊.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32):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