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22
【摘要】新时期经济发展下,会计工作模式发生很大转变,以会计转型为背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也亟待创新,下面论文就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现状探讨具体的教育策略。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the accounting work mode has undergone a great change. Taking the accounting transformation as the background, the training of accoun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needs to be innovated. The following paper discusses the specific educational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counting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会计转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人才培养
accounting transform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unting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1 引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推进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够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站在财务相关学科角度,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财务共享以及智能财税的转型,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作岗位的必要之举。因此,为了提升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质量,如何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须考虑的问题。
2 会计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迫切需求
首先,高速发展的科技影响着传统的高职会计教学方式。科技发展的历程显示,未来几年人类的知识储备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知识将会被细分,更多创新学科会应运而生。然而,目前会计的教学从院系到课程的设置,包括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次,通讯科技和多媒体的发展影响着传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未来的会计教学模式中,学生将会有更好的条件和更强烈的意愿进行自主学习。如此一来,会计专业教师的主要任务将会从传统的传播知识,过渡到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另外,学生思想的转变提出了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需求。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国力的迅速强大,使得我国在世界局势中处于日趋重要的地位,也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公司和个人来到中国;同时网络科技的发展也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西方的文化和教育。因此,人们对于会计的认识也或多或少的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的转变也在无形中促使着国内的高职会计教学做出改革。
3 会计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甚至不少本科院校仍然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财务会计领域,存在“会计课程等于会计分录”的错误定位,没有根据会计转型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侧重于核算能力,缺乏管理会计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没有进行有效融合。仅依靠管理会计课程的简单导入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误认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仅仅是增设管理会计课程,没有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加强预测决策、控制管理和数据分析等管理会计能力的培养,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院校至今未开设管理会计课程的可能[1]。
3.2 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意
在教学模式上,虽然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推动和促进下有了很大进步,但就具体的教学模式本身而言往往改变不大,更难以称之为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许多高职院校在政策的推动下仅就细枝末节进行调整,未能触及到教学模式的根本。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做出了较大改革,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缺乏足够教学资源而导致相应理念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际效用仍然较差。在教学实践当中即便增加了部分新的实践环节,但究其根本内容仍然守旧,未能跳脱于传统、呆板、枯燥的框架当中,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变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仍然得不到激发。
3.3 实训环节薄弱或缺失
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企业及会计岗位应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之前安排相应的企业认知实习。但是由于认知实习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大难度,比如学生多,能接纳学生认知实习的企业少,安排学生去企业认知实习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很多学校不安排认知实习。另外,创新创业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般也都会有安排,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缺乏专业教师,有些学校甚至直接让辅导员上课,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加上没有实践的课堂,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院校在学生外出顶岗实习之前会安排专业的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但一般学校较少安排跨专业的训练,没有合理融合相关行业知识或是工作业务,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不够,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2]。
4 会计转型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策略
4.1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转型下,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职能均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围绕各方面变化,从高职层次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结构出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由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向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
4.2 创新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
创新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面对计算机网络时代必然要做出的实际改变。当前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便捷性愈加突出,会计专业教学也能够充分利用该便捷性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有效提升。一方面,对传统理论教学进行有效创新,充分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帮助学生以直观的形象和案例理解并记忆知识点,使其能够更加独立自主地完成思考和解题。另一方面,可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相应教育,如借助于微信、直播平台等传播媒介,让学生以更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实现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激发,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获取上更加得心应手,为未来的就业上岗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
4.3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除了设置必修的通识课程和技能核心课程外,还应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设置相应的拓展课程,例如智能财税相关的考证课程。针对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资源,例如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实践课程及岗位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教师应实时关注会计前沿的发展动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前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运行状态[3]。
4.4 教师应注重会计教学实践的探索及传统教学观点的改变
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心从“教”移至“学”,由原本的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转变成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工作变少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作为,与之相反,为了更好的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需要在课前反复学习和推敲,对课堂活动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安排,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遵守教学制度的前提下为不同的课题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4.5 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学校应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着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具体而言,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聘任一批一线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采取青年教师职业技能达标制度。第二,依托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一刀切”的诟病,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高职院校一直都在跟随时代步伐进行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转型发展的道路依然还有很长,随着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国际国内科技条件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幻,高职会计教育始终都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重视会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是当前高职会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谢鑫.会计转型升级视角下的高职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8).
[2]王健.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转型与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
[3]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等.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