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质》(季刊)创刊于2006年,由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办。本着科学技术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面向全国城市地质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和锻炼城市地质科技人才,为广大城市地质工作者搭建一个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北京及全国城市地质科学理论及技术方法的进步。
《城市地质》办刊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展示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培养高级研究人才。该刊涵盖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资源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质灾害、技术方法及建议等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原《北京地质》正式更名为《城市地质》,该刊为季刊,全国公开发行。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地质、地勘论坛、工程地质、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基础地质、技术应用
1、城市地质学发展前景展望潘懋;金江军;
2、城市地质工作应走理念发展型之路卫万顺;
3、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罗守敬;
4、北京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应用研究王颖;
5、北京城建工程基坑和地面塌陷灾害研究马延明;
6、浅谈城市开发建设中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杨宝栋;
7、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文冬光;刘长礼;
8、中国城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及防治高亚峰;高亚伟;
9、重庆市綦江县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探讨谢显明;
10、北京的矿产、地下水资源和环境地质问题吕金波;
11、河北省唐海县地下淡水资源均衡分析贾秋刚;杨婧;
12、基于遗传算法的土钉支护结构优化设计赵洪;伊丽娟;
13、北京已有1050万平方米建筑用上浅层地温能段金平;
14、北京地面沉降工作分析及展望杨艳;贾三满;罗勇;姜媛;
15、六盘水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建议尹先娥;
16、同位素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余梦明;潘红忠;
17、地面沉降研究与防治认识论与方法论刍议龚士良;李采;
18、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风险评价陈忠荣;寇文杰;洪梅;
19、垂直地埋管现场热响应试验研究姚文江;杜建国;徐雪球;
20、上海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对地面沉降发展的影响龚士良;
21、喀斯特山区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方案秦趣;谌洪星;崔小平;
22、北京城区地下热水结垢趋势的判断和分析于?;周训;方斌;
23、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与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实践发展卫万顺;
24、泥石流流速、堆积模式与降雨量关系模拟实验设计任凯珍;
25、西安市某项目基坑开挖的工程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案郭智峰;
26、市地勘局与中国地质图书馆签署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段海明;
27、北京小汤山地热田地热资源量及地热水储存量计算与评价何铁柱;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1、本站并非统计与预测杂志社和统计与预测编辑部官方网站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23号地质大厦
邮政编码:100195
电 话:010-51560303
本站合法持有《企业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等相关牌照。主要从事期刊订阅等服务,本站所公布信息均由律师团队进行把关,是受法律保护的第三方独立杂志服务平台,不是任何杂志官网,出版事务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