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问题探析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以就业为基础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还有待创新。论文对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具体的改革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content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mployment needs to be innova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reform strategi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levant personnel.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教学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specialty; teaching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也在随之改变。现代体育教学在师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设备等方面都逐渐发展成熟,但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依然是教师所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要想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水平,那么就离不开有序的体育教学管理。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基础。体育课程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其他学科主要以认知为主,而体育教学主要以头脑、身体多方面的协调合作锻炼为主,这也是体育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地方。体育课程并不局限于课堂的枯燥教学,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合理,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健康意识,通过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同时,使学生理解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意识。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和比赛,可以加强公平竞争的意识,同时,把这种公平竞争的意识转化为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传统的体育课更多地是以学分为目的,学生被动地接受,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改变学生热爱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被动上课转化为主动上课,促使学生有足够的动力来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并不只是以修满学分为目的,把体育带进生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高校体育彻底摒弃原来枯燥乏味的状况,深化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积极参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未来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改革时代[1]。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模式滞后,影响学生思维发展
目前,由于传统的教育观依然存在,教学模式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背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很大;呆板严肃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反差很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影响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对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体育知识的学习缺乏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只把达标和及格作为标准,不愿意对体育专业知识深入地进行分析,学生的激情和快乐在陈旧模式的制约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例如,在进行第一课的讲解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仍旧以灌输知识为主,严格要求学生,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是否达标、合格。因此,学生在练习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提高体育成绩的目的,思维不会有实质性的发展。
3.2 高校体育知识更新较慢
体育知识与体育运动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大致相似,一般而言,体育教师不存在知识更新换代的意识。对于学生来讲,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有限,能够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锻炼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教学环节,知识一般都是选择较为基础部分进行教学,这也就导致体育教学内容、模式等几乎相同,不会发生改变。造成课堂单一、枯燥,对学生兴趣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3.3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性发展,社会现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中主要以讲授式为主。在课程实践中,通常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以及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课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了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差。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但是目前由于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导致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在课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与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中很难具备竞争力[2]。
4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4.1 打造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
无论教学形态如何变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倾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走出高端体育人才不足而导致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低下的窘境。近年来,高校兴起街舞、瑜伽、形体等新型体育项目,那些仅接受过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教师无法胜任,迫切需要一批新生的体育人才元素提供支撑。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高水平新型体育人才引进力度,迅速弥补体育人才不足的空位,以高起点、新思维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第二,强化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通过访学、专项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对体育教师的学科理论、学术创新能力、教育教学方法等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现有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三,聘请有成就的体育运动员或专家教练为客座教授,进一步满足体育教学之需。
4.2 促进教学模式多样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兴趣也成为管理人员及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学环境与课堂活动结合在一起,为课堂增加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教材的改革创新,根据教学课程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教材,不断加深教学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在教材选取上,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材,在根本上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专业教育服务
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通过各种体育运动课程内容的学习和体育运动赛事的举办,俱乐部各级会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以往的传统体育课程相比,避免了传统体育课程的枯燥乏味,通过灵活多样的体育俱乐部的课程改革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专业体育为主题,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这门学科。未来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会更多考虑各级体育运动俱乐部成员的身体素质和爱好等方面的因素,细化体育运动课程,满足各类学生和人群的需求,使学生在轻松、良好愉快的氛围内学习体育课程,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相结合,是体育教育改革必然的发展趋势。体育俱乐部模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职能部门,通过体育俱乐部的严格组织管理,提高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能力,形成系统的体育竞赛制度,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赛事秩序,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高校体育运动。大学的体育俱乐部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特点为基础,增强学生体育竞赛的竞争力,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会员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整个校园形成非常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3]。
4.4 加大体育设施投入
普通高校始终存在场地不足、设备缺乏的问题,现有的体育设施大多处于维护不到位状况。为此,必须加大对体育场地及设施的投入力度,全面优化体育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教学对器械和场地的要求。在增加投入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高校自身潜力,合理配置学校的资金及资源投向,综合平衡体育与其他学科投入的比例。大宗体育器材与设施的投入完全依赖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不是明智之举,必须眼界开放,吸引社会资金有偿投向学校体育资源建设。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向社会和公众提供优质的高校体育资源。
5 结语
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学科发展方向出现了较多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也不能局限于传统方式,需要不断创新改变。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需要长期坚持。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体育教学会变得更加优质。
【参考文献】
[1]桑宏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运动,2017(22):66-67.
[2]白晓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之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1):240-241.
[3]周兴荣.提升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策略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