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视角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用典英译研究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在文章、讲话和重要书信中引经据典,将文化典故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相结合,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浓厚的时代发展新意。本文拟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研究案例,分析译者如何根据格式塔理论对《治国理政》中的用典翻译进行方法论指导,典故中的各种格式塔意象如何被完美感知或重新再现并整合运用到英语语境中,从而帮助译文读者跨越文化缺省,补偿意义认识真空,让外国读者深刻体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格式塔理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典故英译
一、引言
用典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诗歌中的词句,可以非常含蓄地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和哲学思想。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讲话、访谈及重要评论文章等中,引经据典是其鲜明的语言特色,其中涉及到的典故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时代新意和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跨不同地域下的语言交流,存在着不同语境下理解偏差的矛盾问题,而翻译就是跨越文化缺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便是如何补偿目标读者的文化缺省。
二、格式塔理论与典故翻译
“格式塔”源于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指形式或形状,是 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派。格式塔理论认为知觉到的东西要大于眼睛所看见的东西。在任何一种经验现象中,每一个成分都与其他成分相互牵连,因而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而由此构成的整体,并不取决于个别的元素,而局部却取决于整体的内在性质。(毛荣贵,2005)
国内的典故英译研究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学者们对中外典故进行对比及翻译研究(如丁晓薇1998、但冰洁1999、戴莉莉2003)、讨论一位作家或一部作品用典情况(如刘永良2000、王复光2002、金贞熙2003、周念先2004)和挖掘典故认知内涵(如张晓宏2003、王琪2004)等。相比之下,结合格式塔理论,特地对《治国理政》中的用典英译研究更为鲜见。
三、基于格式塔理论下的《治国理政》中的典故翻译分析
格式塔理论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尤其是结合格式塔心理学派所提出的整体性和闭合性原则,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创造性翻译意义重大。本文将结合格式塔理论中的整体性和闭合性原则分析解读《治国理政》中的文化典故翻译。
(一)整体性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整体论是格式塔理论体系中最重要和核心的部分。整体是来自各部分同时又超越各部分新的结合体,这一概念充分借鉴了物理学中“场”的基本概念。事物每一部分的性质都由整体的场所决定,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童莹,顾飞荣,2008)。
例1:“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习近平,2014: 16)
译文: “Worms can only grow in something rotten.”( Xi,2014: 17)
例1 中“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苏轼的《论项羽范增》,原文指事物先腐败后再“虫生”。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在心理完形压强下对原文本的语言结构信息形成整体认知,由整体认知着手深入理解局部。如果译者照搬原文,逐字翻译,会很容易出现理解偏离。译文保留了“物腐”与“虫生”这两个意象,但明显地省略了二者意象呈现的先后次序,而仅以“Worms can only grow in something rotten( 虫子只会生长于腐败之物) ”这一客观的翻译方式来呈现原文本的意象,既蕴含了二者不言而喻的先后顺序,又充分地凸显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可以清楚看出译文充分抓住原文本的意象并考虑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因此采用了省译。译者通过自身的感知体验完成了对原文本意象的认识,并有效地发挥能动性,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引下填补文化空白,把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清晰准确地传达给目标读者。
(二)闭合性原则下的译文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2010)认为人们在感知周围事物时有一种心理倾向,就是尽可能把被知觉到的东西以完形的方式呈现出来。根据格式塔闭合性原则,译者应该充分利用头脑中的完形压强意识,对翻译的原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发挥创造性作用补全目标读者知觉的空白缺口,建立完整的知觉场。
例2:“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习近平,2014: 370)
译文:“If we allow these problems to spread like weeds,the consequences will be disastrous,and the tragedy of Farewell My Concubine,which Mao Zedong used as a metaphor for losing power,may come true.”( Xi,2014: 407)
Note: One of the final episodes in the life of rebellious warlord Xiang Yu during the late Qin Dynasty (221-206 BC). Xiang, the self-proclaimed “Overlord of Western Chu” could not tolerate different opinions,and his flawed personality finally resulted in his downfall following the siege of Gaixia. Xiang drank his final toasts with Concubine Yu, and sang lyrics of heroism and lament. Concubine Yu danced for Xiang one last time, took his sword and committed suicide. Xiang broke out of the siege and fled to the banks of the Wujiang River, where he committed suicide by slitting his throat with his sword. Farewell My Concubine is a metaphor for final downfall resulting from arbitrary conduct and losing touch with the people. ( Xi,2014: 409)
例2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容,“霸王别姬”典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讲述的是项羽兵败被困时,慷慨悲歌,与爱妾虞姬和爱马诀别的故事,后形容英雄豪杰处于穷途末路,慷慨悲壮、不胜凄凉。对于十分熟悉这一历史典故的读者而言,很容易理解此典故背后的历史意义;而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由于文化差异,他们很难充分理解其中的典故所指及其文化内涵。如果译文直接采用意译的方式,则无法生动传达这一典故的历史文化寓意,因而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法,通过注释解释典故中的中生动情节,刻画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时注释点明“霸王”失败的原因,使目标读者充分领悟到该典故的深层寓意。在翻译时,译者在闭合性原则的指引下确定了原文的意义范围,获得了整体性认知,并通过加注的方式填补了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意义空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意象。
四、结语
作为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典故翻译过程中,为了使目标读者获得对译文连贯的理解,因此译者必须进行文化缺省补偿,补全目标读者的意义真空。综合以上基于格式塔理论中对《治国理政》中典故翻译的研究和分析,可明显发现遵循格式塔翻译原则的译文用词更加生动准确,译文更加通顺流畅,说明格式塔理论有助于指导译者进行典故翻译,有从而促进读者对原文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者简介:
陆亚萍(1995-),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研究生在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Y18C167。
参考文献:
Xi Jinping.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Co. Ltd,2014.
戴莉莉.英汉典故的共性与差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78-81.
但冰洁.英汉成语典故的差异与互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95-98.
丁晓薇.英汉典故对比分析与翻译[J].外国文学研究,1998(01):33-34
金贞熙.论周邦彦词中典故的运用[J].中国文学研究,2003(03):38-43.
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刘永良.《三国演义》的典故运用[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01):37-41.
毛荣贵.翻译美学[ 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338.
童莹,顾飞荣.翻译研究的格式塔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8 ( 8).
王复光.《红楼梦》名物典故探微[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60-66.
王琪.从典故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1):60-63.
习近平.201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