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学探析——从讲好领袖故事视角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摘要】论文从领袖资源视角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分析了领袖故事在教学目标实现、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学生正确“三观”培养、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作用,讲好领袖故事能促进新思想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和学生知识价值体系的转化。
Exploration on the “Three Entries” Teaching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ders’ Stories
LIU Xiao-fa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Hefei, Anhui, 231603,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ders’ teach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to “Three Entries”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ses the role of Leaders’ stories in realiz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mproving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values and teaching effect. Leaders’ stories ca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oretical system to textbook system, teaching system and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value system.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领袖故事
Key words: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ree Entries”; leaders’ story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项目号:2018jyxm0064);2017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大数据、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对策研究(项目号:2017jyxm0717)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刘晓芳(1983-),女,内蒙古赤峰人,法学硕士,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
1 引言
2018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新教材体现了党的十九大最新理论成果,孟子在《万章下》中指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核心和全党核心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用好领袖故事资源,帮学生找到人生的榜样,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和任务。
2 研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有利于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为师者必先真明、真懂和真信,否则,以己昏昏何以让学生昭昭?习近平总书记作为1953年生人,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党的总书记,他不到16岁便插队陕北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在这里熟悉了“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之后求学清华大学4年,在这里他进一步拓展了知识的维度(广度、深度和厚度);大学毕业后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3年,理解了军事、军队和军人;之后主动下沉基层,到河北正定县任职3年,开始执掌一方,开始了他的真正从政之路;随后到福建工作17年,全方位涉及经济、社会、民生、两岸关系等各领域;在浙江任职5年,个人独特领导特质和风格已经显示;在上海工作近1年,国际化视野更加开阔;2007年作为高层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5年,参与和研究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制定,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当选为党的总书记,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当选为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历,在不同岗位、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都历练过,正是这样的历练成就了今天高瞻远瞩、大气厚重、自信笃定、坚韧无畏的人民领袖,铸就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首先自身必须弄清思想主要创立者的成长轨迹——习近平同志有着先天的革命基因和红色血脉,出生在革命氛围浓郁的红色家庭,但他又是在苦难历史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七年的梁家河知青岁月培养了他做事的自信心和对人民的绵绵深情,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从政实践锻炼,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且都扎扎实实和政绩卓著,做到了干在实处和走在前列,研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和思想,很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为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必备的素质基础。
3 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因内心崇敬与爱戴而焕发心底认同,思想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有效方式之一是对思想主要创立者的了解,领袖个人经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和精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故事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鲜活教材和生动范本,讲好习近平总书记故事尤其是他七年知青岁月故事,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增设了“寻根溯源新思想 探寻总书记初心”教学专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和初心等为线索,全面展示伟人的人民情怀,让学生体会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于平凡。教学中,从学生视角切入,通过点穴式讲故事,同学们表示,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历程和个人经历,从心理上与他的距离更近了,总书记不再是教科书的“抽象符号”,也不再是电视里的“高冷范”,而是真正的可敬、可近和可学的人生偶像,他们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既心怀理想又脚踏实地,既苦干实干又善学善思。”同时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感兴趣了,情感上更加认同马克思主义信仰,行动上也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
4 选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思想里长满了故事,讲好故事还需选好故事,在故事选择上要重点选出“青春元素”,通过习总书记青春的奋斗故事拉近新思想和学生的距离,进而打通新思想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任督二脉”。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有着苦难和曲折的青少年经历,作为当年400万“老三届”知青、2.6万多北京知青中的一员,他的年龄很小、去的地方很艰苦、插队的时间长,从开始的“格格不入”到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他成功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思想关和劳动关等“五关”,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先后写了很多次入团申请书和入党申请书,最终如愿以偿。他20岁被选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既为民做实事又善于做实事,他设立铁业社、代销点、磨坊和缝纫社等,为当地百姓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他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大刀阔斧抓生产,他组织农民修淤地坝,通过科学种田使粮食增产60%,他带领群众修建沼气池,梁家河因此成为能自行解决照明供热的“陕西沼气第一村”。繁重体力劳动下的他坚持读书和思考,阅读的种类和数量超过了绝大多数知青,作为“书痴”的他也留下了许多好读善读的佳话轶事,如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等,这些故事都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素材,能够激起跨越时空青春共鸣。
5 用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和从政实践与新思想的产生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从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出发,通过故事切入将抽象的政治理论鲜活化,转变话语表达体系,用故事说理,在课堂中讲清新思想与其个人成长经历和地方从政经历的关系,能增强学生对中国“选贤任能”模式的自信,讲清习近平总书记苦干实干事迹(重点选择几个在梁家河和在地方的典型事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作为时代新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除此,在课堂上辅以精挑细选的微视频,在反映总书记成长故事的众多教育资源中,其个人自述《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央党校策划、出版发行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纪实文学《梁家河》等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初心(梁家河篇)》和《初心(正定篇)》,《我是延安人》摄制组对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采访视频等都能有效提升思政课堂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帮助学生了解新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6 结语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政课守正创新提出具体要求。思政课要守正创新,需要形式上革新,更需要“内容为王”,持续探索教学内容上的革新,通过挖掘优秀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故事,将“道理”讲明白,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让学生有“获得感”,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小梦”和国家“大梦”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的青春与时代际遇机缘联系起来,做“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分享者,从而有效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学习时报记者:邱然,黄珊,陈思.等.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理论网[EB/OL].2017-02-01.
[2]习近平自述: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河北频道.人民网[EB/OL].2015-02-14.
[3]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版教材使用培训班开班 [EB/OL].2018-05-15.
[4]习近平自述: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时政-人民网-时政频道[EB/OL].2015-02-14.
[5]学习时报特约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新闻报道-人民网.学习时报[EB/OL].2017-07-28.
[6]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7]陕西人民出版社,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