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周凡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
摘要:社会保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仍存在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偏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窄、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低、基层建设薄弱、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运营体系不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参保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大基层投入力度、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有力监管、均衡主体各方责任等措施,完善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民生
社会保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给社会保障体系下过定义: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功能的社会保障机制共同编制成的“社会安全网”【1】。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菏泽市坚持贯彻中央意见精神,近些年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全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益完善,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连年提高,为改善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
菏泽市是一个人口大市,也是一个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截至2017年,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到达了1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8%,并且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为了应对老龄化的挑战,菏泽市建立了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17年年底,菏泽市企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2万人。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菏泽市已经建立起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较为完备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17年年底,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7.9万人,覆盖率达到98.8%,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5393个,医疗床位48471张,基本满足了居民看病就医的需求。
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菏泽市坚持以推动救助制度、救助能力建设、救助信息平台、救助资金使用和救助工作监管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全市享受城市低保的有3.0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的有18.72万人,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88处,共有床位数39217张,救济灾民22.78万人。
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菏泽市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孤残儿童医疗康复和孤儿助医助学工程,持续开展孤弃儿童养育排查整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动态监测机制。同时还致力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养老机构18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处,农村幸福院293处,新增养老床位4200张,为全市3.3万名80-99周岁低保老年人、7040名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5.5万名困难残疾人和7.2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补贴。
机制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业积极融入全市深化改革大局,强化机制体制创新,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领域改革不断深入提供了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偏低。菏泽市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为440元,与全省平均534元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3800元,而山东省年人均保障标准则为4583元。截至2018年年末,菏泽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690元,同年年末山东省平均标准则是2748.8元。可见,菏泽市由于经济水平相对滞后等因素社会保障的总体水平依然偏低。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当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菏泽市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制度上面的全覆盖,但却没有做到人口上的全覆盖。《2018年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菏泽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556.68万人,但全市的从业人员数量要远多于566.68万,据统计,2017年年末菏泽市乡村从业人员就达到了427.91万人。也就是说,全市范围内还有一些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这其中大部分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群体。
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低。社会保险基金统筹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筹集、管理和使用社会保险基金。【2】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些社会保险项目的省级统筹、市级统筹,但还有一些社会保险项目依然处于县级统筹层次,各县区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存在差距。统筹级次偏低会使社会的保障管理更加“碎片化”,各项社保制度间缺乏必要的有效衔接,不仅存在社保待遇上的差别,而且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影响民众参保的积极性【3】。
基层建设薄弱。深入推动基层建设,对于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取得实效,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和短板。目前,菏泽市存在镇、村两级工作缺人手、缺资金、缺手段的问题,基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完善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繁荣。社会保障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经济作为支撑,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繁荣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有了物质基础。菏泽市作为山东省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菏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机遇,围绕“后来居上”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参保覆盖范围。2017年3月,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2018年至2020年是全民参保计划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菏泽市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那些中小微企业和广大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上,确保他们也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登记补充完善,建立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参保基础数据库。还要加大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参保意识。
做好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首先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管理和经办体制,将分散在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内不同的经办机构整合为统一的经办服务平台。同时要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统一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体制,加强基金管理。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的最终目标是要要实现全国统筹,我们可以先从实现省级统筹、市级统筹开始。
夯实基层基础,加大基层投入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就是要实现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钱办事、有手段办事、有章程办事,加强基层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工作经费保障、加强基层队伍教育培训,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增加公益岗位、引进社工、志愿者等形式,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构建与新时代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县、乡、村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同时还应拓展基层社会保障筹资渠道,确保保障资金充足。
厘清责任关系,均衡主体各方责任。要厘清相关主体的权责关系,让主体各方能够充分明了自己的责任。首先明确政府的责任,只有明确了政府的责任边界,其他责任主体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其次,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转变思想和角色定位,积极谋求平等合作或主动提供服务,引导其他责任主体也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当中,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合作局面。再次,还要提高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参与社会保障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清照.山东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作者简介:周凡(1991-),女,汉族,山东郓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共菏泽市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等相关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8年菏泽市社科规划课题”“加强菏泽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