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析在创意美术教学中启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

2020-05-11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1期 作者:刘晓莹

浅析在创意美术教学中启发学前儿童的创新思维

刘晓莹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引导的时候,应当充分的发挥出创意美术的教学作用,更好的启蒙幼儿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创意美术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可以更好的释放幼儿的思维想象力。让幼儿通过色彩、线条进行美术创作,从而不断的启迪幼儿的心智、挖掘幼儿的艺术天赋。

Analysis on Inspiring Creative Thinking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reative Art Teaching

LIU Xiao-ying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When kindergarten education guides,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role of creative arts, better enlighten children’s imagin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reative art is not constrained in any form and can better release children’s thinking and imagination. Young children create art through colors and lines, so as to constantly enlighten their minds and excavate their artistic talents.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学;学前儿童;创新思维

creative art teaching; preschool children; creative thinking

【个人简介】刘晓莹(2000.10-),女,吉林省人,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1 创意美术教学的内涵 

1.1 美术教师的形象与举止    众所周知,由于年龄的特性,儿童对学习缺乏认知,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组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教师的形象与举止,就成了创意美术教学的前提。    在这里,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或即将踏上美术教育岗位的研究者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约束自己。第一,必须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美与丑的严格划分,将美的气息带入课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享受美的同时,感悟美的内涵。第二,要注重个人形象。通过服饰的色彩、亲切的言语,引导学生关注色彩,进而挖掘美术艺术。第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有亲和力。为人师表,育人为本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在指导儿童学习美术时,不宜给儿童过多的学习压力,应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美术知识传授给儿童。 

1.2 美术的内涵及体验    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其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后必须在实际生活和教学课堂中将美的内涵展示给儿童。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观、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这对儿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应充分理解美术的内涵,体验美术的魅力。    所谓美术内涵,就是通过美术艺术,使人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感悟美术的存在价值和内在魅力。即将走向美术教育事业的毕业生,应了解儿童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开始阶段,帮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美术,参与美术活动,感受美术成果,体会美术的价值,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带领儿童去公园游玩。通过对大自然实物特征的讲解,使儿童理解这类实物的颜色,以及其基本特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加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他们了解大自然的好奇心,锻炼其敏锐的观察力。

2 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意性思维的策略研究 

2.1 结合美术教学活动,发展幼儿创意性思维    幼儿时期的美术教学活动在内容设置上是比较浅显的,但内容也是包罗万象的,如有空间与造型、线条与图案、色彩与明暗、知识及技能等,但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选用一种感性的方式来教育、传授给幼儿,使得幼儿的视野逐渐开拓,并对其的创意性思维起到培养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抓住这一特性,来为幼儿创意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得培养活动得以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如:在带领幼儿绘制“小汽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个汽车模型,让幼儿进行观察,为后续的绘制提供基础;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小汽车拿走,让幼儿在绘制时不受拘束,充分的展现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等,为其预留出充分的创作空间。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的创作结果往往是形态各异的,有的幼儿为小汽车插上了翅膀、而有的幼儿在小汽车的左右绘制了花朵、树木等,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加的生动、精美,这都是幼儿创意性思维下的产物,对于幼儿本身创意性思维的发展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2.2 结合美术教学活动,发展幼儿想象能力    在培养幼儿创意性思维的过程中,想象力的激发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思维经历重组、加工的过程,构成各种各样的新形象。在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包含绘画、美术欣赏、手工等内容,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创意性思维、激发幼儿想象力的有力手段,是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可用素材。    在美术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为幼儿预留出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其尽情的展现自身的创意性思维等,为其的思维发展而助力。比如,幼儿教师可以秉持着环保理念,带领幼儿一起变废为宝,让幼儿从家里带来一些废旧材料,并让幼儿以合作的方式,将这些材料变成自己想要的手工艺品,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幼儿的创意性思维、想象能力等,并大大的增强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体验感、成就感,达到一举数得的最终效果。 

2.3 结合美术教学活动,发展幼儿创造性人格    据美国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创意性思维与其的好胜心、坚毅、严谨、进取心、自信心也有着较大的关联性,其中指出创造性人格主要包含觉察力、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坚毅性、幽默感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应充分的抓住美术教学活动的特质,致力于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培养等,大大的增强课堂对幼儿的吸引力,促使其得到更加全面、综合的进步、发展。    在美术绘画当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着进行集体绘画,根据幼儿不同的优势,让其负责不同的部分,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坚韧性、合作精神等,促进其的全面发展;在手工制作中,教师也应为幼儿预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使其在创造时不受拘束,对其的求异思维、独特性、专注力起到锻炼作用;在美术欣赏中,教师也可以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幼儿呈现各种各样的观赏内容等,并让幼儿在观赏后自由的阐述自身的观点、想法,使其充分的展现出自身的创意性思维,在美术学习中更具创意性、创造性、创新性,使其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2.4 结合美术教学活动,发展幼儿情感    针对于幼儿教育这一工作而言,其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幼儿的未来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也应设置出更为长远的目标,应增强目标设定的潜在性、长远效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将幼教价值真正的展现出来。    首先,教师应对幼儿现阶段的思维特点进行分析,幼儿的思维特点倾向于直观,一些情感性因素更能带给其感染力;其次,教师就应充分的结合美术教学活动的特质,在其中适当的融入一些情感性的因素,促使幼儿在创意性思维的驱动下,展开创作等,使美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下去。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一些绘制主题,如《我的理想》、《我的梦想》等,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使其的创意性思维尽显出来;最后,在评价幼儿的创意性作品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欣赏,并秉持着鼓励性的原则,进一步的增强幼儿的创造动力等,将培养幼儿创意性思维这一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张睿.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意义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25. 

[2]聂华.多媒体环境下儿童创意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7(7):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