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析提高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2020-05-11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1期 作者:任亚波

浅析提高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任亚波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园岭部,广东 ·深圳 518028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初一数学教学需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主要对学困生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教学、兴趣、家庭等几个方面对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对策展开探讨。下面论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避免七年级数学过早分化的体会和做法,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数学能力

Analysi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Math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Ren Ya-bo

Yuanling Department, Hongling Middle School,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hina 518028

Abstract: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first-year mathematics teaching needs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and learns th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interest and family. Training measures will be explored.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following paper talks about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how to avoid the premature differentiation of mathematics in the seventh grade.

Key words: first grade mathematics; poor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mathematical ability

1 引言

鉴于初一数学后进生的出现上述症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初中七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减少和如何避免成绩过早的分化,注重引导入门,打好初一数学的基础,避免过早的分化是关键所在。

2 初一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特点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的学习进入到中学的学习,理性思维能力发展还处于培养初步,他们分析问题、表达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还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看问题还是处于直观表达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分析能力。在课堂学习时,初一学生从小学的40分钟课堂进入初中的40分钟课堂,大部分学生还未能做到整节课都能集中精神专心学习,所以课堂学习效率还得想办法提高。其次,小学数学基本都是数的计算与运用,比较具体简单,初中数学由数扩展到式,由数的计算扩展到图形的推理论证,知识层面由具体拓展到抽象,对初一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需要有一个培养的时间过程。另外,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需要学生形成良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一学生在归纳总结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些方面的意识还不够强,做过了的题目做过了就算了,没有对题目加以分析、总结题型和方法,没有形成一整套初中数学知识框架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不高。

3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3.1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数学学科是一门前后知识联系比较强的学科,若小学阶段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致使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沦为“学困生”。

3.2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困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只求一个“一知半解”的效果,抱着“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反正简单的我都会,难题遇到了我也不会”这种心态,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随便应对,在运用定理时往往不去深入探究解题思路背后的含义,总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对于有些难度的题目,总是等着老师去讲解或是问其他的同学,不会尝试着自己去解决。

3.3 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困生数学成绩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没有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面对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也不懂得请教教师或其他优秀的同学,结果导致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1]

4 提高初一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4.1 注重课堂教学连贯性,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新方法

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的内容,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强。一般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还有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初一的学生在刚上课时经常会说:我们小学老师不是这样说的;或我们以前的老师说的等等,他们还沉浸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受制小学老师教学方式上,因此如果在教学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有一个适当的过渡期,教师应在教学教法要与小学教学有一个衔接期。一是可以多听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了解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多与小学数学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又寻找出适应初中新生的教学方法;二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进行交谈。向学生阐述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更早地,及时地了解新的学习环境是有新的学习要求的。同时,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加深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又可以让学生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喜欢上数学课。

4.2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前提,同时具有充分的自信心也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建立自信是转变“学困生”的首要目标。首先,教师要积极表扬与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渐找到数学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分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可以给“学困生”树立一个“小目标”,并帮助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计划,让学生能独立完成从简单到复杂的数学题型,从而完成“小目标”。长期坚持,能够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4.3 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譬如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类问题的实质是找出等量关系。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指导学生根据一题多解的原理,即先使用“算术法”来解决一个题目后,再用“代数法”去求解同一个应用题;然后作对照比较,使学生逐步感悟到“算术法”中的未知数总是显得有些“异端另类”,是使用已知数量作为主导,逐步进行探索的,直到题目做完了,才找到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这使得题目的条件没有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在“代数法”中,首先使用字母代替未知数,变成为后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这等于多添加了一个条件,在寻找等量关系时,未知数总是与已知数总是“并驾齐驱”“相提并论”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中都可以从整体考虑,更加便利的建立等量关系。此外,另一方面未知数在参入计算、列式子上都更加简单明了。

4.4 教师角色的转变,多鼓励、增加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应当爱学生,不应做“教育警察”,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使他主动将心中的疑惑提出来,并且要与他一起面对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应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这样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应当发现你的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学困生。注重他们的优点将会使他们有成就感,自觉得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而并非是一种负担,使他们做到由原来的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喜欢老师到爱屋及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学习兴趣被大大挫伤,其后果可能会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害怕、抗拒、厌恶的情绪,甚至还会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有针对性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做运动等方式,增加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指导帮扶,使师生关系融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等的第一手信息[3]

4.5 改善家庭教育氛围,创设学困生学习环境

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此外,家长不仅自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与学校做好配合工作,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学生,不能把学生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这种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产生。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学生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才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尊重别人、帮助别人。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避免初一学困生数学成绩过早地出现分化,既要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形式,又要在思想上从多角度、全方位地站在“学困生”的位置上去想问题,让他们处处都感受老师在关心自己,没有避忽略。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困生”沟通,提高学生兴趣爱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认识与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继周.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甘肃教育,2016(5):42.

[2]吴习浪.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8):154.

[3]蔡群.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变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