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03期 作者:陈秀才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陈秀才

沧州师范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Abstract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s forward “Firmly holds the leadership of ideological wor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party and national ideological work. Education guid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strengthen self-confidence, 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 institu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n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y provide a strong ideological guarantee and strong spiritual power for the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关键词:高校;政工;思政教育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tical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 新时期高校政工现状

在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等的影响下,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在思政教育上的需求,学生不再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借助新媒体获取知识。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从思政工作观念、方法、内容上寻求突破。

2 高校思政课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1 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性质的必然要求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国家意志和国家理念的传导和灌输。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教育作为高校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重要阵地,在培养意识和培养方法上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大力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满足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期待。从一定层面上讲,高校思政教育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果,将能够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建设中发挥其专业建设力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彰显出其思想建设力的价值。 

2.2 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微观化的追求    在思政教育进程中,时常出现大学生对思政课堂内容“听起来明白,讲起来不太清楚”的窘境,未能有效实现课堂构建、课堂对象向教学主体微观化层面的关注,容易形成“形而上”的空谈思政教育,与新时期思政课堂教育的目标相去较远。在这一现状下,思政教育课堂教学“服务”改革与对象自身发展的协调,成为重要的改革内容。

 3高校思政教育出现的问题与挑战    3.1社会思想环境出现混乱,高校思政教育体制落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很多西方腐朽文化肆无忌惮地传入我们国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腐蚀。因为高校学生的思想尚未成熟,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从而产生思想问题。这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十分巨大的挑战。同时,高校的思政教育体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对新出现的社会思想问题进行分析,导致了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十分落后,思政教育思想也是止步不前,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脱节,不能满足学生的思政教育需要,成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2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最显著的标签。很多高校学生都是资深的网络使用者,在学生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伴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和隐蔽性,很多不良思想藏身其中,对使用者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所以网络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这一问题,值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究的。具体的问题表现为一部分高校学生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业和生活,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思想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等切实存在的问题。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这一方面的管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理念,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这就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4 运用与时俱进思想,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 

新时代高校导员在学生思政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推动学生思政教育。高校除了安排固定学时的思政课,还可以安排灵活机动的校园活动作为宣传思想政治观念的载体,但也不能使校园活动过于娱乐化和形式化,这就要求高校导员必须不断挖掘校园思想政治活动的深度,如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水平,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了服务社会的目标。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利用新网络媒体推动学生思政工作方法的不断探索。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微信、QQ、公众号、博客等新网络媒体,推动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向多元化和生活化方向发展,利用网络与学生开展思政工作的沟通与交流,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加以引导。

思政教育工作要结合社会思想的大环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推动学生思想的先进性,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投身社会建设。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实践要把课堂教学理论和课下实践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可以把相关教育知识内化于心。同时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外部的文化环境来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建设良好的班风和校风,要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 结语

新时期的发展征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将直接决定高校学子面向社会的终生能力的获得和政治思想的再造。而高校政工建设与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是一个系统、多点的建设过程。各高校承历史之任,担时代之责,从党建带头,媒体建设、人才储备等多重层面谋求多元化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从而做出最优的组合,形成最大的思政教育合力,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新气象、新风貌,为国家发展培养和储备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参考文献】   [1]赵云霄,杨丹. 浅析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J]. 经营管理者,2017(4):69.   [2]周苏仪,苏勤. 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的优化路径及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