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2020-06-12 00:00:00 来源:《创新时代》2020年5期 作者:蒙梨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蒙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崇左市 532200

摘要:父母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只要一个人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务农。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父母中能有一人陪伴孩子成长,在生活上教育和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在学习上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品格上指导和影响孩子,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能。这对儿童来说,完整又有爱的童年之路将会令其受益一生。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学习 现状 原因分析 解决建议

  1.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现状

1.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端正

由于繁忙与距离远,部分外出务工的父母忽视了子女的学习问题,期望不高,对自己孩子人生的设计是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步入进城打工挣钱的道路。受到如此家庭教育影响的、心智不成熟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动力并不强烈,认为学习只是完成任务罢了,给自己的定位也是进城打工挣钱,因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十分低落。甚至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和自己身边的社会青年影响,还会认为打工的父母和他人本身也没什么文化,但同样挣钱,可见读书是无用的,“读书无用论”极大的降低了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有的儿童认为是为了父母给予的物质奖励而读书的,这样的学习动机无疑会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大打折扣。

2.学习习惯不良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爷爷奶奶,隔代监护人容易溺爱孩子,不会对儿童在课后的作业做严格要求,甚至采取放纵的态度,这就致使孩子养成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其次,孩子在课堂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课后得不到强化,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态度会变得懒散,学习热情低迷。监督与管理的不严厉、不到位以及隔背的过分溺爱与错误的过度容忍造成孩子行为的无约束感,随意、懒散,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公共意识;养成不守时、不守规矩、乱花钱、不讲究卫生乱丢垃圾、随意高声打闹等不良习惯。这些也直接影响其学习习惯:时间观念不强,随意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且粗枝大叶、马马虎虎;集体观念差,合作意识不强,不合群;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不够等。1】

3.学习成绩落后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比非留守儿童落后一些。孩子没有了父母的“耳提面命”,儿童贪玩的天性展露无遗,再加上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就会通过玩游戏这一途径去逃避具有难度的学习,学习成绩自然落后。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孩子学习动机不明确不端正、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等,学习成绩落后就是其直观化、具体化的外在表现。

二、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1)家庭监督学习力度的弱化

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公公婆婆看管,老人容易溺爱孩子,不会对儿童在课后的作业做严格要求,甚至采取放纵的态度。还有部分临时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帮助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辅导儿童的课业以及无法协助儿童完成实践作业。

(2)临时监护人教育方式不当

临时监护人(主要是儿童的爷爷奶奶)会溺爱孩子或过分责骂孩子,对生活不给予相应的指导甚至误导,孩子会养成娇气任性的性格,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临时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存在着“代沟”,老人不但不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且极有可能会曲解孩子的本意。他们也不善于与孩子倾心交谈,更无从谈起去深入了解孩子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状态。

2.学校方面

(1)经费不足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行为

农村学校资金压力大,在关爱留守儿童这一板块的投入很是有限。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大多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只可以勉强应付学校的日常开支,没有财力改善教师经济福利待遇,从而影响教师对留守儿童思想心理健康方面的精力投入。学校用于创设留守儿童良好学习活动环境的投入也是十分有限,甚至没有。由于经费的不足,农村中小学也无法未全体关爱留守儿童的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农村中小学并未设有专职教师或专业相关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也没有设有专人对学校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进行研讨探究。老师缺乏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当留守儿童发生一些问题时,无法及时作出相应的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可以从这看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不够到位的。

3.学校、家庭的脱节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繁忙,很难顾及孩子的感受,就算关心孩子,也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孩子,再者就是向临时监护人询问孩子近来的情况,无法及时真正了解孩子。孩子的父母只建立起了与儿童临时监护人的联系。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和儿童的临时监护人都较易忽略了与孩子老师的联系,极少能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等等情况,家校未达到合作,这就使得孩子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东西在课后得不到强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临时监护人缺乏家校合作观念受条件限制,无法向儿童老师联系询问相应情况,也不能及时向儿童父母反馈孩子的相关问题,导致孩子在是“重养轻教”的模式下长大。

三、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解决建议

1.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职能

(1)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

父母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只要一个人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务农。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父母中能有一人陪伴孩子成长,在生活上教育和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在学习上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在品格上指导和影响孩子,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能。这对儿童来说,完整又有爱的童年之路将会令其受益一生。

(2)临时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

如若父母两人迫于压力不得不两人都要外出务工,则应该优先选择有能力的临时监护人。除此之外,临时监护人不好的教育观念应该转变,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障护航。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式”的教育,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在耳濡目染中获得教育,是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但是家庭教育是自发形成,本身带有随意性,需要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家庭规范的建设。监护人需要引导,或与留守儿童一起制定家庭规约,共同遵守,并把这种规约内化为留守儿童及监护人的基本意识。家训、家规、家诫等是我国家庭悠久的传统,德教为先、修己安人、勤勉学习、起居有常等观念仍有借鉴意义。监护人与儿童可以从生活琐事着手,不断完善,不断升华。2】从此可看出,一个拥有良好教育观念与素质的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且正向的。

(3)家长与留守儿童加强联系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即时化和简洁化,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外出务工的家长,他们可以随时通过视频电话见到自己的孩子。在这一客观条件下,家长积极与儿童进行沟通是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关键。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双方及时与孩子加强联系,为儿童排除学习上的忧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2.学校要对留守儿童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成长记录袋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成长记录袋,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指导。留守儿童档案,方便了教师对儿童的更深入了解,有益于教学工作中与留守儿童家庭的联系沟通。对于成长档案袋建立的形式,既可以制作实体档案袋,如资料夹等,也可以制作电子档案袋。如日志、微博等。对于儿童立体作品如录音带、录像带的收集,可以由家长和儿童共同制作体现儿童特点的记忆盒,尽量以儿童的想法为主。3】成长档案袋反映了儿童成长过程的真实情况,促进儿童内省智能的发展,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2)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学校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等课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功能进行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除此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实儿童的课余生活,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通过开展各种艺术、体育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习惯。团体活动帮助他们战胜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密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孤独。

3.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即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这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爱普斯坦收集了各级各类学校家校合作的多种活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归纳、概括,提出了家校合作的所有活动可以归结为六大类型,而且在后续的家校合作实践中反复验证了这种分类的合理性。爱普斯坦认为,将参与活动划分为六种类型,可以指导发展平衡的、全面的合作伙伴计划,包括关注家庭参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机会,对学生、父母和教师产生的潜在重要结果。4】这种以“关怀”为核心的家校合作活动分类(实践模式)为: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决策、与社区协作。无论是家长、临时监护人还是教育者,都要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密切彼此的联系,交流在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共同为孩子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谦红;.城区学校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28(08):15-16.

[2]郭方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式问题及转变[J].教育评论,2017:29.

[3]姜海林.成长档案袋的建立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研究[J].学周刊,2013(09):12.

[4]Epstein J L, Sheldon S B.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 吴重涵 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蒙梨(200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8级本科在读,专业小学全科教育,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0604034,项目指导老师:卢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