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息化建设 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
河南省濮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河南 · 濮阳 457000
摘要:信息时代下,劳动关系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转变。市场经济发展中,劳务关系一直都是管理的重点话题,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论文主要以信息化为背景,探讨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的相应措施。
Innov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Governance Level of Labor Relations
LI Feng-ling
(Administrative Affairs Bureau of Pu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uyang, Henan, 457000, China)
In the information ag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management of labor re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labor relation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inform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discus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overnance of labor relations.
关键词:信息化;劳动关系;治理水平;关系治理
informationization; labor relations; governance level;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1 引言
新业态劳动者被归类为独立承包商或自营劳动者,无法确认与用工平台的劳动关系,因而不享有劳动法律所赋予的各项劳动权利。司法实践中,目前只重视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忽视对非典型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探索。随着新业态用工的不断发展,未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2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还可以称为劳资关系和劳工关系,指的是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所构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在实践工作中,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关系市场化。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劳动关系市场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劳动关系市场化的实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性质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已经转变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关系。第二,劳动关系格局多元化。眼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加快,劳动关系也逐渐由原来的长期向短期转变。每年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并且很多属于弱势群体,因此,很多人都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作为保障,放弃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合法权利;小时工等非全日制就业方式逐渐普及,这类就业人员多达几千万人,这些现象的存在构成了多元化的劳动关系格局[1]。
3 劳动关系信息化平台建设
园区人社部门立足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需要,开发了劳动关系运行管理平台的九个子系统。九个子系统即,劳动关系协调子系统,主要包含工资指导线和指导价位、灵活工资指导和集体协商等;劳动关系预测预警子系统,以数据为基础、以模型为驱动,实现参数可调的自动化预测预警机制;群体性劳动纠纷隐患处置子系统,将群体性劳动纠纷隐患排查、登记、跟踪、报告、化解等工作标准化;劳动关系评估子系统,主要包含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劳动保障诚信单位申报评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定、劳动关系和谐载体评定等;劳动关系提升子系统,主要包含劳动保障业务知识菜单式培训、劳动保障业务知识合格证考试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管理等;劳动关系维权子系统,主要包括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劳动用工管理子系统,主要包含劳动合同信息网上报送、用人单位用工信息采集、用人单位网格化管理、劳务派遣许可与核验、特殊工时审批等;劳动关系普法子系统,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苏州工业园区相关政策;劳动关系展示子系统,提供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为研判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 创新信息化建设,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4.1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后,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无法及时更新人力信息,对于信息碎片的收集十分缺乏,单线人力信息整合能力较差。在大数据的时代,企业对于人力信息的管理要求十分严格,并要求人力资源信息需要信息化。通过信息化之后的人力资源信息可以通过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大数据主导操作,以此实现信息的高效管理,实现人力信息的动态利用。作为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应该明确的人力资源才是发展企业的主体,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功能,分析整合信息碎片,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企业也应当注重人性化管理,重视企业人力培养,将企业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2]。
4.2 推进中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共建共享
我国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占企业总量的绝大多数,这类企业同时也是劳动关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结果来看,目前全省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集体工资协商和最低工资执行等指标均达到了100%全覆盖。但与规上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无论从精力还是能力上,离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双爱”要求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以“稳企业”为目标的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是关键。应该瞄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这一核心问题,以实现企业关爱员工和经营发展共赢为落脚点,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增强中小企业行业工会在协商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代表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持续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在低位执行,继续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加大失业保险基金补贴力度,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积极推进一体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降低企业对新进劳动者的二次培训成本等。
4.3 创新治理方式,强化各方责任,构建和谐用工关系
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新业态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工会作用,拓宽入会渠道,简化入会程序,推广网上入会审批手续,探索以个人身份入会办法,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的维权服务;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职工增强守法诚信意识,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工会、法院、人社、司法联动机制,加强劳动关系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应急处置;鼓励新业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建立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4.4 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诚信制度
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监察功能,对企业劳动关系严加考核,并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诚信制度,对诚信不好的企业提出警告、责令改正并记录在案,定期公布进入黑名单的企业。以此督促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同时,对于在劳动关系中劣迹斑斑的员工相关部门也应该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对企业公开这些人的信息,以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诚信制度必须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建立[3]。
4.5 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劳动关系研判预警机制
要坚持效果导向、企业和员工满意导向,以优化服务的理念,加快推进劳动关系领域“互联网+人社”的工作进程。利用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打破信息孤岛,推进互联网互通,建立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经常性排查和动态监测预警制度。在劳动关系和谐指数测评基础上,建立全省企业劳动关系诊断评估制度,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企业与职工的关切和诉求,快速动态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通过运用新媒体渠道、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等途径,及时发布官方声音,有效做好劳动关系领域的舆情引导和处置工作。
5 结语
劳务关系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了决策科学化。平台掌握的全领域数据,为业务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不仅可以自动生成业务进度报表,还能对劳动管理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趋势研判,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良好市场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旭辉.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对劳动关系影响的实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2):31-37.
[2]原建英.保障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77+91.
[3]辛立平.人力资源管理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重要作用[J].纳税, 2018(1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