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2020-09-25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8期 作者:李鹭飞,成德杰

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李鹭飞 成德杰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优秀教师资源的缺乏成为西藏教育水平发展的重大障碍,国家民族教育的建设有必要提高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为研究西藏高校师范生对藏地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对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和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类专业共 257 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影响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性别差异、家庭影响、生源地差异以及文理专业类型差异等。并分别从学校、社会和国家方面提出了增强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建议与措施,包括学校要加强西藏高校师范生思想教育,可开设民族语言和文化课程;社会要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国家应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学环境等。

关键词:西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高等院校

一、引言

自西藏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西藏的教育事业极为重视。教育是实现西藏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扩大就业机会的基本。西藏优秀教师资源的匮乏是限制西藏地区教育水平的重大阻力,也是西藏教育现阶段面临的一大难题。西藏高校师范生有着身份的特殊性,作为西藏教育的后备军他们任重道远。他们对区内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反映了对党和人民培育的感激情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之情。西藏未来教育教师队伍的核心是西藏高校的师范生,但西藏高校的师范生是怎样看待区内教师职业的,他们是否愿意在毕业后前往区内任职教师,是否愿意长期为西藏教育事业做贡献?这些问题将影响他们是否会深入需要艰苦奋斗的西藏教育第一线并在此长期扎根,也会影响西藏未来的教育质量。因此,本文对西藏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建议和对策,促使更多的西藏高校师范生走向教育一线,献身于提高西藏的教育质量。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拉萨师专的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共 257 人。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30人;文科44人,理科185人,体育18人,其他54人;西藏城镇30人,西藏农牧区137人,非西藏城镇46人,非西藏农村47人。

  1. 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自编问卷题为“西藏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对西藏教师职业认可度变化原因调查问卷”,根据西藏高校师范生的性别差异、家庭影响、生源地差异(城市农村)以及专业类型差异(文理)等几个方面并结合西藏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编制而成。问卷包括师范生职业认同的 6 个维度( 职业期望、职业认知、职业意志、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行为倾向) 。

  1. 调查程序。

一部分问卷是对西藏民族大学的师范生进行发放的,大部分在西藏拉萨不同各阶段二至三所大学内的师范生进行调查,并当场发放,由被调查者自信行填写,此次问卷的填写方式都是选择题的形式,此次调查问卷一共发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40份。

三、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67.45%的西藏高校师范生愿意任职西藏区内教师10年以上甚至更久,这表示对于长期任教西藏一线教师的职业,大部分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其是持自愿向往的情感;大约有31.35%的西藏高校师范生愿意做1—5年,这表示少部分师范生的愿望并不是在西藏长期任教,只是想锻炼自己,增加人生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有大约64%的西藏高校师范生愿意任职西藏区内教师的原因是因为能够实现“教书育人,爱国兴藏”的理想,说明西藏高校对师范生教育及引导正确,也表明了师范生的远大抱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还有19%的西藏高校师范生是因为工作的稳定性及高薪所以愿意任职西藏区内教师,这说明西藏区内教师工作的稳定性及高薪等现实的因素也会影响师范生的就业选择。

据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在性别方面有所差异,男性对区内教师职业认同感远远低于女性。一方面是由于教师职业假期较长、工作时间稳定以及可以教育子女的职业性质等因素,满足了女性照顾家庭、培育子女的愿望;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普遍对女性的成就期望低于男性,而自然形成的职业性别差异的认知,社会期望男性“独立,竞争,权利”,女性成为“依赖,关怀,人性”。女性较男性而言从事教师职业更符合社会期望。而教师行业工资水平较低则与男性希望所从事的职业既体面,收入又高,最好是能走仕途,干出一番事业的期望相背离。

根据调查结果,西藏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在生源地和家庭层面上存在差异:生源地为西藏区内师范生比西藏区外师范生更愿意任教西藏一线教师;生源地为西藏城镇的师范生对西藏一线教师职业认同低于西藏农牧区的师范生,生源地为非西藏城镇师范生对西藏一线教师职业认同低于非西藏农村师范生。 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区内师范生家乡在西藏,回到家乡就业符合他们对亲情家庭以及环境适应度的需求。而区外师范生前往西藏一线担任教师大多需要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以及已经适应的生活环境。二是农村出身的师范生,吃苦肯耐劳的优良品质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形成,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西藏一线教师这份艰苦的工作,而城镇师范生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大多缺失吃苦耐劳的素质,城镇师范生在经济物质和生活条件方面的起点比农村师范生更高,因此他们对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上追求更高的层次,而西藏区内教师行业并不能满足他们高层次的职业和生活需求。

据调查结果,西藏高校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在文理学科不同专业上有一定差异,这也许与文理学科不同的性质有关,教师行业对文科师范生比理科师范生更有吸引力和限制性。理科专业就业范围相对广,师范专业的限制不太影响其就业,就业仍较为多元化。文科专业就业范围相对较窄,并且师范专业的限制使其就业范围进一步缩小,多数文科师范生理想的选择就是成为区内教师。

四、对策与建议

  1. 学校方面

近50%的西藏高校师范生通过自己在高校学习到的知识技能,重新认识这个职业,有大约25%的师范生因为自己高校授课教师的影响想当教师。由此可见,学校对西藏高校师范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学生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没有对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渴求,就无法对工作产生认同感,也就无法保证工作的专注度和持久性。西藏高校师范生是西藏地区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建设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是他们应肩负起的责任。西藏高校必须对师范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他们热爱国家民族,关心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实现民族团结,爱国兴藏为奋斗目标。让西藏高校师范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还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其对区内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立志为西藏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年华,致力于建设美丽西藏和巩固民族团结。

西藏高校可开设民族语言和文化课程,帮助西藏高校师范生培养跨文化能力及多元的文化思想。藏族语言课程可为师范生进藏教学打下了语言基础;民族文化课程,可使师范生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民族文化的重新感悟,减少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排异心理,加强理解和接受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兴趣,减少他们对前往西藏一线任教的心理障碍。

  1. 社会方面

西藏高校师范生认为能改变对在西藏自治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主要措施有重要的五点——提高工资待遇占19.87%,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占13.55%,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占24.36%,形成尊重知识、人才的氛围占25.27%,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占17.03%,所以要想吸引更多的师范生来到西藏任职教师,对西藏的教育事业改善刻不容缓。社会各界要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认同感,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发挥舆论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正能量的引导功能,形成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氛围,让教师职业更加令人尊重。以社会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的认可程度增强来提高西藏高校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1. 国家方面

由于西藏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其发展空间、教师福利待遇、教育水平、教学及生活环境等方面落后于国内其他地方,特别是西藏农村地区的教师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更为艰苦。如果教师的待遇、教学生活条件等方面得不到改善和保障,教师长期任教、奉献终身的教育理想信念很有可能会消磨殆尽。国家教育部门应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积极向西藏地区援助教育设备,改善其教学环境;在少数民族地区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个人发展空间。同时要缩小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均衡调整东西方教育水平差距,合理分配师资。只有尽力减少西藏高校师范生对区内教师职业生存环境因素上的担忧,才能使他们提高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只有当基础生存需求满足了,才能放手去追寻教书育人、爱国兴藏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张祯祯, 邢俊利, 潘天铭等. 西藏免费师范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与研究[J]. 西藏科技, 2016, (11):36-39.

[2]蔡文伯, 赵芸(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新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 第7卷(2):36-41.

[3]姚鑫, 张娟, 杨林(内江师范学院). 地方本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 第18卷(11):112-113.

[4]杨燕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新疆少数民族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育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3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