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机械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

2020-05-12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2期 作者:秦海燕

机械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

秦海燕

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机械制造产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机械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这对于机械设备整体价值的发挥产生一定作用。下面论文主要结合机械制造质量影响因素探讨具体的控制策略。

In the new era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expand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hich has a certain effect on the overall value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following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pecific control strate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关键词】机械制造;制造质量;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Key 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ing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quality control

1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为各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机械制造领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有效应用,可规避一系列人工操作不规范问题,有效提高控制效率与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机械制造效率与质量,为机械制造行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然而电气自动化控制由于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可靠性无法保证。

2 机械制造的特点分析

首先,机械制造的技术特点:机械制造技术融合计算机、传感、信息集成处理、管理和自动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将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到其整个生产的过程当中。其次,机械制造的综合特点:重点强调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目标: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增长。另外,,机械制造的统一特点: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使相关企业能够以极大的优势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最后,机械制造的全球性特点: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利用如信息、金融、科技等手段增加其在市场中的份额,形成了一种激励性,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性竞争。我国的现代机械制造业目前正处于持续发展阶段,机械制造的发展速度远大于机械设计,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且在全球的的机械制造行业中也不容小觑,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进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柔性制造,它的技术基础为成组技术,这种技术更多地依靠传统的数控机床和数控柔性机床作为指导的方向,其生产方法的特点表现为以变批量生产为主。第二,虚拟制造,在机械生产中采用虚拟技术可以使机械产品适应客户的需要,并提高其针对性。第三,敏捷制造,它指的是通过创新的组合和应用加强机械制造系统的可靠性,以避免企业面临过多的库存等问题[1]

3 机械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

3.1 环境因素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效率与质量。由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相比其他控制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应用环境十分复杂。正因如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中,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对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机械制造生产环节,材料加工等过程都会产生粉尘,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粉尘进入系统中,会造成系统线路接触不良、线路短路等,从而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运行。

3.2 机械设备因素

我国的机械行业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许多陈旧的机械设备仍然在使用,这些设备性能差,没有先进技术的加持,其中很大一部分设备已经处于了淘汰的边缘,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无法保证设备的生产加工效果,阻碍了我国机械生产加工水平的提升。尽管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数量庞大,但是整体的机械加工水平参差不齐。此外,我国用于机械加工的设备种类也相对单一,不能够完全的满足实际的生产加工精度要求。为此,非常有必要完善和改进机械自动化技术,但是现阶段自动化技术改进进程缓慢,严重影响了机械行业的不断发展。

3.3 人力资源因素

在新形势下,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同时,这些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概念知之甚少,而且大多数操作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导致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违规行为[2]

3.4 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信息化控制

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是管理人员把握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调整其运行参数,从而实现高品质生产的依据。但是,很多机械制造企业虽然引进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引进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控制,但是信息化控制机制缺乏整体化、系统化,各个信息化管理子系统无法协调运行,实现持续有效的互动与协同作业,再加上个模块子系统集成化程度偏低,机械制造生产数据信息出现分割现象,影响到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4 机械制造质量的控制措施

4.1 做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评估工作

鉴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使用环境,对系统可靠性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系统使用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对系统使用环境中各项指标进行有效评估,例如:风速、湿度、温度等,并结合不同指标,制定可靠性评估方案。机械制造企业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借助计算机等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环境进行模拟,详细记录模拟过程,尤其是系统运行中潜在问题,需要进行一一记录,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减少环境影响带来的负面影响。

4.2 批量化与标准化加工设计

机械零部件的批量化与标准化加工设计能够使企业竞争能力及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使企业产品生产成本降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零部件的标准化制造是以零部件需求尺寸及设计方式、结构性能为依据,从而使零部件的设计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以此为基础进行零部件批量生产,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应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看管,并科学合理的优化产品生产流程。此类产品生产过程中批量生产能够提升企业产品生产效率,零部件优化处理过程中,应降低产品设计周期结工作实效,与此同时,企业还应为产品的经济效益来提供原动力。科学合理的工艺制造程序在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极为关键。企业应尽可能减短零部件加工工期,零部件加工时间过长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加工时间过长也会使零部件出现损伤,零部件加工要一次性完成,严格控制零部件加工次数,以确保零部件制造质量[3]

4.3 完善相应的质量控制制度

相关制度的规范是工作的基础性保障,为了全面提高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质量控制,就需要完善相应的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质量控制制度,其中包括对加工与生产各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全面落实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质量控制制度能从根本上保障生产各环节的规范。此外,有效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内部机械加工与制造生产的状况,在此基础上确立针对性的制度。制度形成以后,企业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制度落实的部门,在实践中全面落实相关制度,从而有效确保机械加工与制造的质量控制。

4.4 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检测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提高,首要工作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所以,相关部门需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质量的检测。首先,设备采购环节,需要组织专业人员严格检查设备相关指标是否达标,例如规格、质量合格证书、使用性能等。值得注意的是设备采购环节,除了保证设备质量之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等工作,确保设备采购性价比最高。其次,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长期运行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此降低设备故障发生几率。

4.5 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应用

机械制造业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构建,可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预测、控制和管理,切实提升产品质量。具体而言,这一系统主要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的以下两个环节:第一,质量预测。机械制造生产车间需根据生产计划,采集相关数据,量化各类影响因素,通过计算来推测各类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优化生产工艺;第二,质量检测。为了保障产品质量达标,所有的机械制造加工产品出厂前,都应该接受质量检测,智能化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将该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采集起来,作为质量检测的依据,发现一些内部或细微的质量缺陷,提升产品检测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并且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当前背景下科学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面临极大挑战。为了加强机械加工与制造的市场竞争力,相关单位还需要重视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如东.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控制可靠性问题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13):272-273.

[2]王永娣,杨建维.机械制造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践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10):161-162.

[3]王新生.机械制造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8,16(3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