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新思路

2019-01-11 00:00:00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2019年1期 作者:孟顺尧

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新思路

孟顺尧

孟顺尧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由于种种原因,仍旧存在不少贫困乡、县,“三农”问题是大家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民长期处于金融领域的弱势地位,农村地区作为弱势群体的聚集地,普遍存在金融服务落后、供给严重短缺、产品普适性不强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发展农村金融体系。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新思路

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弱势环节,要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我们就必须扶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升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避免机构在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1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

(1)发展农村金融有利于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实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出台了《农业经济法》、《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性文件,在国家层面上对农业经济发展予以鼓励,政策上予以倾斜,颁布一系列政府文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优惠和便利,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便利,通过城市对农村经济的帮扶,增加金融方面的供给。(2)发展农村金融有助于优化城乡金融机制目前,我给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金融仍是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短板,因此,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借助对农村金融组织降低税率等惠农政策,提升对“三农”信贷方面的投入力度。此外,通过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出的功能,最大程度地落实农业方面的补贴政策,健全财税激励体制,鼓励资金向城乡融合方面流动,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满足城乡融合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另外,通过构建“金融+科技”的农村金融良好环境,深入分析农村金融科技建设的关键问题,促进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高新科技在农业金融方面的运用,建立“金融+科技”的良好氛围,以消除障碍因素,促使农村金融在城乡融合方面发挥作用。

2农村金融风险

2.1员工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据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基本无专职的案件防控工作人员,忙于日常的业务经营工作,容易忽视风险防控工作,平时开展风险防控教育主要以学习文件、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风险防控通报等为主,方式手段单一,部分员工对风险防控工作思想麻痹,对风险防控教育掉以轻心。其次是受人员岗位、时间限制,组织集中学习,在人员、时间上难有保障,效果难以落实。

2.2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几年,又将关注重点转向了农村金融上,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政策措施,旨在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也取得了一些积极作用,但仅仅依靠这些政策无法形成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因此许多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只是将国家政策当作辅助措施,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此外,再加上农村地区的资源限制,很多金融行业人员不愿前往农村工作,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在内部管理上缺乏工作经验,无法创新的管理模式,进而阻碍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积极发展。

2.3农村贷款风险高

农村贷款主要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受天气、病虫害等外在因素影响较大,遭受自然灾害等意外因素的几率高;另外,在一些农村地区,贷款户缺乏金融信用意识,逃避债务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些都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从而也极大地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的积极性,出现“惜贷”的现象。

2.4内控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

在基层业务操作中,有些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以信任代替制度、以习惯代替制度,忽视制度落实,对违规行为往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员工对制度学习不到位、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或者变通执行、部分执行等现象仍然存在。

3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新思路

3.1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金融发展,开展金融工作过程中注意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工作,并基于移动网络,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向农村地区普及信息技术程度,从而提升中国农村金融行业信息采集工作的效率,之后对农村地区金融用户信用等级进行统一评估。第二,优化农村金融行业信息保存系统,金融信息管理人员要按照银行规定,提高信息保护意识,落实个人责任制,避免出现用户信息被盗用、信息缺失等现象出现。第三,当地农村县政府应尽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加大对当地区域金融行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通过积极鼓励保险行业参与到农村金融保险建设项目中,从而有效降低农村用户的金融贷款风险率。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过程中,政府部门及金融行业也应积极建设人才培育体系,在实际操作方面,当地政府也可以给予地方科研机构及高校政策支持,以此为农村金融行业建设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3.2强化风险防控制度落实

案件的起因并不是由于规章制度存在漏洞,而是因为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从而起不到约束作用。要坚持“加强针对性、增强操作性、形成系统性、确保连续性”的原则,施行具有可行性、制约性和规范性的工作方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制订一套完整的制度并不断完善,把制度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3发展数字乡村,金融相关业务须创新

在农村数字信息化技术尚不发达的当下,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诸多痛点。尤为突出的一大痛点就是,三农客户群体不仅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且缺少有效信息,信用评估难度大,很难达到涉农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要求。为此,下一步,与数字乡村发展相协调,有条件的涉农金融机构一方面要积极研发上线农贷APP等网上客户端,加速引流客户的同时,及时、充分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实现线上智能化办理,提高业务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一整套多维度的信用管理体系和风控模型,借此突破传统的信用识别和授信方式,降低信息搜集、甄别和评估成本,打破传统依赖抵押物的授信约束。不仅如此,针对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涉农金融机构还应当围绕乡村振兴新主体、新业态发展,结合信贷、支付等环节做文章,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自身服务,助推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束语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使农村金融体系得到补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村金融网点匮乏,农村地区融资困难、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支农效果有了显著地提升。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创设直至发展到今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面对着许多大大小小的问题,能否正视这些难题并找出合适的解决对策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否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农村金融改革道路上面临的重要抉择。

参考文献:

[1]占世屹.农村金融模式的选择探究[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1):102.

[2]吾建英.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持股问题[J].中国金融,2019(01):102.

[3]刘姿辰,牛佳.农村金融发展背景下观光农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8(36):19+27.

[4]吴志云.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山西农经,2018(24):4.

[5]刘建民.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支持精准脱贫的难点与对策——基于我国中西部金融扶贫的调研[J].学术论坛,2018,41(05):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