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
本溪市第一中学, 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高中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逐渐显露出很多问题。论文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策略。
【Abstract】In high school teach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has certain complexity and abstrac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have gradually revealed many problem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teaching.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Keywords】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class; 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数学是一门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和小学与初中的数学学习相比,高中的数学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散乱,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相对比较吃力。新课标提出,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目前,我国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大部分人看来,高考被视为改变命运的一个契机,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都采取传统教学的那一套。数学不仅枯燥难学,理论性也强,大部分学生往往是花了大量时间也未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受到了打击,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可见,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这种方法陈旧、观念落后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的教育教学,更会带来高消耗、低效能的情况。例如,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喜欢直接将基本概念与公式硬塞给学生,不会对此公式与概念的来由进行探索与发散,一味地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而不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与培养。部分教师甚至单纯地认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越多,学生课后作业越多,成绩就会提高得越快,一味地强调学生做题的数量,而不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教学显然是失败的。对此,在新时代下,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已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1]。
3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分析
3.1 新课改下的知识联系寻觅
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不同性,将不同分值与不同的内容有效联系在一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单拿高中数学来说,就是借助模块以及专题等形式来展现。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们通过联想、类比、知识迁移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明白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意识,通过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们通过探究和研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运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其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让学生们从实际情境入手,自主找寻问题,再整理成数学模型,最后再组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2]。
3.2 重视非智力因素
我们在制定并执行一项认知目标时,往往容易忽视情感、兴趣、动机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制定和落实非智力因素目标。通过构建一些有效的问题自主思考,学会探究,从中体验乐趣,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应单纯的按固化思维找答案,尝试举一反三,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有效发挥非智力因素的关键就在于“情”,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氛围。在课堂教学时注重提问技巧,提问尽可能做到有层次性。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参考学生最近的发展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技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3.3 营造平等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的创新之一即为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中课上教师做主角的固有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发展和创新中,教育工作者应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积极组织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自主学习和提升的过程。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加强课堂上的沟通交流,积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采取平等、没有距离感的沟通方式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积极热心地解答学生的各类问题。
3.4 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难度的学科,光靠教师纯理论化的教学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具体实践之中,应当强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函数最值的教学之中,就可借助生活中火车运输货物的案例进行教学,也可以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城市交通问题进行教学[3]。
3.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采取的一些思考方式,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新课标也强调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要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灌输。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与“形”,它们是数学学习中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数形结合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无论是把形转化为数还是把数转化为形,都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策略,通过转化,可以改变思考方法,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清晰明朗。可以说,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中有关于函数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对它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定义域、值域等,都是学生需要关注的内容,开口方向就是有向上和向下两种,如果这个函数中二次项的系数为正数,那么它的开口方向就是向上的,如果二次项的系数为负数,那么开口方向就是向下的,对称轴是研究这个二次函数比较重要的因素,二次函数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值,如果这个函数的开口是向上的,那么这个二次函数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小值,如果函数的开口方向向下,那么就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大值,定义域就是函数x的取值范围,而值域就是在这个范围中,对应的y的值。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如果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将这个二次函数画出来,再带着学生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知识点。除了函数的学习之外,高中阶段还有统筹优化的方法等知识和内容的学习可以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努力,及时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推动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倩婷,卓葆仪,蒋华.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以广东地区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1):111-112.
【2】王茸茸.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3】李丽.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