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浅谈环境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2020-05-12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20年2期 作者:金兰

浅谈环境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及应对措施

金兰

龙井市环境监测站,吉林 ·延边 133400

【摘要】环境检测实验室在进行工作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出现风险。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从进行实验的目的、实验室中拥有的资源情况、思想观念以及实验室相关物品的价值和实验室的现实状况、是否能够承担风险等来展开综合的考虑,找出实验室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并且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应对,从而获得理想的结果。本篇论文从环境检测实验室所展开的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现其工作目标。

There may be risks in any part of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oratory. The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oratory should consider comprehensively from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the resources, ideas, the value of laboratory related item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aboratory, whether it can bear the risk, find out the possible risks of the laboratory, and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so as to obtain the ideal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oratory, puts forward the possible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help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oratory and achieve its work objectives.

【关键词】环境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应对措施

environmental testing laboratory; risk identification;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标准的要求出现了变更,人们开始更加的重视风险,风险会对于目标带来未知的影响,环境检测实验室想要使自己所做的实验获得准确的效果,就必须要对于风险进行识别,使风险成为可以控制的存在,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预期的目标,发挥出实验的价值。

2 风险识别的概念

风险识别是对还没有出现但是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分类并且进行全方位的识别工作,是展开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从实验室的现实情况和防控应对风险的能力来判断可能出现风险的类型[1]。实验室中可以认识到风险出现的方法:对于质量进行监督,使其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进行内部的审核由管理层进行评价;进行外部的审核;听取客户的反馈;和同一类型的实验室进行对比等。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出现的次数和对于环境检测实验室带来的危害程度作出评价估量,展开合理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3 风险应对措施的主要类型

环境检测实验室在对于风险进行应对时,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措施,最为常见的类型有:避开风险、降低风险的影响、对于风险进行转移和应对风险这四种。避开风险是指在意识到风险将要发生时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开,防止实验室受到不必要的影响。降低风险的影响是指在风险无法避开,必须应对的情况下,减少风险所带给实验室的不利影响[2]。对于风险进行转移是指通过该购买社会保障、签订合同等方式让其他的机构代替实验室承担风险。应对风险是指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虑之后,选择适宜的措施来对风险进行应对,获得风险所带给环境检测实验室的机遇。

4 建立完善的体系来对于风险进行管理

环境检测实验室应该建立完善的体系来对于风险进行管理,并不是一定要废除原本所使用的体系,而是要在现在所使用的体系中进行完善,确保其能够具有进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以此来控制实验室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实验室中出现的风险类型多样,可能会在制定战略、进行财务管理、面对市场以及法律层面、环境保护、使用信息数据等情况下发生[3]

5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识别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5.1 签订的合同

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要重视风险识别工作的展开,在这个时期进行风险识别能够认识到客户存在的问题,在这时对于风险进行管理,能够降低之后发生风险的可能,当前实验室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所进行的风险识别工作比较的片面。没有考虑到委托者、实验的整体现状以及财务管理等。

进行委托的对象可能会刻意的隐瞒自己的身份,使进行执法的机构在这个过程中遇到更高的风险,虽然这个风险并不会经常性的发生,但是一旦发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为此应该对于委托方的状况进行更加仔细的审查,并且在受理委托之后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4]。如果合同不当,改变相关合同时没有及时的告知对方也可能发生一定的风险,这种情况出现的比较普遍,并且会对其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应该对于变更的过程及时的告知客户,使客户知道合同进行变更的原因并且愿意采用变更后的合同进行签字。

5.2 进行采样

实验室的采样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采样时发生了错误,之后所开展的检测活动就没有了任何价值。当前实验室并不重视采样方案是否得到合理、高效的实施。

进行采样工作的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无法对于异常的数据进行判断从而解决出现的问题,这严重的限制了采样工作的顺利展开。为此应该对于采样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认识到异常数据,并且及时的对于数据进行处理。

5.3 样品的存储

在采集样品之后需要对于样品进行输送,存储在实验室内,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对于样品的状态进行保障,确保其能够正常的使用[5]

由于当前实验室工作人员并不重视样品存储的相关工作,可能会导致样品的状态并不正常,无法使用,为此应该对于样品的状态进行二次审核,如果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仍然是样品无法被正常的使用,就应该联系采样工作人员,重新对于样品进行采集,虽然这种情况不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但是重新对于样品采集等工作浪费了时间。

5.4 进行检测的工作人员

在进行检测工作时,最为主要的是检测工作人员发挥作用,工作人员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如果检测人员的数量比较少,无法合理的对于任务进行分配,可能会导致工作人员负载的工作内容过多,很容易出现失误。为此,应该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工作来对于人员进行调动。如果检测人员缺乏足够的意识来对自我进行保护,很容易使检测人员遭到意外,这种情况发生的较为普遍,严重的阻碍了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应该加大力度来对于实验室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使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能够具有处理意外情况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己进行保护,减少伤亡情况的出现[6]

5.5 相关的仪器设施

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也会对于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为此实验室要考虑到相关的风险。考虑到对于仪器进行检验的时间是否间隔合理,可以从设备的使用次数以及现实状况来进行分析,通过以往进行检验的数据来获取经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周期来对于仪器展开维护工作。

5.6 检测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检测过程中的环境变化也会对于实验所得出的数据带来一定的影响,实验室要考虑到进行检测时的环境控制,不允许未经授权的人群随意进出,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来展开工作。

5.7 检测工作的环节

在展开检测工作的环节中会出现风险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并没有将质量监督进行落实,随意的丢弃废弃物等。为此可以加强监督来认识到检测工作中的不当之处,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展开检测工作,落实质量的监督管理,并且提供材料来作为证据,对于废弃物品进行存储,将其交给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理[7]

5.8 实验结果报告

实验结果是实验室展开一系列工作的最终目标,将其列为报告,能够直观的呈现给实验室工作人员观看,但是,如果实验结果出现了误差,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说报告中所呈现出的结果并不全面,这会带来一些误导,为此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确保结果是详细的。再比如说报告中没有标识来进行防伪工作,无法确保实验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则应该采用现代的技术更加智能的进行防伪,保障所呈现在报告内的实验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6 结语

随着检测机构的增加,环境检测实验室的竞争加剧,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为此要加强对于风险进行识别的能力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进行应对,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要求每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推动实验室的长期、稳定发展,使环境检测实验室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参考文献

[1]申健,裴宝奕,杨勇,李竞,梁文婷.第三方环境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9,47(11):124-125.

[2]裴宝奕,申健,杨勇,李竞,梁文婷.环境检测实验室废液的管理及绿色化处理[J].广州化工,2019,47(10):114-115+168.

[3]张学刚.加强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0):145-146.

[4]高帅鹏,王琴琴,黄飞,张闪烁.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在抽样过程中质量保证和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01):85-87.

[5]胡雅琴,史绵红.环境标准样品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9):129-131.

[6]许震,张峰,王逸虹,姚坚.“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环境检测机构发展模式的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05):51-53.

[7]王琴琴,薛天宇,高帅鹏,张闪烁,黄飞.环境监测与产品检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在化学分析过程中的异同[J].广东化工,2017,44(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