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Strategies of C ultivating S tudents’ C reative T hinking A bility in Chinese T eaching of P rimary S chool
SHU Lu-lu (Kunming Junior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Kunming Teachers College, Kunming 650000, China)
【摘要】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保证各科学习有效进行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满足当前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论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展开探讨。 【Abstract】Chinese teaching is the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to contact with Chinese knowledge and ensure the effective learning of various subject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atisfy the current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思维能力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 innovative thinking; thinking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从根本上来看,人才是实现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各行各业充满活力、实现广泛创新的根本所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活用语文教材,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其次,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根据课本内容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以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最后,课本是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让教师讲解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而且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从而在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灵活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语文教师梳理出教材中适宜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内容之后,就需要将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与这些适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设计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既能达到主要的教学目标,又能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并布置思考题:你还能想到可以制作哪些“新型玻璃”?它们的具体用处是什么?让学生在了解了课文中介绍的夹丝玻璃、变色玻璃等新型玻璃之后,展开想象,积极思考,产生创新想法,并注重初步检验自己想法的合理性,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现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探究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也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使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锻炼创新思维[1]。
4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个都是天赋异禀的,每个学生都活泼好动,不惧错误,所以抓住这个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就可以做相关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求知欲。现在的小学生早早的就接触了互联网,通过相关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了解了很多外面的知识,所以现在的学生积极性、求知欲都要更强烈,对生活、对课堂都充满了疑问,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语文教学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疑问,让他们能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让课堂内学生去积极回答,如果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再去做相关解答,这样将会很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想象力,从而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灵机一动提问道:“你们谁会折纸飞机?”这问题一出肯定会有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教师可以继续问:“那你们在玩纸飞机时最希望的是什么?是飞得更高?还是飞得更远?”有的学生会告诉教师我折的纸飞机飞得最远,也有的会抢着说我折的纸飞机飞得最高,而教师听了以后就可以见机行事然后灵活的说道:“那你们知不知道,不管你们飞机飞多高、飞多远最终还是会落下来。”学生听了以后就会积极去思考、去想象[2]。
5 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现在的教育理念不同以往,现在的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着引导和点拨的方向发展。要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样离不开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全面展示自己。比如在教学中发现极具讨论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随机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在同学和朋友面前更能畅所欲言,讨论的结果必然会五花八门,有的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答案,但那依然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此时不应该追究正确与否,而要让每个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与讨论之后都能加深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因此,这种学生之间独立的合作与探究方式,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6 通过情景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对现有的表象在脑内进行进一步加工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比知识的给予要显得更为重要,有限的知识在学生无限的想象中被赋予了更强大的活力。比起中学阶段来说,小学生的特性使得他们的想象力能够更快地被激发出来,也更加易于培养。小学语文的教材拥有相当多的彩色插画,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出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想,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课文《丰碑》的学习中,有一幅描写军需处长被冻僵的图画,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幅画,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来观察这幅画并藉由画面来进行想象,并且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帮主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
7 联系实际,自觉创新
就创新的本质来说,创新思维是个人思维中对旧事物的改造与对新事物的设想,是一个他人无法代劳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做的不是逼迫小学生拿出自己的创新作品,而在其脑海中注入创新的潜意识,让小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每当眼睛看到一样物品,都会不自觉地思考如何去改善它,如何去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看到生活中的美,让小学生爱上生活,愿意为了改善生活方式与质量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语文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在讲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有趣的故事让小学生学会从个人的生活中发现类似的趣味。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中的《带刺的朋友》时,小学生会对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刺猬产生强烈的向往,可是又因为刺猬浑身的刺“无法拥抱”而感到苦恼,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发挥创新思想,设想一种不伤害刺猬又能够“拥抱”刺猬的方法。此时,小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诸如“戴着手套抱刺猬”或“给刺猬穿一个防扎外套”等富有童趣的想法。如此一来,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开发,在生活中也会自觉地动用奇思妙想解决问题。
8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正是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索,从多方面推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孔凡兵.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24-125.
【2】龙继发.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03):63.
【3】徐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