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

2020-09-25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8期 作者:郁馨怡,高婉怡,叶欣怡

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

郁馨怡 高婉怡 叶欣怡

江苏大学 江苏镇江 212013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形成机理及提出解决对策。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调查分析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现状。然后,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学校因素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从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分析防范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对策。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形成机理的分析,提出防范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对策,为学校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阳光体育;形成机理;大学生

引言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在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下,提高青少年的综合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入校园。

国内外学者关于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实施困境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然而系统地探讨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形成机理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对策,具有一定的新意。

  1. 开展背景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掀起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界关注度较高的一个项目,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让青少年体质得到锻炼,提升体育兴趣,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满足新时代人才的标准。

  1. 研究过程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阳光体育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们根据现实情况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且在不同省份的3个大学中进行了投放,问卷数量共计为300份;同时我们也选择了部分同学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从调查结果中得知,70%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在晚上进行体育活动;8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跑步这类运动项目,不到15%的同学进行了球类运动;八成以上的同学每周进行两次体育活动,总计时长为1-2个小时。多数同学对于参与阳光体育活动持有积极的态度,但仍存在不少同学对阳光体育活动十分抗拒,并出现了投机行为,同时我们对此类同学进行了电话访谈。

通过访谈得知,投机行为有以下几种:部分同学下载了阳光体育服务作弊器这种作弊软件,并利用这款软件进行刷分、刷步数,还有的同学花钱请别人代跑;少数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只签到打卡,并没有参加体育活动。

  1. 影响因素

在认知调查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个人因素(价值观、时间等)、环境因素(周围同学、天气等)和学校因素(制度设计、监管等)三个层面分析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首先,同学们人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较低。例如,部分同学觉得每周体育课中的运动量已足够,不需进行额外的阳光体育活动来占据课余休息时间。其次,大学生忙于完成课业,压力较大,缺乏精力进行阳光体育活动。尤其是部分医学、工科专业学生,课上课下学习时间安排紧密,相对来说体育运动安排的时间较少。

2、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制度建设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时候无人监管,造成形式主义的泛滥。其次,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种类单一,并且部分同学已有运动项目的安排,导致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3、环境因素

首先,当下大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普遍不高,受周围同学以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出现了不符合阳光体育规范的投机行为。其次,校园内硬件设施不到位,场地不够开放,场所数量有限,同学们的体育活动易受影响。

  1. 对策

  1. 加强宣传

学校应该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在校园内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1. 增设新项目

学校需要开设新颖项目,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瑜伽和自行车活动,能够充分考虑到男女生的兴趣差异,这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当代大学生。

  1. 加强监管

学校管理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监管人员,监督学生打卡情况,及时上报,进行奖惩,并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总结反馈,方便体育部门采取有效的改良措施。

  1. 完善硬件设施

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项目的投资,引进多种类的体育器材,提高空余场地的利用率,部分场馆在固定时间可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

  1. 意义

第一,阳光体育活动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良好兴趣和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第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第三,阳光体育运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结语:

本文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阳光体育投机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诚信观念。另一方面为学校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决策参考,保障阳光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简介:

郁馨怡(199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宁光,罗伙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科技风,2011(22):220-220.

[2] 司亮.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3(2):103-105.

[3] 邓玉新,刘晓辉.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困境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11,31(3):103-106.

[4] 常向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以晋东南地区高职院校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5-17+25.

[5] 于飞.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与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5):76+78.

[6] 张维海.落实“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J].素质教育版,2013(10):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