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MOOC+翻转课堂”的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增多,特别是互联网模式下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论文对程序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的方法策略。
【Absrt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MOOC class and flipped classroom under the internet mode, realizing the mixed teaching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mbin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gram design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 and strategy of mixed teaching of program design.
【关键词】程序设计;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Keywords】program design; MOOC class; flipped classroom; mixed teaching
1 引言
从现实分析来看,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实践性比较显著,所以在课程改革中需要进行实践教学的强化。不过具体分析程序设计可知,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关键是让学生了解具体的程序设计过程,因此,只有在过程准确认知的情况下其结果才会有所提升。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要实现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创新,需要构建一种基于过程强调的教学模式,以下便是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分析。
2 MOOC的背景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一种全新方式教学方法MOOC(大范围的开放课程)风起云涌。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及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慕课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兴教学法,更是激发了人们对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关注,同时,MOOC给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慕课来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然而从现实状况来看,不是所有的课程和学生都适合采用全MOOC教学模式。MOOC作为一种对学生自学能力要求很高的能力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达到提升知识和能力双重目标的实现。然而对于那些自学能力或自觉性较差的学生而言,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MOOC和传统课堂相结合,将网络课程中学习方式自由、学习个性化等优势与传统课堂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小组合作以及研讨等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可以视为一种能够更多地照顾到所有学习者的有效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出现并存在是有理由的,但这种存在最终只能是附于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的一个补充[1]。因此,如何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改革,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MOOC在线学习+线下指导和传统教学授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实现确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提供思路。
3 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3.1 理论知识多,实践应用少
C语言是一门工程科学,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大一新生大学以前学习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是纯理论的,即便有实验操作,也是加深理论理解所用。C语言则不同,C语言的理论为实践提供框架,实践能力的掌握才是最终目标。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单向授课模式,结合C语言课程理论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很难将教师讲解的全部知识都消化理解,更遑论实际应用技能的转化。
3.2 课程群中课程之间内容重复,教学效率不高
各高校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大体一致,课程群划分也比较相似,通常都是把几门程序设计课程划分在一起,然后讨论每门课的教学方法,但是对课程之间的关系梳理仍不够清楚,一些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较多重复,造成学生反复学习相似知识点,不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教学效率不高[2]。
3.3 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不是多种方法、手段综合运用,而是单一的讲授。教师仅仅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单一的讲授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没有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不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而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照本宣科”,这就导致了授课内容的设计往往过度依赖课本,只要完成了教科书上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测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就算完成,因此,传统教学缺少活力,难以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融入课程教学中;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形成了个体行为模式,有问题不是相互讨论,充其量就是问问教师,非常不利于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4 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策略
4.1 确立完整的教学过程
确立完整的教学过程,基于过程开展的教学需要将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过程实践中,所以在具体教学开展时,需要通过完整的过程确立,准确清晰地融入具体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可以清晰了解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是什么,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增长。举个简单的例子,程序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C语言的具体利用以及语言的正确表达书写的利用,因为无论是语言运用错误,或者是书写错误,抑或仅仅是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都会引发整个程序的运行错误或者是显示错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必须要对学生应用C语言的过程进行强调,在完整的过程基础上通过对细节的强调,学生对程序设计的整体性掌握效果会有明显的提升。总之,确立完整的设计过程,然后将教学内容在过程中进行融入,并在相应的环节强调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对设计整体有所了解,对细节的重视度也会明显提高。
4.2 增加综合实验课时
传统的C语言教学,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加入一定的上机实验课时,以巩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此实验课时基础上,本次教学拟加设综合性实验。在课程开设之初,教师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大致介绍,列出课内知识相关的应用技术拓展型综合实验课题,课题包含多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综合实验的题目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应强调应用性,可以加入一些小系统的设计,考虑与当下新兴技术的结合,兼顾趣味性,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选择项目完成实验。在授课之初就领取项目,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3]。
4.3 翻转课堂的应用
当前很多高校大力倡导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但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大范围推广。综合来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翻转课堂的应用中,往往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学生的预习资料,然后让学生通过资料或视频自学,再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和深入实践。这个过程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往往都很难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要求,因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翻转课堂就无法在这类学校中应用,虽然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取翻转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对前述的不同课程中重复的部分进行翻转教学却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在介绍Java中的类和对象等内容时,由于在C++中已经学习过类和对象的概念和用法,因此,学生只需要简单预习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Java中的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前期学习的知识,采取对比讲解、问答、深入剖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展示了自己前期的学习成果,为后面的学习建立信心。
4.4 课前预习抽查,课后随机抽查
就现状而言,线上资源固然丰富,教师依旧需要能够帮助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做一个督导和检查。很多时候对于软件的使用不在于用和不用,重要的在于会不会用,怎么去用。很多学生手机里有很多学习的APP,但是真正从中获取的知识并不是很多。教师不需要吃透很多应用APP,只需要精心挑选一款款好的APP去协助辅导学生的课堂工作、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十分紧凑的,高压力的学习课堂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翻转课堂”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选择的APP一定要能够与学生实现课前或者是课后的互动,教师能够实时查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或者是复习情况。这样能够引导学生更自觉地去学习。MOOC就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个功能,因此,教师首先要自己吃透这个APP,然后学会制作视频,制作视屏做好母子分类,以树杈分支状作讲解,将预习视屏放置于一个分类,作业讲解放置于一个分类,课后巩固放置于一个分类等。
5 结语
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程序设计课程群的构建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程序设计和算法分析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新工科的产出导向理念指导课程建设,对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进一步明确了程序设计教学下慕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应用,有助于程序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红.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现代教育技术[J].清华大学,2013(8).
[2]李茂林.翻转式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
[3]王之元.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