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

2020-09-25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8期 作者:薛高建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

薛高建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市 300387

摘要:班团一体化建设是高校开展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了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带班建,提升团支部影响力;厘清班团职责分工,建立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注重班团工作创新,打造综合素质过硬队伍等建设路径。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班团一体化

2016年1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2019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共青团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团的基层建设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的意见》,意见中明确“班团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为“突出团支部的政治引领作用,实现团支部工作与班委会工作融合发展”。

一、当前高校班级团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团支部影响力不足,认可度不高。一是班级团支部制度落实不规范。许多团支部未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开展团的各项工作。二是团员意识薄弱。由于中学时期入团准入门槛低,大多数的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入团,这就导致了团员对团组织的理解和认可不足,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团支部地位弱化。在班级工作中,学生往往认为班委会承担了班级大部分的较为务实的管理事务,如学生日常事务、学风班风建设、奖贷勤助勉等。而团支部主要负责思想引领、主题团日活动等较为务虚的工作,导致团员对团支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降低,从而导致团支部地位弱化。

2.团支部与班委会权责不清,组织运行不协调。一方面,班委会和团支部作为有机整体,应权责分明,协调配合。然而在实际班级工作中,多数高校并没有对班委会、团支部进行严格的定岗定责,学生干部的职数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团干部对自身的职责不清,认为班级中的各项工作主要是以班长为主、团支部为辅,未能充分认识理解团支部和班委会权责的差别。另一方面,校团委和学生处在对二级学院指导开展团学工作过程中,因二者的职责不同,所以管理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侧重,存在着工作任务不同,但又有交集。部分高校校团委和学生处,班级和团支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制约着班团一体化的发展。

3.团支部工作方法创新性不足,管理者能力素养、队伍配备不足。一方面,传统团支部工作方法不能激发团员的参与热情。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团日活动局限于团支部书记主讲,团日活动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辅导员是高校班团一体化推进者和管理者,辅导员的个人能力素养对班团一体化的推进具有决定性作用。尽管辅导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共青团员工作经验,但因辅导员所学专业不同,少有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理论水平和时间能力无法满足开展班团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同时,高校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而高校辅导员数量近些年一直处于缺编状态。辅导员队伍编制不足、流动性大,不利于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

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人民对中国大学寄予的殷切期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可从如下路径入手。

1.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带班建,提升团支部影响力。《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提到要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要求将共青团的各项工作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之中,通过党委会研究团的工作。高校要将班团一体化建设作为二级学院党建带团建和共青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二级学院党委要给予团组织更多的指导和支持。要以团支部为核心力量,以班委会为主要执行组织,突出团支部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要规范班团一体化工作基础,加强团支部基础团务工作。通过打造团支部“活力提升”项目,对团支部工作建章立制,制定《团支部工作手册》,规范团支部组织建设、团费管理、团员发展等工作流程,提升团支部影响。

2.厘清班团职责分工,建立班团一体化协同工作机制。一方面,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班团一体化职务结构,探索施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的制度,设计班级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能和职责。另一方面,要建立班团联系会议制度,明确班团职责分工。班级主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班风学风建设,而团支部主要负责第二课堂所有活动项目的开展以及学风的管理、认证。班级、团支部重要工作决策部署,评奖评优等班级重要事务则由班团联席会议讨论通过。此外,从高校顶层管理部门校团委和学工处要加强工作沟通协调,建立规范协同的班团考核激励制度,确保班团组织运行协调。

3.注重班团工作创新,打造综合素质过硬队伍。一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团支部可结合专业特色、特殊节假日、团员需求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二是要推动团支部信息化建设,发挥现有新媒体优势,如校院两级微信公众号、学院官网,开辟形式新颖的团务工作特色栏目,进一步营造班团一体化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团干部和辅导员队伍。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并完善对班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激励、考核机制。选拔班团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要进行统计培训和针对培训,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考核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切实提高推进班团一体化建设所需的本领。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天津市高校思政工作研究基地(天津大学)一般课题:“新时代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得到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

参考文献:

[1]高伏康,吴家驹.组织理论视角下高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92-94.

[2]李敬皎,郑一.新时代高校班团一体化建设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20(04):104-105.

[3]郑玲.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