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推动农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思考
缪谋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渡口支行 重庆市 400084
摘要:广大用户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以及市场状况,利用恰当的手术获得金融产品,这也是获取相应服务的重要手段。在全新的发展趋势与背景之下,金融与科技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新的内容正在冲击金融市场,例如金融模式、场景以及产品等,业务也在原有基础上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所有行业在发展时都会遵循以客户为中心这一原则。大力发展的金融科技更是将这一服务的可能性不断提升,将品质更高的金融服务提供给客户。本文主要针对金融科技推动农业银行经营转型的思考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科学预测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制定恰当策略,为农业银行业务经营转型指明方向。
关键词:金融科技;农业银行;经营转型
经营转型可以说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商业银行在转型时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政策环境以及市场形势,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竞争格局的整体变化与客户提出的多样化需求。商业银行会涉及到三方面的关系,分别为资本、收益以及风险。协调上述三者之间的平衡性是经营转型的最终目标,进而实现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同样借助转型获取空间更为可观的利润,逐步满足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农业银行经营转型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究,虽取得的成就较为明显。但是仍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与中国经济转型以及金融市场变化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开放以及演变速度不断提升是金融市场的明显特征。这些都将严峻的考验带给农业银行,其经营结构以及增长方式转变时所面临的难度日益增加。农业银行为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必须在原有基础上深化经营,并进行适当转型。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一)连接无界化
用户、数据以及互联网之间存在相当密切的联系,加之受到大力发展的互联网影响,三者之间的连接程度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化。以往商业银行在发展时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例如物理以及时空。互联网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可突破传统经营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其可行性边界也在被不断打破。通过顺利构建的网络平台,提升自身与客户之间接触的能力。信息甄别、匹配以及竞价交易等都需要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来完成[1]。
(二)响应瞬捷化
连接和在线可以说是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之下,客户呈现出的主要状态。及时发现和追踪客户的各方面信息,例如偏好以及行为等。从而真正意义上提升显性化,最明显的就是金融需求。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带来较为庞大的数据,在处理这部分数据时,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例如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保障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将无限的可能性提供给双方。商业银行本身就有客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先进技术应用的背景之下,二者之间的联系更是不断加深。商业银行在经营与管理中不仅需要客户的多方面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各项数据。满足数据观察全渠道以及全产品的目标。真正意义上满足客户提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更为高效、迅捷的服务直观展现给客户。
二、金融科技推动农业银行经营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突出“融合”的转型方向
1、“融城乡”
首先,在介绍综合服务平台是必须充分融合城乡特点,二者在服务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开展双平台发展策略必须充分考虑的内容。服务三农以及服务城市是在构建服务平台是必须遵循的要求,并通过大量的实践与探究,实现对平台功能的最大限度完善。平台刚开始所具备的资源并不丰富,需要在不断嫁接的基础上提升其多元性。通过这平台端口的统一管理,提升其规范性能,满足平台建设基础型要求。
其次,在建立平台时,也需要借助相应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连接。其基础涉及到的内容较为繁琐,主要包括后台统一、交互入口以及支付体系等。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上述两个平台的联通同样要借助大数据的作用,尤其整合各项信息与资源,通过增加特色产品的方式,提升客户满意度。信息流、数据流以及资金流的大力融合,对客户体验增强有积极意义。在此种背景下构建的金融生态圈是推动城乡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城乡之间的互动频率有所提升。
2、“融产业”
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可在多个方面体现出自身优势。供应产业链以及上下游经营关联纽带等,都是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发挥自身优势的主要介质。农村产业不仅需要依靠地方特色,同时也要利用金融科技。农业产业链需要在综合多个环节的基础上实现,仓储、加工以及分销的都在其中,但现阶段在整个产业链上的状态较为分散。各类涉农企业在购买以及销售过程中,需要利用线上运行的模式,与金融服务之间存在一致性。城市服务行业的提升需要依托各方面内容,其中包括金融科技升级。在城市生活中,社区不仅是基本单元,同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细胞[2]。这是城市服务业升级的核心内容。在整合各类资源时,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所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进而将全能化的服务提供给人们,带有一定综合性。社区、商圈以及便民等,都是其提供服务的内容。在此种情况下构建的一体化生态圈需要融合多方面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社区金融服务点。
3、“融业态”
在融合旧业态的基础上构成新业态,是融业态的最终目标,加快新技术在各个领域渗透的速度,例如生产经营以及服务。金融科技的力量相当强大,无论是在线上发展中,还是在线下发展中,都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融合作用,着重解决存于产品销售中的各类突出问题。直供直销是农村经济建设体系的主要方向,稳定的产品产销机制,是建设现代化直销体系的前提条件,也可借助健全产品产销衔接机制融合鲜活农产品。这也是电商业态形成的前身,其农村新型特色十分突出。
其次为小业态与大业态的融合。无论是农村还是在城市都会有商店存在,分别为农村农家店以及城市便利店,这二者的培育孵化都需要借助综合服务平台这一介质,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逐步达成集聚目标。引进先进的物流企业进驻平台是打通店家各类渠道的有效方式,引入时可从龙头电商、商超以及仓储物流着手,商家的进货以及销售渠道更加丰富,订单化以及形象化是商品与服务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借助更加便捷的服务形成商业业态,注意该种商业业态为微零售商。
(二)实施“转变”的转型策略
1、由“以任务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无论是创新中,还是在服务中,都需要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主要原则,这也是开展创新与改革工作的基本点,着重提升客户体验。首先是站在主动的地位,了解客户需求。客户体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变化当中,需提高对这一变化趋势的重视程度,利用多种手段将更为全面的信息提供给客户,市场调研以及收集整理市场需求等,都是获取体验信息的有效方法。客户在使用过程中一定会有问题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必须真正解决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保证其及时性。产品的创新与服务升级,都需要将市场反应作为核心,及时考虑客户反馈的内容,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加快互联网金融产品升级速度。利用全新的方式构建新场景,大力吸引各项资源,发挥新生态产品以及技术的潜在价值。
2、由“以场所为中心”向“以场景为中心”转变
顺应新时代信息获取和金融交易线上化趋势,丰富和完善产品服务应用场景,实现场景获客、产品活客,并以专注极致的服务留客。一是优化线下场景。结合新时代客户行为特点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推进网点和机具布局的转型调整,优化网点种类和区域布局,加快轻型智慧网点建设探索。二是拓展线上场景。建立线上渠道开放体系,将金融服务嵌入各类第三方平台,实现客户需求、第三方场景与农行服务的多维融合,积极搭建线上无界金融服务生态圈。三是促进场景融合。构建智能化统一客户服务入口,推进线上线下的服务与应用全面对接,加速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获客活客留客模式。
3、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产品为中心”转变
首先,是产品设计工作的强化,还要加大研发力度。产品体系构建因不同区域以及不同产业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差别,不同的业态与不同市场也与其存在直接联系,在构建产品体系时,还要给予不同客户应有的重视程度。流程设计以及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在考虑互联网企业标杆的基础上进行,实现对系统功能开发效率的提升。系统功能开发完成后,还会涉及到多项工作,例如后期运营维护、测试以及投产等。进而保障产品所收到的实际效果符合研发目标。
其次,加大产品推广力度,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产品。产品定型工作需要经过多个流程。最为关键的就是功能流程的保障以及客户体验。产品验收工作在其中占据的位置不可替代,验收时需要考虑产品设计预期效果。
最后,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之下,各个行业以及领域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产品也要加快自身的更新速度。无论是在研发产品过程中,还是在推广与试验产品时,都需要收集多方面信息。充分考虑员工以及客户的意见,实现对产品性能的最大限度优化,维护现有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李明钦,吴荣斌,郭灿辉.现代大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思考——以中国农业银行南安市支行为例[J].福建金融,2017(3):61-64.
[2]刘国建.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信息化银行建设——中国农业银行信息科技工作2017年总结与2018年展望[J].中国金融电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