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

2020-09-25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8期 作者:王英杰,房丽娜,马丞娟

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

王英杰 房丽娜 马丞娟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也越来越需要更多人才的加入其中,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所面临的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与日俱增。将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相融合这一改革理念便应运而生。这一理念无论是对中国元素的新时代发展,还是对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深度改革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尽管这种融合带来的好处良多,但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对其中“雷区”进行有效规避,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运用相关内容,以期达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中国元素、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1. 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现状调研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数字媒体设计这一新兴产业逐渐发展成了主流产业。因此,社会对数字媒体设计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校作为各行各业人才的摇篮,其教学理念的更新迭代,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一个行业的兴衰与否。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中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水平较几年前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教学理念与行业发展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教学理念受地区的局限性很高,并且,无论是纵向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还是横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手段还是比较单一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行业要么激流勇进,闯出属于自己产业的发展方式;要么就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人们的记忆。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温床,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压力。

很多高校实行多种举措推行课程改革,教学创新,只不过是从一种僵化的模式创新成了另一种僵化的模式。因此,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要越过改革的表面,将创新的理念从教学方法移至教学理念上的创新。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很多高校仍没有认识到,只有教学理念的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1. 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结合的重要作用

在发现目前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弊端后,将中国元素与课程相结合,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学理念缺乏创新的弊端。尽管两者结合后不仅需要对中国元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把握平面设计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还要在设计过程中将中国元素进行积极正面的应用,这无论是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无疑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从根本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对于整个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二者融合的过程,其实也是二者共同发展的大好机会。我国文化历史悠长,博大精深,元素种类和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就是这种缤纷多样的文化特性,使得中国元素在为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提供巨大内部推动力的同时为课程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选择。中国上下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优质文化使得数字媒体作品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融合了中国特色文化的作品无一例外,其民族性和创新性的提高尤其令人瞩目。

数字媒体产业本就是一个要求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产业,这完全弥补中国元素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就目前来讲,我国许多高质量的设计都是将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中的现代设计手法充分融合的产物,例如,中国银行、中国石油、万达集团的logo设计,这些设计不仅外观得体,美观大方,其简洁的形象让消费者在一望之下便能记住,这使得企业在商业活动中占尽先机。这些获得了巨大成功的设计,其中的中国元素十分明显,让人一看便知其中内涵。

在运用中国元素到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时,教师一定要起到督促作用,避免学生因为对中国元素理解不透彻而导致元素含义被乱用错用。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应用中国元素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元素应用的合理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的设计作品误导观众,使观众产生不正确认识的问题。

  1. 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结合的建议

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课程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纷乱的过程,稍不注意就会适得其反。因此,针对中国元素与课程结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和实验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深教师与学生对中国元素的理解认知

中国元素体系庞杂,种类繁多,因此,在中国元素与课程融合的过程中,师生在教学时可以提前打好中国元素方面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尝试将二者融合。很多高校在课程创新融合过程中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基础导致的理解不透彻。教师在课堂上要着重把握中国元素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中的有效应用和对应用的正确解读。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则可以更好地融会贯通教师的意思。

  1. 强化学生在课程中对中国元素的应用实践能力

在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的课堂中,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和认知,只是迈出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能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元素。因此,我们教师在开展课程时,需要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这才能让学生本身将中国元素与上课内容更紧密的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学生对不同中国元素产生兴趣后,发现其中不足并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这一行为有助于学生对设计的总体把握。

  1. 通过现有高科技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现阶段,很多学生没有对中国元素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充分了解。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跑题,错用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校内多媒体设备,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将国内外的优秀设计作品展示给学生,将其作为课程教学中的范例。通过对优秀作品中的设计技巧、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详细解释,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元素与数字媒体相融合的理解并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再创作。

作者简介:

王英杰(1987-),女,汉族,辽宁朝阳人、讲师职称。

参考文献:

[1]蔡虹,王清.关于高校平面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8( 3) : 174.

[2]赵晓明,阿蓉.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世界,2019( 4) : 65-69.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