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团体 R1SE团综的跨次元模式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摘要:随着《创造营2019》出道的男团R1SE的团综《十一少年秋天·炸裂狂想曲》的播出,创新的跨次元模式吸引了大众的喜爱和业界的关注,节目透过偶像男团的视角,把中国不同群体中的青春同龄人们推向前台,双方打破偏见的同时更实现了交叉赋能,如同每一位年轻人都努力探索自我边界,R1SE也在这一过程中,以音乐为桥梁,实现了从表演者到表达者的蜕变,并将正能量的价值观予以传递,呈现当代中国青年新风貌。本文基于接受美学的角度,运用期待视野、隐含的读者、召唤结构等原理解读R1SE团综跨次元模式的成功原因。
关键词:接受美学;偶像团体;团综
体现多元价值:破壁碰撞满足“期待视野”
在接受美学中,受众的期待视野指艺术观赏之前以及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先期形成一种心理期待,强调的是在艺术活动中受众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显现。在粉丝受众收看团综时,按照个人的价值观、审美期待以及创新期待去欣赏作品,假如节目中没有出现与其期待视野相符合的内容,没有传达其情感需求,观众便很难产生认同感,因此在团综中要尽可能地满足、提升观众的期待视野。
在当下满屏秀颜值窥隐私、高度同质化的偶像团综中,大多是记录团体成员本身的生活日常,聚焦粉丝期待,而R1SE的团综反其道而行之,打破了“自我成长”格局,邀请六个不同领域的杰出青年代表与R1SE成员交流碰撞,并将过程中的感悟融入六首新歌中随节目播出发布。不仅让R1SE回归同龄人世界,走出舒适圈实现突破和成长,展现了其他领域年轻人真实的生活,同时也体现了当代青年群体中的多元化价值观。在节目中他们分别跟京剧相声演员陶阳、郭麒麟,世界围棋高手柯洁、极限小轮车运动职业赛冠军孙跃,世界cosplay冠军田园、刘雪峰,侗族歌唱团体以及阿坝州森林消防队等新锐青年在交流碰撞中体验平行却各异的同龄人生活的故事,这种跨次元模式便在满足了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期待”之上,打破圈层使得不同领域的同龄青年与偶像团体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观众在碰撞中产生共鸣从而在情感宣泄中提升自己“期待视野”的层次,同时节目也通过这种模式体现了当下社会中多元化的价值观,在不同领域中的青年身上坚守并热爱着。
挣脱偶像标签:作品硬实力挖掘“隐含的读者”
隐含读者是伊瑟尔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隐含的读者”与现实读者相对,是指文本自身设定的能够把文本提供的可能性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偶像团综的主要收视群体固然是粉丝,但R1SE的团综显然不满足只服务于固有粉丝群体,还将目标受众定位到了别的圈层群体,如时下流行但容易被人产生误解的二次元文化、传统却不火热的京剧文化以及被网络时代影响的民族文化等,通过邀请不同圈层代表与R1SE男团进行碰撞体验,同时将音乐作品融入其中,R1SE透过音乐向大众表达他们因青春而敢做敢拼的精神。于是跨次元碰撞的模式使团综注入了更多能引起社会共鸣的议题,更多迎合年轻人审美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以及激发了更多观众对偶像团体的讨论,使其对“隐含的读者”的挖掘更加有效。
例如节目第二期开始被R1SE视作“疯狂”的极限运动恰恰成为本期原创歌曲的灵感来源,R1SE成员参与词曲创作,首次尝试摇滚曲风,一首《疯子》表达了用热爱战胜恐惧的感悟。正如R1SE和其他小众圈层的同龄人都会面对外界的质疑和非议,这种跨次元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不仅向外界展现了偶像男团的实力,也透过R1SE的视角传播了小众文化的魅力。
创新不竭动力:不同样貌建构“召唤结构”
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文本中存在着“否定”和空白等概念,并指出“文学文本不断唤起读者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但唤起它是为了打破它使读者获得新的视域。如此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的文本结构,即‘文本的召唤结构’”。受众在节目播放之初会被旧有的规范所约束,这种规范在过程中经常被文本打破即“否定”,如在R1SE团综中,R1SE的成员本身便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文本,它召唤来了粉丝群体对他们关系、互动、性格等的多重解读,对偶像人设的不断“否定”及对团体关系的不断“否定”,打破了粉丝观众所持有的旧意识,同时构建了对其的新印象,引发新猜想。而音乐作品搭配跨次元模式,使得节目内容产生了更多的空白,R1SE与不同领域新青年的生活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和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成为了最大的文本召唤,也是其引起话题讨论以及激发观众欣赏的关键。
例如首期节目中的京剧体验,R1SE跨界致敬京剧,国粹碰撞新潮。观众纷纷猜测“国粹”和“偶像男团”的结合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而节目播出后,跨次元的碰撞不仅打破了次元壁,更实力破除“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热门论调,这一系列的话题讨论皆为跨次元模式为节目所创造的召唤结构引起。这种不断的给观众带来“打击”,不仅使节目增加了趣味,也让粉丝观众们受到启发产生了更多猜想解读,甚至激发了有能力的粉丝对节目进行剪辑二次创作,召唤更多潜在受众。
4 结语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说,任何类型的节目都要强调受众,更好地把握受众、满足受众是节目生产者要严加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接受美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我们应当在此视域的协助下实现传媒市场的更好发展,而R1SE团综的跨次元模式也为此类偶像团综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娱乐公司应当在互相模仿中超越彼此,不断完善彼此,并积极接受观众的反馈交流,以本土化和原创性吸引更多观众持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罗恋.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