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小戏的传承与发展——吉水采茶戏的发展思路
江西省吉水县文化馆,江西 ·吉水 331600
【摘要】悠悠岁月里,地方小戏唱遍乡野,充实了一方方家园的文化生活,引领了一代代子民的精神思想,成为地方文化最鲜活的载体。
Over the years, local dramas have been sung all over the countryside, enriched the cultural life of their homes, led the spiritual thinking of generations of people, and become the most vivid carrier of local culture.
【关键词】地方小戏;发展;传承
local drama, development; inherited
1 引言
江西地方小戏有三角班、花灯戏和采茶戏等。三角班在清中叶流行于吉安府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花灯戏大多形成于清代末叶;采茶戏在江西最为普遍,种类也多,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还有吉安采茶戏和宁都采茶戏等,这么多的采茶戏大多形成于清代中期到清代末年这一段时间里,采茶戏脱胎于采茶歌和采茶舞,在风格上与三角班、花灯戏相近,并在发展中相互之间有影响。
吉水采茶剧团成立于1958年,他的黄金时代是改革开放初期,八十年代初赴新疆演出足足一个多月,场场爆满,还被邀请到北京演出一个星期之久,也是倍受欢迎。1982年吉水采茶剧团演出的《解缙围殿》还拍成了电视片。1993年吉水采茶剧团解散了,当时有了电视,连电影都少有问津,何况一个县城的采茶戏,吉水采茶戏面临后继无人的灭迹危险,令人惋惜。不过现在人们对电视的新鲜劲已过,有点复古的味道了,采茶戏又迎来它的新时代。2008年6月,吉水政协有了《拯救地方采茶戏已是刻不容缓》的提案,从这年开始,吉水的采茶戏重新焕发了青春。目前全县的采茶剧团近20个,他们巡回演出于乡镇、社区和农村,深受群众的欢迎。
2012年,吉水三角班被列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抢救传承地方戏,弘扬优秀民间文化,吉水县下发了《关于振兴吉水采茶戏的实施意见》、《吉水县采茶戏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县文广新旅局成立了“吉水县采茶戏传承中心”,积极开展采茶戏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收集整理历年来吉水采茶戏经典戏剧、剧本、曲调和经典唱段,已出版发行《吉水采茶戏荟萃(曲调·唱腔)》,即将出版《吉水县采茶戏经典唱段》。上述工作为传承和发展吉水采茶戏奠定了基础,但远远不够。要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吉水采茶戏,还须做好以下工作:
2 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逐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全局观念和文化产业品牌意识,将吉水采茶戏作为特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作为主导品牌来发展与开发。文化主管部门要制订一个吉水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中长期总体规划,集中经历了对吉水采茶戏进行全面深入的开发性研究,以这个品牌带动吉水地方特色文化的整体发展,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文化优势转化长产业优势,逐步形成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 举措实效,普及吉水采茶戏
为使吉水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文广新旅居要牵头开展普及吉水采茶戏的各项活动。首先成立吉水县采茶戏工作室,与吉水采茶戏传承中心一道,挖掘、保护和传承吉水采茶戏,深入推广、普及吉水采茶戏,指导全县采茶戏普及活动的开展,下达各业余剧团的年度工作任务。其次要求每个乡镇至少成立一个业余的采茶剧团,并常态化开展工作,在采茶戏工作室和传承中心的指导下,深入到乡村、社区巡演,每个行政村(社区)一年要演一至两场,每个采茶剧团必须演一至两个景点老采茶剧目。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文化扶贫”演出活动,精心安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深入全县各村尤其是贫困村巡回演出。再次要着力加强采茶戏创作研究工作,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面向市场对吉水采茶戏的剧本、音乐、唱腔、舞姿进行研究,推出让观众乐于接受的采茶戏,鼓励创作切合时代的新剧目,每个业余采茶剧团全年至少要创作并演出一至两个新剧目。通过这些普及活动,让吉水采茶戏惠及百姓,深入百姓,使吉水采茶戏活跃起来,传承下来。
4 从小抓起,让吉水采茶戏后继有人
教育部2016年就提出“将大力推进高雅艺术、传统戏曲进校园”的倡导。在这样的趋势下,“戏曲进校园”这一活动就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展起来。2018年6月至现在,吉水文广新旅局部署和推动“吉水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地方小戏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的戏曲素养,活跃校园的戏曲文化氛围,把“吉水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推向深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组织全县各类采茶剧团和较有实力的民间文艺团体,采取各种形式进校园演出,确保每校每学期至少观看一场采茶戏演出。二是鼓励中小学聘请县里的名家名师,非遗传承人担任学校兼职戏曲教师获戏曲辅导员,每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三是提倡中小学生自编自演反映现实题材和校园生活的采茶戏作品,《吉水教育》杂志和《活力吉水》等报刊要择优刊载优秀剧本,广泛传播戏曲知识和信息。四是推介一批校园戏曲小明星,在吉水电视台开办“采茶戏进校园”专题节目,展示戏曲人才风采,宣传“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成果。五是由教育局牵头,采茶戏传承中心承办,每年暑假进行一次为期2-3天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培训,讲授中国戏曲简史、吉水采茶戏历史与交流情况、吉水采茶戏唱腔艺术、吉水采茶戏主要表演技法等戏曲知识,学唱、排演1-2段折子戏,观赏吉水采茶戏经典剧目。六是由文广新旅局牵头,教育局、文化馆等单位配合,每年举办一次戏曲表演比赛和戏曲知识竞赛。
吉水采茶戏具有艺术性、教育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是一个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它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在采茶戏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吉水采茶戏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热爱采茶戏,表演采茶戏,通过用身体去对话、感受、接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水平,从而达到让采茶戏后继有人之目的。
5 政府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对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弘扬,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一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是一次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主体责任,将地方戏曲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引,以科学可行的政策为保障,统筹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推动采茶戏艺术团队的健康发展。
二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由财政统筹安排资金,加大扶持地方戏曲发展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相关资金,支持地方戏曲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政府按照预算法规定及国家和省制定的相关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戏曲艺术演出团队演出场次基本补助和地方戏曲剧终传承发展等相关经费。发挥和繁荣各种基金会的作用,鼓励设立地方戏传承和发展基金会。
三要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健全地方戏曲艺术保护传承工作体系,完善地方戏曲艺术团队体制,文广新旅局要统筹戏曲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研究部署戏剧传承与发展的相关任务,对全县所有业余剧团进行考核,奖优罚劣。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协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要发挥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文广新旅居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对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指导。吉水采茶戏作为本地的特色文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结合本县的文化旅游举办采茶戏展演、比赛和调演活动,让吉水采茶戏走出吉水。营造有利于“站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的地方戏曲生态,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地方戏剧艺术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地方戏曲全面繁荣。
【参考文献】
[1] 胡小东. 草根戏班与地方小戏的传承与发展[J]. 戏剧文学(10):117-127.
[2] 史响. 安徽地方小戏庐剧的传承与发展[J]. 艺术教育(7):143-144.
[3] 刘晓璇. 江西赣南采茶戏的教育传承价值及现状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