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自主创业

2020-05-26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04期 作者:赵祥美

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自主创业

赵祥美

山东省莒南县文疃镇网格化服务中心, 山东 莒南 27661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Promotes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Self-Employment

ZHAO Xiang-mei

(Grid Service Center, Wentuan Town, Jun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Junan 276614, China)

摘要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当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自主创业的大力发展,科技力量在促进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基于此,论文对科技培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科技培训的方法和发展对策。

【Abstract】Agriculture is the basic industry of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ith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and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elf-employment, the pos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antly enhance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关键词科技培训;劳动力;自主创业;农业科技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labor force; self-employ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紧平衡很可能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的科学判断,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大量青壮年优质农业劳动力持续向非农化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日趋加深,高于且快于城市劳动力的老龄化。

2 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自主创业的背景

高效率地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能逐步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创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达国家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比较早且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化起步虽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已初步建成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成都市也已建立起一平台、多方式、全覆盖,面向园区建大院、面向产业建联盟、面向企业建中心、面向基层建站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近年来,中国农业连年增产增收,农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1]。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生产者现代科技知识素质不高,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热科院是国家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培养技术人才、组织中国热区协作、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收增效等方面,有必要集中力量在重大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要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培训,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传播、推广与应用,揭示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中国热科院在热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科技干部培训、热带农业“走出去”人才培训、援外技术培训、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类培训业务分属不同的单位或部门,力量成碎片化,科技资源未能充分共享,全院的整体合力和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因此,整合和变革院科技教育培训业务运行模式,组建开放、综合、共享的热带农业培训机构,充分其发挥平台整合资源作用,提升管理水平与运行效率,最终实现院所综合实力的大幅提高,是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3 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自主创业的策略和方向

3.1 提高农业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业科技培训进行供给侧改革,针对农村老龄劳动力特点,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培训的内容体系和培训方式,建立以“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为特征的培训模式,通过科技特派团制度、科技人员驻村、科技下乡等途径,对老龄农业劳动力通过手把手、面对面、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观念转变以及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传授,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和效率。

3.2 加大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整合站点资源

每个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建立的资金支持共1万元,用于站点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在站点的管理和维护中存在较大的资金困难,同时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基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的编制问题尚未解决,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依托成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的建设,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站进行分类整合,将同一产业功能区内的站点合并纳入农业产业功能区及园区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中,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技服务[2]

3.3 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共享

涉农各部门需加强组织协调,有效整合分割在不同部门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软硬件设施和技术人员,统一标准和规范,实现涉农科技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促进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还需进一步开发出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关键字的农业科技信息推送服务机制,通过绑定用户个人信息,实现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农业科技信息选择性的推送,做到主动推送甚至预测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在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农业职业经理人、种田能手、种养大户、涉农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中介组织等提供和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业科技信息员队伍。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农业科技信息员的后续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员的业务素质,以使其更好地完成科技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

3.4 建立点对点精准培训系统,加快职业农民及带头人培养

借助网络及信息平台进行科技培训,可以采用“政府+科研院所+科技信息+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对农村常见的病虫害问题,着手建立可以对照片进行识别并提供防治方案的大数据查询APP,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要把科研院校专家参与科技扶贫的作用最大化,通过上层专家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科技人才及科技示范户,利用他们长期扎根农村的优势,让这些“二传手”成为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和返乡优秀青年的引导,利用他们的见识和阅历,将他们培养成乡村振兴中“一懂两爱”的主力军[3]

3.5 加强宣传,有效提升农民科技教育意识

目前我们对于有效提升农民科技教育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覆盖面不广,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的宣传,提升农民对于科技教育的意识,可以在村里设立公告栏,对近期的科技进行宣传,并及时对公告栏进行更新,对农民起到教育的意义。定期组织农民看一些有科技教育意义的电影,让农民在娱乐活动中获取知识。通过这些方式对农民的科技教育意识进行培养,对于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6 打造行业协会联盟,建立市场导向型科技扶贫模式

以各市为单元,对全市经营主体进行遴选、登记、编码、培训,按产业分类,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协会,构建农业产业组织化大平台,搭建“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六位一体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和产业带动架构。借助电商平台,通过农村信息化的“入村入户”,将农民的产品变成商品,在网上“触电”销售。以行业协会联盟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包购包销解决产品销路问题,通过对农户的下一代进行针对性培育,包括销售技术培训、思维培训等,使其学习最新的经营发展理念和思路,提升经营能力,真正帮扶农户实现脱贫致富。通过针对性地帮扶农民从思维上脱贫,帮扶农企进行品牌形象升级、产品包装升级,帮扶农户创立产品品牌、开发市场渠道、利用市场反推进行精准生产等,引导农户从传统种养植逐步过渡到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从农业科研培训出发,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培训的作用,结合地区情况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扶持政策,能够更有效、更具体地提高农业科技教育水平,有助于当前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新玲.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及形式[J].农家参谋,2019(15):24.

【2】李金祥.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J].农业经济问题,2016(06):4-8.

【3】姚惠源.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农业科学,2015(09):3541-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