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华北工业学校 , 河北 · 沧州 061000
摘要: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新课程下教学改革需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于此,论文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问题出发,探讨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
Abstract:The basic course of machine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as strong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ain body position of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from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course of machiner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基础课程;课程教学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echanical basic course; curriculum teaching
1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机械专业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使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快。不过,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尤其是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值得学习。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其概念较多、较抽象,对中职生而言,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较大的挑战性[1]。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教育机械基础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零件与传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知识量大、各章节联系松散、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等特点。课程具备的这些特点也直接导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施展出其应有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授占据大部分时间,机械基础内容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导致教师授课学时与学生的互动很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
1.2重理论,轻实践
机械基础是我国中职院校机电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通常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却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灵活应用,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而没有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与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
1.3信息教学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教学也在中职学校普及开来,教师个体对信息化教学理解的局限性,不少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只是用PPT授课,另外不少中职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差,再加上可以获得的教学资源很少,于是便随便在网上找一些课件上课时使用,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传统的机械基础教学模式还存着一个明显的缺陷: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内容比较缺乏。
2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因其突出的抽象性、概念性,使学生很难将其理解透彻。而在中职接受教育的许多同学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由觉得十分吃力。在加上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久久学不会后心情难免烦躁,甚至对机械基础产生厌恶情绪。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生活情境法,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不自觉中让学生对机械基础产生兴趣。例如,在讲授“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这个课程内容时,讲到制动器时课程已经进行了一大半,这时在课堂开始导入时调动起的学生热情已经几近消磨殆尽,需要教师找到新的兴奋点,这时教师可以引进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你正在参加一个自行车比赛,飞快的行驶过程中突然赛道上窜出了一只野兔,你准备紧急刹车。这时怎样刹车才是最有效的办法:A刹后闸;B刹前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通过设置类似有趣且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情境式问题,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为其所吸引。在思考情境问题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而然也会得到锻炼[2]。
2.2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这个时代,想要让学生对机电基础提升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是必经之路。思想与方法上创新都是教师需要进行改变的地方,只有找到实践性强的方案,课堂效率才能有效提高。所以教师要学会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找到重点和难点,合理备课。在课程教学时则需要注重讲课的思路和方法,要将重点和难点讲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等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思考的能力。其次,课堂安排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各个板块的时间。单纯的讲解时间要短,重点要突出,否则一节课时间都在单纯地讲解知识点,会制约学生的思路。一定要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讲解联轴器选择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录像,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再布置讨论的课题。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和谐,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能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动和沟通,能够有效提高知识传递和接收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机械基础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想办法拉近师生关系,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以此来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语言的应用和教学技巧的应用进行改进,要尽量使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可以有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4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一种灌输教育,不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现代多媒体课件结合了图片、文字和声音的特点,通过计算机技术使大量信息集成在一起,增加了知识的可视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图片与视频的播放更有利于学生的耳眼脑全方位识记。过分依靠多媒体教学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依赖,难以发挥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所谓教无常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能只依靠某一种教学方式,要根据课程结构和知识的特点,有针对地选择更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几种方法相融合,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
2.5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要对机械基础理论实践有深刻的认识,实习实训是理论实践的一部分,参观工厂生产,现场观察机器工作也是实践的一部分。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与条件,自己设计一些实践内容。例如,针对齿轮传动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汽修的实训设备,让学生都动手组装一组齿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让学生真切地知道齿轮的形状,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齿轮传动运动形式。此外,受到总学时的限制,所有实践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进行,为此有部分学校尝试将实训、实验、演示等与实践相关的实景教学内容做成慕课给学生课外使用,在几乎不占用课时的情况下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机械基础的理论应用。对此也可借鉴、利用现有的实训实习设备开发一些综合性的实操科目覆盖相关理论内容,并把现场演示内容拍成视频做成实景教学的慕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这样便可把原来普通的、平面化的机械基础课程,做成三维的、立体化的课程。以上几条措施并不是互斥的,需要相互配合使用效果才会好。
2.6注重奖罚措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表现突出的楷模、榜样,应给予一定的奖赏和鼓励。对捣乱课堂等表现较差的学生,要给予一些处罚。只有赏罚分明,班级才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奖赏可以是学生比较向往的荣誉或物品,处罚可以是没收手机多少天或给班级做多少贡献等,也可以由学生定,大家共同出谋划策,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将自己视为管理班级的主人。课堂纪律得到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自然也会越来越好。这就为良好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纪律保障,也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重点就在于分层上,这里的分层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层,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每一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获得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实践型人才,因此,教学工作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且知识点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升机械基础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春艳.中职机械基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成才之路,2018(27):51.
[2]杜芳.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