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期刊网官方网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05-13 00:00:00 来源:《新晋商》2019年12期 作者:陈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陈锋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major decision-making plan made by the Nine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a major historical task to win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 general grasp of 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ackling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major decision and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 major historical task of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 country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the general starting point for 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关键词】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现代化

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griculture and countryside; modernization

【个人简介】陈锋(1970-),男,河南睢县人,河南大学,政治学专业,讲师,从事乡村振兴方面的研究。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豫东粮仓”的商丘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汇聚全社会力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把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商丘市六个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的成就,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

村与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存在,尤其是由于受政策制约,中央和省里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投入贫困村、贫困户,造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大病医疗等方面不平衡;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还需要持续用力。脱贫攻坚既为实施乡村振兴积累经验,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教训,需要既解决好二者的有机衔接、推动相关政策措施持续实施,又统筹好非贫困村、非贫困户发展问题,制定实施好乡村振兴规划,确保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2.2 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商丘市城镇化率仅为43.3%,整体产业层次较低,这种低水平的工业化城镇化,导致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外部稳定投入机制都难以形成。尤其是县域经济不够壮大,县级政府财力薄弱,只能维持工资发放等最基本的运转,乡村振兴只能依靠中央有限的投入。加之,由于农业农村特有的属性,农村生产要素整体上聚集程度、市场化程度较低,这给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形成了较强制约。

2.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

商丘在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加工的标准化、产品的品牌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但也存在农产品种植多、产量大、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化模式粗放等问题,农村新型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力度还不够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强。

2.4 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

商丘市劳动力充足,全市常年务工人员230多万,其中市外务工人员150多万,市内务工人员70多万,但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短缺。

2.5 乡风文明问题

商丘市在弘扬新风正气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农村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天价彩礼让人“娶不起”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文明程度、文明修养和道德水平,加强道德教化,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

2.6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问题

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被动应付,工作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队伍老化,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能力不强、手段不多,组织力、凝聚力下降[2]

3 对策建议

 3.1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自觉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像抓脱贫攻坚一样,一手抓统筹推进,一手抓示范引领,创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以点带面带动乡村振兴。要从宏观决策、精准施策、科学方法方式上进行资源整合,构建适用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保障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人才队伍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形成“支持保护精准有力、体制机制顺畅高效、微观主体充满活力”的制度环境。重点要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优先保障的财政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在财政资金安排上必须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在资金来源上,确立“两优先一高于”原则,即中央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农业农村、中央预算内投资优先向农业农村倾斜、地方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加快制定乡村振兴投入法,做到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制度化、法治化。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并重的金融支农政策、功能互补保障有力的农业保险政策,渠道多元和制度保障的农民增收政策、农村人才激励政策以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等。

3.2 引入群众参与制定规划机制,着重解决农民现实需求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振兴,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实施乡村振兴,制定乡村规划,首要的任务是要正确认识和定位农村究竟是一个什么现实状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乡村振兴之脉才能把准要害,乡村振兴之匙才能标星对位。在制定规划中,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农民群众参与乡村规划的编制中来,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农民群众最关心规划可行性和项目的成败,具有强烈的愿望和责任感,引入群众参与机制,既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群众意愿,反映他们的需求,又可以引导农民参与监督管理,有效地防止和杜绝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2.3 建立生产性激励机制,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一些贫困户安于现状的情况,存在“等、靠、要”思想,这一问题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着力解决。采取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等方式,提倡多劳多得、多劳多奖,推动建立生产性激励政策,杜绝“保姆式”扶贫脱贫,杜绝政策“养懒汉”现象。要在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着眼长远,大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根据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构建具有乡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体系,既拓宽农民于本地就业创业的途径,也厚植形成品牌优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土壤,促进农村的人力资本积累、人才培养,带动智慧、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1]

2.4 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农村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问题,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在推动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城乡合理配置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动人才下乡、资金下乡、技术下乡,推动农村人口有序流动、产业有序集聚,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5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当前农村改革已趟入深水区、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尤其是“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已成普遍现象,破解“谁来种地”已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应在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下功夫,在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三权分置”基础上,研究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制度安排,为乡村振兴奠定资金基础。研究出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制度体系,激发发展活力。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制度,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

2.6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夯实乡村振兴治理根基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持续完善乡村振兴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推动乡村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将组织和工作覆盖向下延伸,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能力和本领。加强乡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乡村干部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大力推进乡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希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218-219.

[2] 贵港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J]. 广西经济, 2018(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