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试析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03期 作者:巴哈提江,·俄列斯拜

试析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巴哈提江 ·俄列斯拜

昭苏镇草原管理监理站,新疆 ·伊犁 835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草原是人们重要的资源,它不但能够对空气起到净化的效果,还在一定情况下确保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本文分析了影响草原生态保护困难的因素,并且提出了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些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our country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Grassland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people. It can not only purify the air, but also ensure human health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ifficulty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关键词: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Key words】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imal husband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草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资源。它不但可以净化空气,同时在一定情况下确保了人类身体健康,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进而保护了人们的安全生活。虽然我国经济水平越来越高,也制定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但是一些地区还是存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1]。因此,本文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鼠虫害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应措施。 2 影响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因素分析 2.1自然方面的因素 植被生长和存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影响,气候突变会造成草原生态遭到退化,使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气候原因中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干旱天气和积雪比较少的冬季。如果是在旱灾时期,会导致草原上的牧草大面积枯萎和死亡,并且由于牧草在经历旱灾之后,其中的生理组织会发生极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牧草的抗旱能力和恢复能力[2]。影响牧草生长的自然因素也有很多,还包括自然中的水、光、热及原牧草种类的稳定性,这些对草原生态产生极大影响,减缓牧草的生长速度,使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很大阻碍[3]。 2.2人为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出现一些过度放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原中牧草的生长和发育,并且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比较完善的管理标准和措施,没有对放牧时间及草原划分进行合理规划,导致草原休息时间在不断减少,加速草原退化。 2.3鼠虫害方面的因素 在草原上生长的虫子、老鼠都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导致草原会发生大面积虫害,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难度。 3 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实施草地改良工程,改善草地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维持或恢复某种自然平衡,而是通过人为干预或利用自然界本身的力量,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通过草地的改良治理,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增强抗灾能力,增强畜牧业发展基础和后劲,实现草畜同步发展。草原生态恢复建设不仅要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还要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两个系统耦合的良性循环。 3.2通过制度创新,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

一是以落实草地“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基础,明确草地利用、建设和保护的主体,使责权利、建管用相结合。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处理好草场草坡的保护、草场建设,超载过牧、乱开滥垦等问题,解决好草场草坡承包到户后出现的深层次矛盾。二是建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草地保护利用的控制系统,调控草畜矛盾,从超载过牧,走向以草定畜,草畜平衡。

3.3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草地畜牧业

产业化进程,最大限度发挥畜牧业的优势和潜力。增加对草地的资本投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经济效益为目标,科学技术为依托,发展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推广高产、优质草地培育技术,畜种改良技术,冬春季保畜保膘技术,夏秋季快速肥育技术,牛羊疫病规范化防治技术。从畜牧业生产要素的集中与组合入手,对成熟的科技成果进行组装配套,装备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提高草食畜养殖的科技含量,使草食畜牧生产从粗放型经营向科学养畜转变。 3.4冲破传统的资源观和产业观,创立新的草地利用方式

在以牧为主的同时,对草地资源利用要趋向多样性,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保护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天赋资源的优势,发挥草地休闲、观赏、旅游畜牧业的特色,减少资源的消耗性利用,提高草地资源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效率,转变完全依靠扩大畜牧业生产,增加畜产品或过分依赖单一的动物性产品产出为目标的传统资源低耗型增长方式,使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3.5与林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协调和优化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就是要从“以经济效益为主的草地畜牧业”转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生态优先”上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与林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和优化,只有采用“时间镶嵌原则、空间扩展原则”开展农田种草、果园种草、林间草地,才能为恢复和提高天然草场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循环方略。一是时间镶嵌原则:根据生态学原理,构成系统中的各组分分别占据一定的生态位,即任何两者之间不存在完全重叠的生态关系。据于这一原理,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时,应加强同林业、种植业的专项协调和优化,遵循以少重叠、多互补的时间镶嵌原则,完成林业、种植业和草业的生产,以达到生产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二是空间扩展原则:空间扩展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因子在密度、高度和层次等方面,充分利用空间,以增加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层,充分利用系统的水平垂直空间,合理组织生物生产,以提高系统的整体生产力水平的复种模式。 4 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草原作为自然环境中的再生资源,对整个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它不仅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还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生存环境的安全,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及时掌握其现状,在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做到有效防治和解决,还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放牧体系,保证草原再生能力和修复能力,充分发挥出草原存在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艳芳.草原生态保护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江西农业,2017(15):61. [2]朝格宝音,王永鲜,苏涛.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当代畜牧,2017(20):1-2.

[3]朱立博,高娃.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呼伦贝尔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草业.2003(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