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线健康平台存在问题进行优化的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众对自身健康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从而产生了众多与健康相关的网络平台。但时在不胜枚举的平台中能提供优质服务和高效指导的平台却屈指可数,而且多数平台与用户的交互界面设计的十分复杂,对用户健康数据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我们通过对部分有关健康的在线平台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后,借助以问卷调查为主文献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并存的方式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开展此次研究,发现健康类平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优化的意见。
关键词:在线健康,交互界面设计,数据使用,优化
前 言
在近十年以来,一方面由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健康的普及程度的增加,出现了各式各样新颖的健康在线平台。自2010起,医疗产业的市场规模每年同比增长10%,尽管产业规模在2017年就已高达5901亿元,但是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伴随有各种问题,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未来健康类平台在用户交互界面的方向转变和用户健康数据的使用。研究发现,消费者尤其是在有关自身及家人健康方面的通过移动端的消费的频率也愈来愈高,甚至已经无法适应没有移动设备的生活[1]。这也意味着,移动端发展的大潮流下,人们更热衷于通过互联网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对在线健康医疗持积极态度,在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中也提到在线健康医疗的蓬勃发展。本文先对现有文献进行搜寻整理,再简要说明国内外针对在线健康的研究现状概述,结合在实际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文献查阅的方法,总结得出在线健康平台今后在用户的交互界面做出由繁入简的转变,对于用户健康数据也要更加重视和使用。
文献综述
在知网数据库中的高级检索中以“在线医疗健康”、“在线健康平台”为主题词,时间跨度从2001年1月至2020年5月进行检索,共获得涵盖“在线”、“健康”等关键的文献共有592篇,其中硕博论文有91篇,期刊论文501篇。时间跨度在2015年之后的文献共有315篇。知网数据显示,我国对于在线健康及医疗领域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化,而且多数研究集中在近五年之中。根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1.95亿,占网民的26.6%。市场的不断扩大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也促生了市场的多元化。在2015年“互联网+”的提出以后,我国对互联网医疗研究的热潮越发居高不下。
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内研究综述
市场方面,国内互联网健康产业的萌芽期是在2000年,随后经历兴起期、狂热期、遇冷期、转折期等多个发展阶段。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11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仅有2.6万亿元,在2020年我国的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就已达10.1万亿元。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市场规模为50.6亿元,随后每年更是基本保持着高于30%的增速增长。
政策方面,自2013年10月起,由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势头迅猛,政府多次印发与此相关的支持政策,在2018年4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医学的科普服务以及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这反映出国家政府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研究方面,在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国内的互联网医疗的文章最早是陕西临床医药的王建霞在1997年5月20日发表的《国际互联网Internet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影响》。在知网数据库中时间跨度以2000年1月1日为起始、以互联网+医疗为主题、以医疗卫生科技和信息科技为文献分类目录共检索出中文文献4382篇;再将时间跨度调整到近五年,共检索出中文文献3935篇。明显发现在近五年我国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研究渐入佳境,其中被引载最高的是孙国强、由丽孪等发表的文章,他们的观点是随着市场的升温和政策的鼓励, “互联网+”医疗产业正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而“互联网+”医疗模式也必将像互联网金融一样,为传统医疗行业带来巨大变革,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
2.国外研究综述
随着信息的全球化和大数据技术的熟练应用,各国对于健康产业的认识也愈来愈深。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健康信息从而获取其中的重大价值也成为当下世界性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动力与潮流,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健康行业的持续发展。相较于国内,国外的健康产业起步较早,以美国为例:美国早在2004年就成立的美国政府成立了健康信息技术国家协调办公室(ONC),专职负责在线健康的工作[3]。而在随后的时间里,美国更是推出以五年为期限的医疗信息规划战略。这既加强了政府对民众健康医疗信息的获取;又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为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供数据依据[4]。
现行平台存在问题及优化
1.交互界面方面
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数为164份。在通过SPSS分析调查问卷后,收集统计到年龄与平台风格的交叉列联表数据如下:
表1 年龄*喜欢的平台风格 交叉列表
-
喜欢的平台风格
总计
简洁美观
内容丰富
智能操作
其他
年龄
20岁以下
22
5
16
0
43
21至25岁
41
28
35
10
114
26至35岁
1
0
1
0
2
36至45岁
1
1
0
1
3
45岁以上
1
0
1
0
2
总计
66
34
53
11
164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用户在平台的风格方面更偏于简洁美观为66人,占总人数的40.2%,其构成主要是20至25岁的青年,这既是因为调查问卷主要回答者是青年,又是因为现今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和简单美观的生活理念。根据数据预测在未来社会尤其是信息更加繁杂的社会,简洁美观会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
其次,我们深入了解了以“在线”、“健康”等主题的健康平台,在体验的同时发现其平台在用户交互界面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咨询问题、就诊分类的不同致使网站的交互界面的整体效果十分繁琐,这对于时间成本比较高的用户群体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虽然可以借助搜索功能,但是搜索结果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而且搜索的结果仍需要用户进一步选择。因此我们希望建立更高效的交互界面,从而减少对时间的浪费以及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最后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当用户通过在线的平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发现平台布局凌乱、内容繁杂的情形下,不仅影响主观情绪,还会对平台产生不满甚至厌恶,从而出现用户急剧流失的情况。由于人们更加依赖对实用美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因此设计者务必考虑满足人们的心理欲求[5]。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着重于用户心里欲求和实用设计。
鉴于以上因素,我们进行优化时就注重平台的交互页面的简捷美观化。优化的方式主要是将详细的分类改为粗略的分类,这里的粗略并不是省略,而是将分类范围扩大化、归类详细化。其不仅让网站页面布局变的简单、降低人们的主观时间成本,而且也能为对医学和健康知识分类了解不全面的用户提供辅助,将分类的范围划分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用户进行咨询问诊。简洁的布局本身就能让用户有更舒适的体验,美观的设计也可以吸人眼球更进一步加强加深这类体验。在用户处于疲惫、烦躁的情绪,简洁美观可以淡化分解用户上述情绪处于比较轻松、愉悦状态。用户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平台的美观优势,加深用户的使用体验。
2.健康数据方面
大数据时代,通过处理数据可以更透彻的展示问题或者现象的本质原因。而数据本身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但是医疗数据海量、高纬度、结构复杂、信息庞杂的特点,并不利于健康数据直接进行分析[3]。
其一是现行平台需要思考应该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系统对已收集的庞杂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对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快速反馈于用户,为用户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供依据、解决自身健康问题提供建议。其二是与其他领域的数据不同,医疗数据本身极为复杂性,包含着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这些信息非常敏感[6]。而且随着国家对于个人隐私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用户对自身隐私数据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医疗健康类平台在进行数据挖掘中,就需要尤为注意,以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底线。
其三,对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在独立样本检验中(表3),我们看到sig=0.724>0.05。我们需要观测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此时sig=0.876>0.05,尽管健康平台对男女生帮助的内容在并无差异,但是在性别对于平台内容关注的选择影响中(表2),可以明显发现性别的不同对于平台内容的关注度差异较大,这也可说明平台对数据的把握精准度直接影响着对不同属性的人的推送消息的准确性。
表2 性别对于平台内容的选择影响 交叉列表 | ||||||||||
| 性别对于平台内容的选择影响 | 总计 | ||||||||
合作医院的信息 | 医生的简历 | 患者就诊成功的人数 | 详细的咨询分诊系统 | 提供健康知识 | 支付安全 | 其他 | ||||
性别 | 男 | 计数 | 39 | 35 | 31 | 33 | 31 | 24 | 2 | 58 |
女 | 计数 | 74 | 71 | 65 | 69 | 62 | 46 | 7 | 105 | |
总计 | 计数 | 113 | 106 | 96 | 102 | 93 | 70 | 9 | 163 |
表3 独立样本检定 | |||||||||||||||||||
| Levene 的变异数相等测试 | 针对平均值是否相等的 t 测试 | |||||||||||||||||
F | 显著性 | T | df | 显著性 (双尾) | 平均差异 | 标准误差 | 95% 差异数的信赖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健康平台对自身的帮助有哪些 | 采用相等变异数 | .127 | .724 | .157 | 41 | .876 | .045 | .290 | -.539 | .630 | |||||||||
不采用相等变异数 |
|
| .157 | 40.051 | .876 | .045 | .290 | -.541 | .632 |
对以上问题的优化如下:
平台分诊方面:首先借助于如今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在用户就诊过程中可以将病人在此次问诊中的较重要病例进分类归档储存,也就是建立个人的电子病历卡。此病历卡不仅仅是对某一次的就诊做记录和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将病人较长时间的就诊记录和就诊原因进行汇总,从而对当前患者建立病例分析模型。其次是将病人每次就诊时的脉搏、血液检测数据、主要就诊原因形成类似曲线图的形式,从而分析患者的长期顽固性疾病,让用户直观的了解自身问题。最后需要强大的基础设备支撑。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想要实现以上功能就需要依赖先进的设备,比如智能分诊系统,脉搏频率在线获取的设备等等。
内容推送:长期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分析后,医生或者健康管理者可以直观了解到某位患者的具体问题,从治未病的角度为用户量身打造出一份健康的治疗报告、养生方法以及锻炼方式,而这既可以为用户推送更精确的健康内容,又可以获得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同时在推送过程中可以捎带第三方健康产品、医疗产品等广告信息,保证用户健康的同时又为平台获取利益价值一举多得。
隐私保护:由于医疗数据自身的错综复杂,包含有大量的隐私数据,使得数据收集变的十分困难。因此,需要将数据进行分割处理,既要保证用于诊断数据的正确性,又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隐私。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熟练增加,这一难题便有了解决方法,通过在不同端口逐步的将用户的数据精简化。用户端将数据进行大、小分割,进行哈希运算(hash)和数据染色处理;主控方服务器端,主要是对客户端访问请求进行认证和控制[7];输出端进行数据的进一步过滤,通过设置隐私关键词来保护用户的隐私数据不会输出。
四、总结
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在线健康的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总结,问卷调查结合切身体会,发现现行平台的对于交互界面和健康数据使用的不足。文章重点是用户交互界面向简洁美观化转变和加强用户健康数据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马毅阳,男,生于1996年10月,回族,宁夏固原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杨荣琴,女,生于1997年9月,苗族,贵州黔西南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马金玲,女,出生于2001年3月,回族,宁夏固原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王园园,女,生于1998年9月,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冶小花,女,生于1995年11月,回族,青海民和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方雅蕾,女,生于1998年12月,壮族,广西柳州人,本科在读,电子商务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QJ-064
项目资金资助:北方民族大学创新项目 编号:2019-QJ-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