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本文主要以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对思政课认识的相关领域为本体对象,重点分析高校思政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找出思想政治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认识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教师;思政课
基于党和人民对思政课教学的日益重视,思政课教师身上肩负着教育培养好下一代、传播优秀的思想政治文化、为中华民族复兴打下优良基础的重任,其自身看待日常思政课的认识及态度就尤为重要。本团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对待思政课教学的态度、信心、要求、行为等方面的看法;了解思政课教师内心最真实的所思所想;总结更多思政课教学的经验方法,使思政课堂在思政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真正成为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最有效阵地。
高校思政教师正确认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极容易走进教条主义,尤其是高校公共思政课教师出了难题,即要如何在大课堂上避免走进教条式、机械式的教学。我们发现现如今的高校思政课堂存在着互动性少、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部分教师在经历了一些失败的方法尝试,或者是思考过可能出现的情况后,选择用较为平常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也就容易造成教学方式进入死胡同,无法向前进步,最终影响教师自身的能力发展以及学生的课堂体验。
二、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应有的正确认识
高校思政教师对思政课堂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了多种责任这,也要求他们扮演多重的角色,而能否扮演好这些角色,就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思政教师应扮演好“智能手机”而非“投影仪”的角色。思政课堂上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教师仅仅通过播放幻灯片进行教学,而不考虑班级课堂的实际情况,最终造成机械化教学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囊括了法学、逻辑学、政治学等等众多学科,其知识覆盖面是极为广泛的,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要从多角度出发,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拓展更多丰富、有趣的知识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达到了公共课程教学的目的。“智能手机”能够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这也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多样化的知识体系以及优秀的表达能力,思政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条件,而不应把课上死,把人教僵。仅仅通过播放幻灯片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偷懒且极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不应该出现在高等教育的思政课堂中。
思政教师应扮演好“麦克风”而非“播放器”的角色。思政课堂上,教师如何正确、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互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方法,要扮演好“麦克风”的角色,提问尽量提开放性强、讨论性强的问题;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如出现学生站起来不愿意回答或者反应比较抵触的情况,则应该及时请学生坐下,课后在对这类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开导。如何处理好课堂互动,让学生发声,与整个课堂进程以及师生间关系有着重要的联系。
思政教师应扮演好“充电器”而非“充电宝”的角色。课堂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想要在课堂上真正完成教学任务,除了课堂上的教学之外,课后的交流与分享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不能只发挥“充电宝”一时的效果,而要作为“充电器”始终能够影响、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目前在课后,教师主要会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分享与课程相关的资料等等,但是大多数课后的内容都缺乏体系,或是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后积极为同学答疑解惑,并系统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包括人物资料、历史事件等较为简单有趣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将最终测试的内容一部分替换成常识性的知识,以改善大学考试过于机械化、背诵化的问题。
(二)高校思政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思政教师应当扮演好“建筑师”而非“拆迁队”的角色。在高校思政教师教授之前,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作为刚成年不久的大学生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是有难度的。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教条,例如课堂上提问追问到底,不得到相应的答案不罢休的这种情况,实际上从效果来说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对之前产生的正确的或是有偏差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教师想要让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完备、跟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知识体系,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赢得学生的好感与信任。
思政教师应当扮演好“导航”而非“代驾”的角色。作为教师,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指导和引领,这两种方式相对于教学来说其实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在教学、生活上要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学习新一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优良习惯,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给予经验、能力及思想上的指导。要避免专断独断,缺乏考虑学生的实际思想和心理状况,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适合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除了上面提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有包括各门学科在内的大量方法论内容,这是学生应该充分参与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如何正确导航、精准导航,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也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吕菲.高校思政课教师育人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4):88-90.
[2]于铭锐.习近平对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求”在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20(07):60-62.
[3]万宏强,党文武.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缺失与改善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0(2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