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要】目前,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迅速,园艺专业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展开,论文以此为基础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展开探讨。
At present, the garden industry in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demand for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al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is gradually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ining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als.
【关键词】园艺专业;园艺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horticultural specialty; horticultural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training mode
1 引言
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园艺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又要从园艺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理论基础和园艺技能同时提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同等重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园艺实践教学新体系存在的优势
第一,实践成为考核的关键因素。学生在承担基地对应岗位职责的同时也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岗位职责用来考核技能目标。科学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梯度实训,加强链式培训流程,全方位的进行人才培养。第二,强化学生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基础教学是学生发挥实践能力的基本知识储备。实践内容由生产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学习、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对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合理适当,以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来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第三,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实践过程中,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专业教师自愿深入到园艺企业,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这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最佳方式,从而也有利于教师整体良好教风的形成,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1]。
3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3.1 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进行园艺人才培养时,要设立培养目标,为园艺产业的发展提前做好基础准备。要合理构建园艺专业学生的学习科目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将“厚基础、广适应、强能力、高素质、专业化”作为培养园艺人才的重要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的完善。在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不同专业模块的设置,包括果树专业模块、观赏园艺专业模块、蔬菜专业模块。学生可以在学习基础学科的同时,选择不同专业模块,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拥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可以为学生创建属于自己学校的教学网站,收集丰富的视频,完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学习。现代化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将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提高实践性考核分数的占比。增强对考试制度的管理,将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转变为小论文、实践操作、开卷等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在进行试题设置时,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2]。
3.2 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高校对很多学科课程的课时进行了压缩,教学时间的减少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通过制作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将课堂上的知识转移到课外,把非重点的教学内容放在线下。即时沟通手段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网络课程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灵活,甚至能够把课堂搬出教室,让学生随时进行学习,随时与教师沟通。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解放了教师的双手,使教师可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讲授教学内容方面,并且对课程重点难点的讲解更加细致。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影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高校应加大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增设网络课程内容,打造网络精品课程,适当增加学生运用网络学习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能够拓展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高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在课堂上熟练、灵活地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3.3 整合实训项目
重点之一在于校内实训,校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基本功,将课堂上吸收的知识通过实训来展示。第一,“全程定岗、梯度实训”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按照现有的实训项目,分阶段的安排学生进行项目岗位实训设置,依据学期和实训课程进行划分,依次由职工到技师,并且最后到企业经理等职务的转变,来突出实训的变化情况;技能培训作为主体,分别对基本技能、特殊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四大能力进行学习,由简入繁,充分发挥实训的作用。通过岗位变化实训,改变学生的心态和职能体验,更能充分确立学生的入职岗位,也是学生在实践中主要抓住的学习重点。工作能力能体现职业能力,在新的园艺实践教学体系中,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是为以技能的发展为表现,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到生产环节的各种重要性。第二。“全程定岗、梯度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区别于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主要内容和培养过程如下:基础技能实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学生被安排在学校实习教学基地工作,以现场获得专业职位的基本技能。实训内容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呼应,同时结合现场工作,如农业作业、土壤养分测定等实践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操实做,能让学生体验到整个实训的目的,也使得学生具备了所定目标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实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学生在学校实习教学基地被定位为技术员,并发展获得专业职位所需的特殊技能。实际的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相联系,与基地生产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如播种、扦插、嫁接、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特殊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核心技术,达到动手的目的,初步达到专业岗位需要的各种特殊技能;综合技能实训:入学后的第三年,经过前四学期基础职位实训,本学期以见习经理人职务来进行培训,针对经理级别的技能进行培养,对于科研创造和项目技术服务能全方位的开始培训,使学生具备运用各种技能的能力,具备专业职位所需的综合技能;在职培训:第六学期,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岗位上进行在职培训,以培养具备专业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和专业素质,结合生产实际任务进行在职技能培训、企业的运作、经营和管理,使学生能够“下得去、留下来、会使用”,具备充分满足社会对学生就业职位的要求,毕业时能够得到满意的工作[3]。
3.4 “三链”对接与融合的策略与途径
高等院校牢固树立按照产业链、创新链不同特征与功能进行专业定位的思想,坚持科研和生产问题导向,切实体现专业建设的产业和创新因素。需要在平台建设、技术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顶层设计,明晰产业和创新链转型升级方向,并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开发方面,按照产业和创新性质与要求进行专业课程开发,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确定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在真实实践场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修订培养方案,改造传统专业课程和培养模式时,要聚焦产业和行业技术因素的变化,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三链”进行对接和融合,需要建立产、学、研几方的合作平台,构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无边界组织”,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开放式生态圈,以实现人才培养、产业服务、科技创新在资源、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共享。第三,充分考量产业链上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和高校专业链上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使校企双方在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上达到利益最大化。并要在组织和制度保障上,激发高校和企业合作的创新热情,通过目标引领、制度完善和配套服务提供过程保障,推动基于当前农业产业发展背景条件下的人才培养体制创新。
4 结语
园艺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目标是培养一体化的高素质、有技能的全能型技术人才。基础知识储备是基本条件,此外,更多的是看重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对现实发生的事情做到有效解决,这是最关键的。高校应该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探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园艺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君,李桂萍,李翠.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4(23).
[2]陈新.浅谈园艺专业实施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3]杨红,李文华,张琦,等.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园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