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新时代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2期 作者:胡静春

新时代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胡静春

大理农林职业学院技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

摘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或城镇郊区具有特色旅游的一些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迅猛,但是问题也很多很严重。乡村民宿除了深入设计顶层与保障制度、建议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乡土资源传承、重视共建共享等方面之外,还积极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因此,本文在分析了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共享”价值内核和困境的基础上,试图寻求共享发展环境下乡村民宿的发展措施。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fast, especially in some areas with characteristic tourism in rural or urban suburbs of China, the rural residential accommodation develops rapidly, but the problems are also very serious. In addition to in-depth design of top-level and security system, it is suggeste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 of all parties, strengthen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resourc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but also actively combine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an all-round way, so as to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hared” value core and predica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ccommod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ek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rural accommodation in the shar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关键词: 乡村民宿; 旅游发展;困境建议

rural accommod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predicament suggestions

1 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共享”价值内核

乡村民宿产生于共享发展时代,已然超脱乡村旅游传统模式,在新时代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破了发展旅游的困境。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乡村民宿的建设是刚需。那么在这个共享发展前提下,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何谓乡村民宿的共享内核?现在发展乡村民宿的过程中难点在哪里?如何利用共享发展辅助乡村民宿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认真的回应。共享发展理念是为了人民大众,成果应该又与百姓共同分享,将人民当作主体,共享发展理念强化了乡村民宿的积极意义,符合人们更加进步的生态要求。鼓励绿色生活,建设乡村民宿,就是建设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乡村民宿发展好了,才能获取政府与社会的政策支持以及资源共享。其次,民宿经济在发展,农村中许多东西越来越稀缺,受到市场欢迎,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突破点。乡村旅游具有巨大市场,村民参加经营民宿,可以展示本地特色产品文化及手工艺术等,而且不用离开自己的家乡,紧靠自身乡土完成自己成长。再次,形成旅游新格局,改善了民生。以前靠城市来吸引旅游,这种格局可以说已经比较落伍了。乡村民宿因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更加满足群众的旅游需求。并且乡村民宿一旦具备旅游吸引力就成为升级后的传统乡村旅游,其服务水平、产品内容等质量都会较高,绝大多数的旅游诉求都能够满足,大家开始享受乡村的慢生活,获取幸福感。最后,推动城乡共享以及协调发展。乡村不断加大旅游规模,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发展、重交流,拉近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距离,帮助城市和乡村实现有效互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1]

2 当前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普遍困境

乡村旅游发展很快,也更加行业化与精细标准化,然而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比如同质化竞争严重、乡土文化过少、资本排斥、政策制度不足、运营模式落后等。

2.1 同质化低档竞争消解乡村旅游市场红利

同质化低档竞争不利于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产品设计与服务没有个性特色,且服务内容无法有效融合当地乡土韵味及文化要素。工业小商品是批发的,放眼整个乡村旅游民宿市场都是,服务方式粗糙,游客没有消费欲望。虽然宣传时,乡村民宿似乎听起来极富特色,但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产品模式方面,都没什么特色,起点低,总是争相模仿,同质竞争太严重,充斥了整个民宿行业。站在游客立场来看,旅游倾向与消费动机丰富多样,没有精心打磨,旅游产品不够多元,无法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其结果就是没什么游客,无法经营下去。

2.2 乡土文化过少

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经过这么多年的积淀,形成了许多物质文化遗产,帮助乡村旅游民宿吸引游客消费。乡土资源是由民间工艺、古树建筑、农耕文化与风俗信仰等共同组成,这些都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众多乡民和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记挂的回忆,也是乡村旅游民宿得以发展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乡村旅游民宿,不要被现代化思想浪潮所打倒,不要让传统乡土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发展经济和城市文化这两者一起给予乡村很大的压力,使许许多多的乡土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过程中,大部分经营民宿者只为了追求精致化,一直弱化乡土文化。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度反省,重新重视起文化传承,乡村旅游民宿才能更好地发展。

2.3 精英垄断与资本排斥降低游客幸福感

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需要外来资本支持,可是比较常见的是,民宿资源有限,导入资本后成为了精英独享,原本应该是村民主体,现在却强烈剥夺,慢慢失去话语权。民宿资源因为资本垄断,消费越累越高,慢慢变成目标锁定,有钱人可以变成自己的休闲会所,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乡村旅游民宿无法共享。必须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全民化,让更多人参与经营,游客获得更多幸福感。

2.4 政策体系与运营模式不完善

与快速发展的民宿相比,政策体制非常滞后。部分区域未能明确主管部门,部门间权责不明,经常出现交叉管理现象,管理水平过低等等。产业整体规划方面,全域观与系统性不足,政策制度保障体系没有前瞻性与指导稳定性。同时,粗放的运营模式也是现在发展民宿一大难点。

3 共享发展环境下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措施

共享发展理念是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出发点,乡村旅游民宿要更高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建设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乡土文化,统一共建共享过程,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扬光大乡村民宿。

3.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制度保障

我国乡村民宿最近发展较快,但还是在探索的过程之中。首先,促进乡村旅游民宿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规范扶持。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旅游特点与现状,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方案,格局要定位准确、合理、良好。其次,严格准入制度。民宿项目的确定需要部门前期的评估考察,项目审批要得到权威的认证许可,数量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允许盲目发展。同时,健全行业标准与民宿市场规范,保护民宿市场秩序环境。再有,深入政策扶持,提供足够的项目、财政、信贷与税收等方面,减少开发经营民宿的成本与风险,提高人人参与经营的积极性。最后,引导乡村旅游民宿更加专业与精品。初期树立专业化与精品化理念,提升服务、规范管理、设计品牌等,彰显乡村旅游民宿特色与活力。

3.2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

发展乡村旅游民宿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对政府部门而言,上文中说过,各部门职能与目标不同,管理乡村旅游民宿时比较可能导致重合,所以,理清协调好各部门关系,推动部门平衡发展,对村集体而言,目标是把乡村旅游民宿这块蛋糕做大。因此不仅搭好平台,还需要积极引进商旅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民宿产业链,为村民带来更多收益。建议政府和民宿积极合作,但是一定不要过分掺合,否则村民就没积极主动的权利了。政府不仅要重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注重利益的回馈,还能帮助实现村民再就业。站在村民的角度,话语权应该更多地给到他们,这样才会消除负面情绪。革新发展观,提高建设质量,让村民积极参与经营乡村旅游民宿。站在游客角度,游客也能感受到愉快的旅游,享受到乡土生活。所以,村庄生态的美化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保护好乡村宝贵的资源,同时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3.3 加强传承与挖掘乡土资源保护

第一,乡村旅游民宿最重要的是创造了有别于都市的生活。实现的基础是有效保护与发掘乡土资源,融进民宿旅游各方面,这一点关系到民宿经营能否成功。所以,最重要的是努力保真,不允许破坏乡土资源,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第二,做好农产品工作。饮食在民宿旅游中十分关键,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感受。所以,设计安排民宿饮食产品,推荐特色地方菜系,传递乡愁与乡情, 用味蕾的享受引导游客经常回顾家乡的味道 ,推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第三,塑造乡土文化,结合村庄特色与游客需求,把文化元素融入各方面,加强游客体验。

4 结语

乡村民宿对休闲旅游来说很重要,民宿旅游对发展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面向未来,乡村旅游民宿主动承担新时代使命,解决各种问题,塑造特色个性传承,让农村更美丽、生活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黄利剑.生态文化旅游视角下的民宿旅游发展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