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分析
新平县漠沙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3403
【摘要】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精神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入改革发展。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对精神文化建设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要如何创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和策划,论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China’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lso in-depth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people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 innovation of the mass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owever, how to innovate the creativity and planning of the mass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i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
mass culture; art activities; creativity
袁丽(1977-),女,云南新平人,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图书管理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指的是人们在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地满足,渐渐地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建设越来越迫切。作为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
2 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活动,因此,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事业机构,要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等文化活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从而有效的加速群众文化上的发展和社会教育[1]。基层文化站作为指导基层工作和协助管理辖区文化市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文化站应该积极引领人民群众的文化方向,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文化站是服务于当地群众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因此和人民群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积极传播、发展、繁荣和管理文化。
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大国,因此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应该包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从而通过组织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将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和内涵传达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加深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
3.1 与时俱进,丰富活动内容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抓住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给予,与时俱进,丰富文化艺术活动内容,努力在时代中进步、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中,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充分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运用一些文化艺术手段,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在活动开展筹备中,文化站工作人员可以引导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为活动内容一起出谋策划,让群众畅所欲言,和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起讨论,然后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并整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创意。其次,在开展文化活动筹备中,可以鼓励群众自行编辑节目内容进行表演,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向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教育、时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3.2 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科学技术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化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积极整合目前所掌握的群众文化资源,然后利用多媒体,开设一系列基本功能空间,例如多功能活动厅,可以让群众在里面开展小型演出、文艺排练和游艺等活动;书刊阅览室可以让人民群众能够方便的进行图书、报刊的借阅,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培训等,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同时编辑并推荐群众业余艺术创作的作品和科普材料;开设培训教室可以用于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的开设可以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微机室;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建设一些室外活动场地、宣传栏和黑板报等一些基础设施,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达到推进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激发观众的文化活动参与热情,让观众在活动中感受文化的不同形式,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3.3 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加强文化融合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开展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为本,明白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活动的主体[3]。切实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并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开展符合人民群众喜好的文化艺术活动,从而达到使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文化站要切实服务当地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配送相应的公共资源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针对并结合时政工作,举办一些专题活动,组织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最后文化站要尊重不同人民群众的喜好,对人民群众不同的需求进行针对性、有效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在跟随时代步伐加强文化活动创新性的同时,文化站可以和国外拥有优秀文化特色的地区进行交流、沟通,并合理的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再针对当地的传统民族特色,发现并挖掘出当地的民间艺术遗产,进行搜集、整理和保护,例如四川的川剧变脸、竹琴,成都的木偶戏等,都可以进行收集保护,并传达给人民群众。在借鉴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借鉴、抛弃自身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他地区优秀的文化元素和自身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再运用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 从而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4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
4.1 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文化站在开展活动中应该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同时研究文化活动规律,进行创作文艺作品,组织并辅导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并提供活动场所,公益性的文化传播与管理,此外,要切实满足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为人民群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而文化站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时,要切实根据群众对文化精神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整体需求和个体需求,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4.2 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是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文化站应该适当抛弃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组织模式,及时抓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开设图书阅览室、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开展流动服务文化,并负责演出团体、民间艺术、图书报刊、摄影摄像等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指导和管理。
4.3 从自身实际出发
文化站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时,要立足本身,加强组织领导,与各发展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牵头实施多功能文化站建设的职责,互相帮助,形成合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文化站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阅览室、健身室等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解决文化站在设施、场所、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充足的保障。
4.4 丰富文化活动内涵
在进行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时,文化站不仅要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组织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科普讲座、农技知识讲座等,辅导和培养文艺骨干。其次,可以发现、收集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进行整理并保护,丰富当地文化发展的特色,在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中,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借鉴、整合,创造出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在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达给人民群众。
4.5 加强基层人才培养
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文化站的作用和任务越来越大。文化站在开展工作时,已经不能再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因此文化站在引进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时,要结合工作实践,考虑综合素质,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从而适应群众文化的需求,提升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有效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对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进行创意和策划,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站工作人员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保证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活动的主体地位,让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同时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活动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朱世国,李伟.探究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J].才智,2017(21):245.
[2]赵学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8(1).
[3]杨珊珊.关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7(7).
袁丽(1977-),女,云南新平人,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图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