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论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2期 作者:程巨芳

论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

程巨芳

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7

【摘要】在当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但目前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制约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必要采取完善创新措施。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w to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mode, promote th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ervi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cannot be ignor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hortcomings in the management work, which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ervi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novative measures.

【关键词】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模

Keywords: innov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gistics management; service mode

1 创新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的意义 

(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往高校后勤管理主要采用手工管理,建立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目的。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再加上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高校后勤管理呈现出智能化趋势,有利于全面全面地把握高校后勤的基本情况,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后勤管理。订单执行完毕。

(2)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智能化管理是管理工作创新和发展的结果,也是高校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目前高校普遍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体系。随着无线网络、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已变得越来越普遍。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管理工作创新,而且有助于密切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

(3)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支持下,通过创新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高校后勤的智能化管理,不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也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高校后勤的基本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现有的不足。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1]。 

2 高校后勤现代化管理问题 

(1)后勤管理工作实施人员专业技能不高 

当前提倡后勤管理信息化,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无法实现现代管理的目标,无法充分发挥某些现代管理工具的优势。同时大多数相关经理还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也无法有效地应用先进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管理者忽略了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而忽略了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来开展管理活动。此外管理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能力,并且难以满足智能管理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后勤管理的有效性。    (2)信息技术的作用还不够。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调查显示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高校虽然重视计算机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但只起到辅助作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作用还不够。   (3)管理评价体系不健全。当前大学后勤智能管理缺乏评价体系,对智能管理的应用效果和不足的认识不足,难以及时弥补现有的不足,这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内容。

3 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策略   (1)构建信息平台,促进智能化管理。结合高校后勤的基本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实现高校后勤的智能化管理。为改善信息平台建设,主要结构包括大数据应用层、大数据平台层、数据基础层和详细数据录入,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要保证服务的准确性和个性化,提高高校师生的满意度,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善于收集详细、全面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和参考。掌握智能分析方法,考虑预测的准确性,全面分析和预测各类数据业务,善于挖掘隐藏的数据信息,实现精确管理和精确服务,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效能。此外我们必须善于运用智能管理模式,促进节约型大学的建设。在智能化管理模式下,有必要建立高校后勤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物流资产数据库,确保资产保值增值、透明化。要对高校水电运行的基本情况进行监测,建立招标信息,确保物流采购新鲜、及时、透明。同时也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了翔实全面的数据支持,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数字化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扭转传统的物流管理工作,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物流数字化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加大对物流数字化管理的促进力度,使教师、学生和公众对物流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及物流数字化管理有初步的了解。该系统提供了支持,并认识到进一步推进后勤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得到充分实施。第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电视台、校报、广播电台等相关部门进行推广,从而提升高校后勤数字化的可见性。第二方面,学校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学校后勤数字化,让师生了解后勤管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和重要性,吸引学生和教师参与建设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作用。自己玩吧。主观能动性,为物流数字化管理提出建议,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物流管理水平[2]

(2)建立后勤监督小组。首先,为了确保物流经理的效率并使其能够充分使用数字管理模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的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后勤管理工作,结合员工的信息素养,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以提高后勤人员在管理体系中的运作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高校进一步加大对后勤管理的投入,提供相对完善的配套设施,最终实现后勤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次,高校管理者可以从后勤管理的角度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为后勤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相应的保证。结合后勤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后勤信息管理任务,提高人员信息数字化管理意识,提高后勤人员业务水平。第三,高校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优秀的后勤管理队伍,使物后勤理人员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要重视引进优秀管理者,充实高校后勤管理队伍。要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大学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提高后勤管理服务质量。后勤管理人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严格遵守标准化的要求,开展管理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3]

(3)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及时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后勤的智能化管理可能存在不足。有必要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要重视对师生需求的研究,建立健全的动态评价体系,及时掌握师生的需要,提高智能建筑的不足。完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和推进适合师生的后勤信息服务项目。针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必须及时改进和改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4]

4 结语    当前多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均作出相应改革,开始重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但是因为后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加上投入力度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促使数字化管理目标难以达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后勤带来全新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管理思想观念,注重发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作用,推动高校后勤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杨莉丽.创新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有效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7(16):36-37.

[2]刘伟.试论如何构建和创新高等院校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J].中国培训, 2017(2):53-54.

[3]祝晟.浅析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管理工作[J].经贸实践, 2017(2):183-183.

[4]曾志怡.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后勤管理信息化创建探索[J].长江丛刊, 2017(2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