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途径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为例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随着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愈受重视,如何推动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进展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江西省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遗产全国典型性地区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结合5G时代背景,提出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策略,期望对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传承;5G时代
引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也愈受国家重视。江西省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传播技术及基础设施限制,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保护及传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着眼于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分析其现有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存在的客观局限性,并结合5G时代背景,提出了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发展策略。
一、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现有途径概述
(1)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
井冈山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999年,江西省最先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是全国第一个打出红色旅游品牌,并最先颁布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省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体验式红色旅游上独具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体验。井冈山在打造品牌红色旅游上巧妙构思,设计了一系列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游玩时体验井冈山红色文化,体会井冈山精神。
(2)开展红色教育,红色培训传承红色文化
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是井冈山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井冈山设有红素教育基地及培训中心,这些机构在井冈山承担着红色教育的职责,为传播红色文化,弘扬井冈山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开展红色教育主要方式有传统的教学以及新发展的体验式教学,传统教学主要通过现场教学、专题教学、互动访谈等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让学员通过体验曾经红军的井冈山生活的方式,将红色烙印深深烙印在学员们的脑海之中,体验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具感染力,也更有未来的发展意义。
(3)打造红色文化IP
井冈山红色文化本身是一个大IP,具有高度的关注度,正因如此,井冈山通过提炼运用红色资源内涵,开发出具有人文情怀的产品、路线,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IP。通过舞台剧、话剧、新闻报刊等形式将井冈山的独特文化展现出来,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形成了景区的旅游产业链条。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自媒体风潮,以井冈山文化IP为基础,通过红色网站、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及直播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全面宣传。
二、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现有途径局限性
(1)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共享进展缓慢
井冈山红色文化遗产丰富,从建筑遗址、文物遗存到非物质文化遗存等等,目前对于井冈山的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主要包括物质形式及非物质形式。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保护方式主要通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多种机构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非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保护方式,则是运用图片、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全方面的记录、建档,建立井冈山红色文化数据库。但是由于技术及基础设施限制,地方性的红色文化数据库往往呈现“独立状态”,难以实现各地红色文化数据库共享,造成了红色文化全民传播的局限性。
(2)地域空间及规模大小受限
无论是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还是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及培训,都面临着地域空间及规模大小受限的共同问题。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考量景区吸引力、交通状况、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之外,景区所在区域也是考虑因素中重要的一环,井冈山景区的辐射范围有限,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数量存在上限。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及培训,受限于规模大小,能够参与红色文化教育及培训的人数同样存在上限。这也就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带来障碍,阻碍了红色文化传承全民化的发展进程。
(3)传统“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单一
为突破地域空间影响,扩大传播范围,深化红色文化传承,“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模式也应运而生,如建设地方红色文化网站,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互联网技术手段。但是目前“互联网+红色文化”传统文红色文化传播模式,问题也十分突出。因网络传播环境复杂、信息量庞大多元化、网站维护资金及技术受限等原因,红色文化的全民化传播受到挑战。更为重要的是,现阶段的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形式主要以文字及视频形式为主,传播途径较为单一,同时在公众的娱乐化信息选择偏好背景下,难以取得受阅优势,受众少,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受到一定限制,红色文化传承全民化进展缓慢。
三、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创新性策略
(1)实现红色文化数据库共享
红色文化保护工作量大且工作难度高,当采取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以非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保护措施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地方性的红色文化数据库往往难以实现各地数据库全面共享,缺乏红色文化数据全面共享平台。由此可以红色文化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共享平台,建立数字化档案,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从而推进红色文化全民传播。
(2)VR虚拟现实技术
红色文化在得到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而地方红色文化在宣传过程中,尤其受到地域空间及规模大小的客观限制,难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全民参与。为打破地域、规模限制等客观因素的局限性,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全民化参与,可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红色文化传播传承途径进行创新。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随着5G时代来临,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为VR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提高了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传承途径的可行性。VR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突破地区空间及规模限制,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虚拟现实世界一览红色文化遗址的方方面面,同时可以虚拟多种红色文化载体,从视觉及听觉多维度的进行红色文化的输出、激发公众精神共鸣,还可以虚拟革命时期场景再现,让公众身临其境的体会红色革命精神,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实现全民红色文化传承。
(3)AR增强现实技术
互联网虽然作为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媒介,但红色文化在利用互联网媒介进行传播时,由于传播形式单一,以及复杂的网络环境对公民造成的信息选择偏好,对传统“互联网+红色文化”网络传播模式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面对这些客观局限性,可以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以互联网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红色文化相应视频及3D模型投影于现实世界。AR增强现实技术具有高度的公开性,适合于大规模的学习体验行为,同时创新性的传播及学习方式可以弥补公众对于信息的选择偏好的缺陷,最大程度上激发公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同时以完善的互联网数据库为基础,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在现实世界中进行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文物,革命情景虚拟投影,以图形、视频、声频等多元形式进行文化信息传输、提高大家的红色文化接受能力,从而有效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及传承工作。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针对现有的红色文化及传承方式存在的客观局限性,结合5G时代背景,提出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策略。期以建立红色文化共享数据库、运用VR虚拟现实技术及AR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传统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方式创新,推动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发展,并为全国红色文化保护及传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参考文献
[1]任尚仁.山西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4):63-66.
[2]王紫琪,陈慧英.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安徽省为例[J].新西部,2019(27):47+12.
[3]唐琳.乡村振兴中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研究——5G时代广西文化产业转型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5):85-91.
[4]马勤学,王漫青.陇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开发利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1):97-101.
[5]王瑞.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以六安市独山镇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33):26-27.
作者信息:
邹庆(1999-10),男,汉族,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物流管理
涂云敏(1999-12),男,汉族,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物流管理
朱英豪(1998-06),男,汉族,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本科,工商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910201132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