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摘要】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中素描课教学为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专业素描课教学与设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论文对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ar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ketch course has laid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rtistic and cultural quality. There i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sketch teaching and desig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ketch course of art design major.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专业;素描课;教学改革
【Keywords】art design; design major; sketch course;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市场的需要,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如何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设计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型设计人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2 设计素描课程中“设计”与“素描”的关系
在设计素描的课程中,“设计”与“素描”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对于设计基础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与意义。那么,在设计素描的课程中,究竟是应该加强针对素描本体语言的训练,还是应该突出“设计”的重要意义?这一问题的明确,对于设计素描教学目的的确立至关重要。设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视觉艺术方法论的训练与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作为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那么,什么是素描?顾名思义,素描是一种古老的视觉艺术表现语言,主要是指用简单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绘画方法。素描是把造型元素减到最适宜控制的程度,如以线为主或以明暗为主,也有以点为主的表达方式,并以最迅速、直接的方式,进行视觉思维整体的控制与形态的表现。因此,设计素描作为设计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的任务应是通过素描这一造型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在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中应明确,素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语言,主要是服务于培养学生的视觉创造力。在这里,素描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式,而更应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去构建个性化的视觉思维的整体观念,促进学生观察能力、表现能力、感知能力以及想象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因此,在设计素描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关于“设计”环节的授课比重,不但要使学生认识到素描作为一种具体的艺术语言对设计学习的必要性,也要强调对创造力的培养才是设计素描课程的核心,从而突破学生在应试教育培养中对于素描的肤浅认知,改变学生对形式表现的一味追求。
3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素描课程的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开展素描基础知识与绘画技巧教学工作,能够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进程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在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模式下,我国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依然延续苏联模式。我国现有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体系,密切关注对形体结构、质感、明暗、透视、虚实、空间感构建等素描艺术表现效果及其相关绘画表现技巧的培训以及训练,并且将其贯穿于日常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关注严格的绘画艺术表现技法在展现实际物体对象造型特征中的重要功能。总而言之,在现有的中国高等教育院校的素描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对素描绘画方法的表现方法实施了较为具体的教学训练实践,为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提高,以及实物形体造型技巧的充分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支持条件。与此同时,这种相对严谨且刻板的绘画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思维方式、艺术表现技巧方面的一致性,对这一群体的艺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发挥造成了明显的阻碍[1]。
4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改革的思路
4.1 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教学改革首先应从教育理念入手,但是这种新的理念来自于设计实践对素描课程的要求,是一个思考、认识再发展的过程。首先,要按照现代高职教育的规律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前提,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进行素描课程的改革,强化针对性和目的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其次,要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避免素描教学与专业需求相脱节。构建素描教学多元化的发展体系,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为学生奠定设计创新的基础。
4.2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
在设计素描的实践教学中,将自然形态的写生对象设置为可生长的植物。首先,植物作为自然形态物体具有唯一性特质,在对其进行写生时应尊重植物本身的质感、形态与空间“场”的概念,运用素描的造型方法对其进行描绘,并且还应突出植物的唯一性特征。因此,需要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认真地观察与思考,根据植物的特征确定出合适的素描造型方法,如全因素素描、线性素描或结构素描等。例如,选择的植物是吊兰,细长而密集的叶片所构成的线面关系很强烈,由此可提出“用什么素描方法对其进行描绘”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征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运用线性素描的方式进行写生。再如,选择发财树,因其树干与枝叶之间的质感差距很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其比较适合全因素素描方法进行描绘。
4.3 创意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创造力的前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解决创造力问题的基础。创意是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因此,艺术设计领域更重视创意的表达,追求创意的教学内容必须贯穿在整个设计教学活动之中,探索设计素描的创意思维是素描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设计学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创意素描训练中,必须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法,另辟蹊径地构建新观念,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及具有个性的创意素描形式。在创意素描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设计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改变以往素描教学不重视思维训练的状况[2]。
4.4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根据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艺术设计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方向不断创新素描教学内容和形式,发挥学生优势,激发学生潜力,满足不同个性特征学生发展学习的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素描框架体系的建立。当学生具备一定素描结构基础,熟悉和掌握形体、比例和结构、造型等方法内容后,才能艺术化处理产品设计效果图。同样,教学模式要灵活化、多样化,不拘泥于传统死板、僵硬的教学模式,教具选择和构图摆放上要新颖,打破以往固有印象,如按照规律组合静物、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和高差异体组合等,学生参与课堂物件摆放,提出不同的想法,素描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也有着无穷的创造潜力,因此,教学模式要注重师生双方的互动学习。
4.5 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强素描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基于当代社会实践环境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原有的高校素描基础课程,必须针对现实存在的具象化社会环境要求,逐步实现素描课程在内容表现体系层次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要打破素描艺术表现技巧以及基本知识内容对教学工作实践的垄断性占据格局。在素描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的呈现过程中,引入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表现元素;着重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群体素描基础课程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特征。要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加对学生设计工作实践能力以及思维灵感建构内容的捕捉,助力相关教学事业综合性目标的顺利实现[3]。
4.6 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师都是纯绘画出身,对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认识不够。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贯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教师更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还要提前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准备工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引导,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启发。
5 结语
总而言之,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想要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以及促进社会效益提高,就必须提升其教学内容的设计性以及创造性特征,推动教育教学与专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广文.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
[2]王晶,鲁黎黎.浅谈高校艺术类设计素描课堂教学改革[J].博览群书·教育,2014(03).
[3]刘金露,刘贲.浅谈视觉传达类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1).