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想象作文写作的创新思维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图表的形式将有关联的知识内容以线条绘制出来,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表达猜想的可视化工具,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在众多课程中应用广泛,论文就初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述。
Using Mind Mapping to Expand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in Imaginative Composition Writing
CHEN Yu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Mind mapping is a visual tool that draws related knowledge content in lines in the form of charts to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express conjectures. It is a common teaching mean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knowledge. Mind mapping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urses. The author makes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riting teaching.
【关键词】思维导图;拓展想象;作文写作;创新思维
mind mapping; expanding imagination; composition writing; creative thinking
【个人简介】陈宇(2001-),男,吉林省人,敦化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1 思维导图的定义及在教学中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应用,就应该明确思维导图的重要定义。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将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将主题与其他与之隶属的关系项目进行表现,这样就联系了图像与文字,突出了关键词。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对重点项目进行颜色突出,这样就能够对学生大脑产生必要的冲击,有效运用了学生的右脑机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有效地开拓,也就将学生大脑的潜能有效开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是利用相关词汇对思维导图进行描绘。其中,主要步骤有:教师提出关键词,学生构思,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展示。在反复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直接进行联想,并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就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了激发,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完成语文单词的记忆,增强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将语文词汇、图形、色彩、数字等进行整合,进而突出主次感和色彩感,进而使学生的大脑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潜能。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作文教学变得更合理和直观。同时,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重点教学内容上,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思维导图的形式非常新颖,学生很喜欢这种模式,这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小学生写作的常见问题
2.1 作文时脱离生活实际 学生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没有很多真实的经历,因此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假期的时候,尤其是大多数小学学生都待在家里,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家长希望孩子在家中继续学习,不让孩子出去游玩,更不许孩子独自出远门。城里的学生虽有一些课外阅读书籍,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读的都不是具有文学性质的读物,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利的;农村学生则是很少能得到课外阅读书籍,在家中做家务较多,生活也较为单调,因此他们的写作也和某些生活实际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作文较大的脱离了生活实际。
2.2 家庭及自身因素 父母总是把自己孩子当成心肝宝贝,不让孩子出去锻炼锻炼,也不让其一个人出去见识世面,因此,孩子们也缺乏真实的感受。而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父母带着孩子出去,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生怕孩子出事,因此孩子也失去了提高的机会。
2.3 思维方式形成定式 当前小学生在一些教师指导下,也是只学会了按套路写作,按照从小养成的定式思维来思考问题来进行写作。大多数学生总是一根筋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思维方式上几乎都存在问题,而思维导图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思维导图既能使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外扩,更加具有创造性,也能使学生在作文中避免形成一根筋思維和定式思维,还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有序更有发散性。
2.4 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束缚学生思想 现在的作文教学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指导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应付考试试题上。
3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会写作文
3.1 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小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教学不太感兴趣甚至是产生畏惧的心理,主要是学生觉得写作没什么话可说,要是能够打开思路,写作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个困难,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作思路的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思路进行写作,消除学生无从下笔的问题,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3.2 思维导图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运用想象能力来丰富写作的内容,对论文的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拓展,作文的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自我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写作练习中学生的思维来源于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空间的拓展,有更加宽的写作空间。
3.3 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导图绘制 在作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不仅是教师需要执行的,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导图绘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图绘制的引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思维的启发,可以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乐趣性。 比如:在小学第六册的作文《假如我会变》为题目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如果具有这种能力想要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鸟;有的会变成老师,我要变成医生,还有的会说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孙悟空。听完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为什么想要变这些东西,变成这些的意义是什么?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生能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通过对于整篇文章内容的导图绘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邹畅.思维可视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7.
[2]张志鹏.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