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张之洞慧眼识才之道

2010-10-23 00:00:00 来源:《决策》2010年 作者:朱韬

张居正有句名言:“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领导者只有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开创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后期洋务派的杰出代表。他早年中举,中年封疆,晚年入阁,观其一生为维护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鞠躬尽瘁。而他生前口碑却不很好,时人也颇多诟病,其“罪状”之一便是自命清高、张狂傲慢。但是,张之洞的识才与用人之能,却值得称道,是一个被毛泽东称为“不该被忘记的人物”。  故作狂放,先冷后热  张之洞性情高傲不假,早年便是朝中“清流派”的代表,《清史稿·张之洞传》说他“以文儒致清要,遇事敢为大言”。而遇到真才实学,能为其所用之人,张之洞从来都礼贤下士。故作狂放只是张之洞识人的一张“面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摒除虚与委蛇的应付,开门见山地去考量对方的才识。  当梁启超拜访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时,刚一见面,张之洞毫不客气,出了个上联考考这个光绪帝的红人:“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对出下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对得工整而又不卑不亢。为此张之洞盛情接待梁启超并最终同意资助康梁发起的“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